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遗书起风波
御医院内唯一的病人回府休养了,众多的太医们回到了读书治病的状态。刘正从身中三种奇毒的险境内逃出生天,还需要好生休养一番,暂且不可处理朝中公务。处理朝中公务会耗费神思,对刘正的休养没有好处,反而会留下病根,甚至会缩短刘正的寿命。
今日是大理寺官员前来刘正的府上汇报公务的日子,前来汇报公务的大理寺少卿等人进了府内,都是一身紫色朝服,带着官帽,缓步走在偌大的府邸。一场大火烧掉刘正的官邸后,京兆府尹率领着城卫军和捕快们开始重建府邸,还请来了帝都内一些建造名家,找来了修建之初的府邸图纸,按照原来的图纸再造出一座府邸。
帝都内不许重新改建府邸,即便是遭到了大火焚毁,重建后的府邸必须依样画葫芦,不准有半点改动。工部还有当年的建造图纸,派出一些侍郎,亲自监督府邸的重建,确保京兆府尹等人的重建不会出现违禁的举动。
长达一个多月的重建后,崭新的府邸一如原先的构造,没有半分的改动。至于原先怀疑改建府邸后会迷路的想法,只是一些人好奇的想法罢了。
“我家大人近几日待在后院,少有来到前院,都在喝着御医院太医们开出的方子,身子骨渐渐地好上一些。不过,大人的身子骨好是好了,还需要有休息的时候。万望诸位大人不要聊得时间过久,伤了我家大人的身子。”
大理寺卿的管家走在前方,喋喋不休,说着注意的事项。若是在平时,管家自然不会去搭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自家的大人回了府邸后一直心不在焉,管家也不好多说,只想着自家大人若是可以多多休息就会好些了。
至于大理寺卿刘正一直心不在焉的原因,管家没有去多问,也就无法知晓。
进了府邸的后院,正在前方带路,一脸温和笑意的管家见到了自家大人,笑意化作阴沉,压住了内心的惊恐,不敢相信,惊恐地盯着身后的大理寺少卿等人。
大理寺少卿等人见惯了生与死,当生死大事发生在大理寺卿的身上,他们的神情没有多少的触动,淡然地盯着大理寺刘正的尸首。
“封禁府内上下,不许任何人出入,尤其是昨天到现在曾经进入过后院的人都要叫到此地。我们要询问。”
大理寺少卿淡然道,开始检查刘正的尸首。刘正坐在竹椅,晒着暖阳,面前有一个石桌。石桌摆着一个茶杯,茶杯内还飘着茶叶。
“大人是怀疑我们府内有内贼吗?”
大理寺少卿冷冷地瞪了一眼管家,拿起石桌上的茶杯,闻了闻茶杯内的气味。
“只是例行询问。切莫多心。庙堂九卿之一身亡,无论是否存在蹊跷,我们大理寺都要例行询问。”大理寺少卿放下茶杯,脸色愈发阴沉,因为茶杯内的气味不对劲,“何况,这件事情真的存在着蹊跷。”
茶杯内有古怪的气味,若是大理寺少卿推测不错,茶杯内有一味巨毒。按照常理,若是茶杯内有古怪的气味,任何人都不会去喝下,何况是此前曾身中三种奇毒的大理寺卿刘正。为什么他会这杯茶没有警惕的心思?
管家离开了后院,去召集府内的小厮,听候大理寺少卿的询问。一名大理寺丞离开了府邸,返回大理寺的官邸,向上汇报大理寺卿的身亡。
大理寺少卿看到一片古怪的叶子,从茶杯内捏出这片叶子,递给同僚们。这片叶子被茶水浸湿,没有了色泽,被众多的茶叶压在下方,完全的普通,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目光。大理寺的官员们都注意到这片普通的叶子,拿过了叶子,仔细地闻了一闻。叶子被茶水浸泡许久,留下淡淡的气味。
“苦心?”
其他的同僚都是微微点头,心内皆是相同的猜测。哭戏可谓是一种巨毒,却也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此毒发作的时间许久,最短的时间是三天,最长的时间大约是半个月,才会最终毒发,穿心而亡。
苦心的气味甚大,必须隐藏在气味更大的食材内,才可以不暴露出毒药的气味。此毒放在茶叶内,根本无法掩盖毒药的气味,难不成是欲盖弥彰?大理寺卿的死亡另有其他的原因吗?
眼下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论断,大理寺卿刘正身亡的消息传遍庙堂上下,引起庙堂重臣们的关注。除了九卿之一的尊贵身份,刘正还是最近的风云人物,此前负责审理太子中毒案和太子刺杀案,后被他人下毒,实在是吸引他人的目光。
不到半日,刘正中毒死亡的消息传遍了帝都,引发了轩然大波。皇帝亲自下令,指派太子、大理寺少卿和刑部尚书一同审理此案,务必要找出其中的缘由。此道诏令刚下,大理寺少卿呈上一道刘正的遗书,也可以称之为证物,交由了皇帝。皇帝看完了刘正的遗书,撤回了原先的诏令,再一次引发了庙堂震动。
众人不由得好奇大理寺呈送的证物,却又没有任何的门路去得知证物的内容。
一封遗书,摆在皇帝的案头,其中内容是刘正亲笔所写。
臣大理寺卿刘正顿首,感念皇帝厚恩,敢不以死相报。陛下托臣以查案重责,审查太子一案,夙兴夜寐,辗转反侧,终察其中三昧。当今太子勾连剑阁,祸患庙堂,把控御史台、大理寺等诸多机构,意欲发动宫禁之变。林相、六皇子察觉太子野心,却被太子诬陷,不敢擅动。微臣知晓臣之必死,留下一封遗书,陈情缘由,不负陛下重托。
内侍之首宋大人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就在证物呈送皇宫时,与皇帝一同观看书信,内心五味杂陈。
皇帝坐在椅子,脸色阴沉不定。
“你觉得,大理寺卿这封遗书,可以相信几分?”
大理寺刘正是庙堂内沉稳持重的大臣,不偏不倚任何派系,忠诚皇帝,才一步步直到青云,得到庙堂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林相和六皇子心知收服不了此人,多年来与大理寺卿井水不犯河水。太子无心与大理寺卿争锋,敬佩大理寺卿的一心为公,多次向刘正表示好意,反倒被刘正拒绝了。
“大理寺卿刘正的一封遗书,可以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太子声势正盛,六皇子待罪狱中,若是庙堂不稳,怀疑剑阁,无疑是自取灭亡。”
宋大人不去谈遗书的真伪,谈起了天下大势。
“是啊,这一招无论是不是刘正的手笔,都可谓是狠毒至极,直指庙堂内多年来的不稳,想要一举拆散帝国,引发皇子之争,再现宫禁之变啊!”
提起宫禁之变,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狠意。宫禁之变是皇帝心头的祸患,此前多般限制太子,为的就是防止宫禁之变。此等心思,岂能当面对太子直言,皇帝唯有如此限制,一限制就是整整十年。若不是今年帝都动荡,皇帝也想不通其中关节,彻底放心太子,不再做出制衡举措了。
刘正的遗书推翻了庙堂先前的风向,加罪于太子,为六皇子辩白,势要将庙堂翻一个底朝天,引发新一轮的动荡。
“老臣有一个担忧。”
“你是担忧刘正会在他处留下相同的遗书,若是庙堂没有公布遗书的内容,其他的遗书就会流传在庙堂,引起朝臣们的恐慌?”
宋大人微微点头,心中正是有此担忧。刘正的遗书是一柄利器,可以伤人于无形,必须要妥善处理。大理寺呈送证物是光明正大的举动,落入许多人的眼睛。先前撤销诏令同样是大庭广众的举措,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是啊,这是一计狠招,留不得半分情面啊!”皇帝的脸色逐渐平静,“你说,到底是一位臣子的生死安危重要还是整个帝国的平稳和平重要?”
“当然是帝国重要。”宋大人缓缓向皇帝行礼,知晓皇帝做出了决策。
“是啊,他这不是愚蠢的一招吗?宣太子入宫。”
朝臣们惊慌了半个时辰,皇宫内再传一道诏令,先宣了太子,后宣了林相,再后来宣了庙堂的重臣们,一直商谈到深夜,才放他们出宫。
出宫的众人脸色皆是难看,许久没有见到如此威势的皇帝,想了许久,上一次见到如此威严的皇帝大概在十年之前,比起今日谈论的事情更加重要。庙堂沉浮,眼前看到的事情不一定是真,诸多老狐狸岂会轻易地说出心中的秘密,他们对于皇帝今日的谈话内容都有各自的理解,不可轻易地说出。
“林相,您如何看待父皇的今日议事?”
林相和太子并行,缓缓地走在宫殿门前的广场。
“一道常规的诏令罢了,算不得高明的手段。刘正的一封遗书的确会制造出许多的麻烦,尤其是眼下的乱象,可谓是一招毒计。”
“是啊,这一招毒计对于六弟而言,肯定会说看起来有些眼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