第345章:皇历

第345章:皇历

新组建的远征舰队有150多人,因为他们执行的任务特殊,面对艰险的征途,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减少损失,因此就需要培训。刘璎特别担心的是怕这支队伍有去无回,那就悲剧了,更要紧的是耽误了大事。他当然不是担心部队不忠诚,而是担心舰队被险恶的环境吞噬。

刘璎还撰写了一份手册,印刷装订好,每人一册。

展七雄是舰队头目,当然会感到责任沉重,他知道这次出征不是去打仗,但面临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比打仗还要危险,因此他心里没底。在培训的日子里他有事没事的就往刘璎这里跑,大小问题都要问,可有的问题让刘璎哭笑不得,很难跟他说清楚。

比如展七雄问过这样的问题,他问:“执政大人,我们要是走到天涯海角怎么办?会不会掉下去呢?”

这样的问题真是不好回答。

古人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别说此时的中国人,在世界上还没人知道地球就是个大圆球。一百五十年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西方人才第一次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说起这事儿来还有个笑话。

我们都知道航海的船有日志,记录每一天发生的事,一天都不能间断。

当麦哲伦船队死里逃生的那一条船回到葡萄牙的时候,欢庆之余他们发现日志竟然少了一天!这可是不得了,欧洲人都是信教的,每到星期日都要去教堂祷告,那一天叫礼拜日。日志少了一天就说明他们把祷告的日子搞错了,祷告的日子不是礼拜日,而礼拜日的那一天他们没有去祷告,这不是叛逆了宗教吗?

对于麦哲伦船队少了一天的道理现代人都懂,在太平洋上有个日期变更线,凡是跨越这条线的船就要更改日期。从东向西跨越要增加一天,反之从西向东跨越要减少一天。其原理就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比如我们的早晨是美国昨天的傍晚,同一时刻,两边不是同一日期。

麦哲伦船队在跨越日期变更线的时候,是从东向西,所以他们应该增加一天。但是当时他们不懂,于是就丢了一天。

在这里还不得不说另一个常识,那就是历法,因为这与航海日志有关,远征舰队每天都要写日志。

历法有什么关系呢?假如环球航行的不是葡萄牙船队,而是中国的船队,他们出去一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到了新的一年船队没有日历了,谁也不知道当天是哪一月的哪一日。连月日都没有,怎么能知道多一天还是少一天呢?

因为中国的历法(现代叫农历)是每年颁布一次。在每一年的年底,皇上要祭天,同时颁布下一年的历法,皇上颁布的历法书就叫“皇历”。后来有叫“黄历”的,那是同音错字,反正皇上都没有了,叫错了也没人问罪。

你想啊,远征的船队只能带着当年的皇历出发,他们绝对不会有明年的皇历。这样一来,如果到了下一年还没回来,在航海日志里他们怎么写月日呢?没法写!因为没有皇历。他们还不能用去年的旧皇历凑合,因为中国的历法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中国船的日志就没办法记月日了,当然也就不会知道多一天还是少一天了。

中国的历法是月亮历,月亮圆缺一次就是一个月。而西方的历法是太阳历,一个春夏秋冬轮回算一年,每个月与月亮圆缺没关系。

在现代把西方的历法称作公历,公历有固定的推算办法,并且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当年份的数字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2月份加一天,是29天,平年28天。但是有一个修正补充:当年份数能被400整除的时候,减少闰年一次,2月依然维持28天。除了2月,其他月份的天数永远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2020年是闰年,但是2000年不是闰年。

是不是很简单呐,因此公历不需要每年颁布历法书,所有的人都会算。

可是中国的历法太复杂,不是专家根本就不会算。古代的朝廷都有个机构叫“司天监”,历法书就是他们算出来的。你说复杂不复杂?

这就是中西历法的不同。

这些道理刘璎是知道的,所以他还要想办法解决日历的问题,否则航海日志都没法记。

什么办法呢?去找阿拉伯人,也不用去别处找,刘家船厂里就有阿拉伯的工匠。

现在是公历1372年,就是说中东、欧洲,包括南亚的印度、伊朗等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公历一千三百多年了,并不新鲜罕见,只是中国人不习惯使用而已。

……

这些知识展七雄当然不懂,不但他不懂,要给他说明白更难。古人就是这样的认知能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当然这个说法更多的是哲学思想,可它也是对天地自然现象的解说。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大地是方的,总之认为天和地都是有边界的。

刘璎如果对展七雄讲解地球等天文现象,恐怕费尽口舌他也不能相信。古人绝对没法理解在地球的另一端的美洲,那里的人们是头朝下的。

尽管航海的人都知道,远处的船只会隐没到海平线以下而看不到了,但还是无法想象地球说。

对展七雄的问题刘璎怎样回答呢?

展七雄问的是:我们要是走到天涯海角怎么办?会不会掉下去?

刘璎回答说:“哦,你不必担心,大海无疆无界,大得很,你在大海上航行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永远找不到天涯海角。”

展七雄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啊?海洋竟然能有这么大吗?”

刘璎的回答很简单,但是玄而又玄,这倒是符合传统文化了,古人对于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会归结于神,用似是而非的玄学来解释,直白地说就是忽悠。

刘璎这一句话不就忽悠过去了吗?展七雄还得佩服的五体投地。

……

展七雄的问题还很多,刘璎是能解释的就给他讲解明白,不能解释的就用玄学。凡是有切实的凶险,刘璎都会说明白,并且有解决的方案。

比如瘴气。在热带的海岛上,植被繁茂,就是所谓的热带雨林。在这样的地方有瘴气是常态,对于不熟悉的人,没有预防知识的情况下,的确是很危险的,很容易丢掉性命。

“瘴气”是什么?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腐败动植物产生的一氧化碳气,并且还掺杂其他有毒气体。这样的气体不但有毒,而且有可能自发地燃烧,突发野火。

对瘴气古人有什么办法吗?没有。他们的办法就是躲着,当瘴气严重的时候不要去丛林,但是这办法不保险,人的判断总会有失误。

这一次远征的任务就是寻找植物,丛林里是必须要去的,所以刘璎就设计了一种类似于现代的防毒面具,戴上它就不怕瘴气了。

展七雄摆弄着一个面具,还套在脸上试试,他自己都笑了,说:“这不是个鬼脸吗,看着都吓人。”

那面具是用厚实的亚麻布制作的,刷上树胶,不透气。戴上它,整个脸部全部覆盖,眼睛处有玻璃窗,可是呼吸怎么办呢?

刘璎给他解释:“看到没有?这里可以装上一根铜管,管子另一端接到这个大气囊上,气囊像背包一样背在后背上,气囊里装的是新鲜空气。维持一个时辰没问题。戴上它不就避开瘴气了吗?你说它难看也好办,找个会丹青绘画的匠人来,给面具美容一下,让它看着舒坦些。”

用铜管连接还需要解释一下。

人的头部是活动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因此那根管子必须是软管。可是制造有一定强度的软管需要用橡胶材料,但是此时没有橡胶。如果使用布匹替代,它容易变形压扁就不透气了,用铜管可以保持畅通。为了管路可以随便弯曲,不妨碍头部运动,那管子是用布匹刷胶制作的,里边塞进去一节一节的短铜管,这管子就成软管了,并且能保持管子畅通。总之没有橡胶要想办法变通。

展七雄笑着说:“我就是随便一说,执政大人您别当真,这东西能防瘴气才是最要紧的,管他难看不难看呢?”

气囊里装的就是普通空气,也可以添加氧气,成富氧空气,就能支持更长的时间。现在有机械动力了,制造压缩空气的制氧机并不难。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5章:皇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