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书泣泪承王命

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书泣泪承王命

且说那正光帝身着赤红飞云盘龙锦花袍,赤着双脚,披头散发,双目微闭,盘腿坐在那清天殿的正殿中央。清天殿外皆是负责守卫的御林军,来回巡逻,确保当今圣上的安全。还有那总管薛公公,也是只能等在殿外干着急。

而殿中,除了两名在一旁侍候的道童外,就只有那清一道人与正光帝。且看那道人也披散着头发,头顶却还戴着那紫金凤翅冠,猩红的油彩在脸颊之上涂抹开来,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

身着七星道袍,也赤着两脚,手执木剑,在那正光帝身后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左袖搭在右手腕上,右手手腕不断转动,带动那木剑不停挥舞着。

屋内极为昏暗,按照那清一道人的吩咐,事先在殿中摆满一百零八盏通天灯。三十六盏主灯,七十二盏小灯,上应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之数。即便如此,这偌大的清天殿仍是有些昏暗,跳动的灯光映照着清一道人的半张猩红的脸。

二人身前乃是一香坛,上供奉着天地二字,而那天地二字之后,却是一只极为刺眼的猩红的雄鹰,似乎是用人血绘制而成。天地二字正中摆着一只紫金吞兽香坛,上烧着三支香,三长两短,大不吉利。

那道人念了一阵咒语,咿咿呀呀听不真切,忽的睁开双眼,两眼之中放出诡异的光来,望向那坛上的天地二字。三支香突然一齐断了一半,似乎像是幻觉一般,那天地二字分明闪烁着血光,殿内无风,可那一百零八盏通天灯的灯火竟剧烈抖动起来。

正光帝尚不知发生了何事,长舒一口气,眉间的黑气却在一点点凝聚着,清一道人立于其身后,将剑落在正光帝左肩之上,徐徐探出,剑尖在那香坛之上的金符上一点,又翻转手腕,起剑向上一抛,整个人冲天而起,悬在半空。

左手扯住剑柄,右手伸出两指,在那剑身上一抹。剑尖沾起的金色符纸颜色逐渐加深,最后竟变为血红色,又燃烧起来,跳动的烈焰很快将整柄木剑燃烧起来,清一道人遂松开木剑,任他化为灰烬,又挥出宽大的衣袖,将其收住。

一瞬间,一百零八盏灯全部熄灭。那正光帝虽是闭着双眼,却能依稀感受到,遂快口问道:“国师......今日做法为何如此之慢......又为何如此之暗,不同往日......”那清一道人便低声解释道:“陛下,今日之法事,不同往日,只需照今日此法再医治六次,便可令圣上痊愈。”

“既然如此,朕便不多问了......”正光帝并未察觉有所不对,而那两名道童乃是清一道人的人,自然也不会说。

转身落地,展开左掌,那木剑异化为猩红的齑粉,堆积在掌心,五指聚齐,在眼前凌空将那粉末撒开,口中念道:“森罗万象,道法无量,茫茫渺渺,变化无常。”那粉末飘散,却又未曾落地,而是化为一根极细的红线。

清一道人大喜,急忙将那红线扯住,攥在手中,在右手手指上缠了一圈,左手扯住末端,缓缓向那正光帝的后脑靠近。那红线宛如活物一般,一触碰到后脑便钻入其中,清一道人还在控制着那红线,瞪圆双眼,难掩满面欣喜,口中念道:“无上至尊,降凡临世,傀儡蝼蚁,尽皆听命。三魂俯首,七魄效命。若有违抗,万劫不复!”

只见那红线的末端也钻入了正光帝的脑中,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响彻整座清天殿,传至殿外,惹得那御林军神情紧张,一个个扯出兵器就要冲入清天殿中,口中还叫嚷着:“是陛下!护驾,快快护驾!”

清天殿门口的道童拼死将御林军挡在门外:“师父正在做法,闲杂人等不可靠近!”而那为首的将官却拔刀怒斥道:“你这道童好生无礼!方才陛下惨叫一声,必是遇到了危险,速速让开,让我等护驾!否则圣上若是有半点差池,叫尔等与这清天殿陪葬!”

薛公公也翘着兰花指,指着那道童立眉怒骂道:“小畜生还不速速让开,陛下若是有甚么好歹,你们,你们吃罪得起么!”

御林军群情愤慨,就要冲入殿中为皇帝护驾,可就在此时那,那殿门忽然被打开,那清一道人身穿着道袍,束发戴冠,满脸慈祥从殿中走出,退到一旁恭恭敬敬的俯身说道:“恭请陛下。”

那中平帝便从殿中走出,负着双手,大步流星。面色红润,气宇轩昂,毫无病态。往日每次施法,都是由薛公公搀扶着出入清天殿,虽每次医治完都有所好转,但仍十分虚弱。不想如今,正光帝容光焕发,竟能自己走出清天殿,这下轮到那御林军和薛公公瞠目结舌,满脸震惊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洪福齐天,自有天命,如今大病痊愈,正是江山之福,万民之幸啊!

”那薛公公在宫内待了五十余年,能爬到如今这步自然是眼力见十足,立即跪下,欢天喜地的拜道。

御林军也纷纷弃了兵器,一齐下跪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光帝扫了一眼众人,便吩咐道:“好了好了,都平身罢。”“谢陛下。”众人谢恩起身,御林军便各自回归本职,只留薛总管一人时候皇帝。

而正光帝则是满怀感激的上前抬起那清一道人的手,放在自己掌心,感激道:“朕登基已然十二年,从未像今日这般神清气爽,如今大病即将痊愈,都赖国师操劳。今后朕一定要在民间,为国师广立长生祠,叫百姓们四时祭拜,以报国师之恩。不知国师,可还要甚么赏赐,尽管说出,朕无所不允。”

那道人倒也谦恭,连忙回道:“皇上洪福齐天,如今就要痊愈,是天下百姓之福,贫道不敢争功,也无须甚么赏赐。只望陛下能早日临朝,使四海升平,百姓安康,贫道平生之愿足矣。”

“国师心系万民,即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处庙堂之高还能体恤百姓之苦,真乃是天仙临凡,上天赐给朕的良师益友啊。朕日后一定要以师相待,不忘国师大恩大德。”正光帝此时对那清一道人,已是感激涕零,言听计从。那薛总管见状也急忙上前夸赞道:“国师真是当世第一能臣啊!”

“陛下,言重了。贫道万万不敢当啊。”说罢,那清一道人又一脸谦卑的从怀中取出一副药,递与那薛总管道,“将此药交给御膳房,混在饭菜之中,有利于活血化瘀,滋补气血。每日一副,日后再派人到清天殿来取。佐以贫道仙术道法,再不消六日,陛下便可延年益寿,百病不侵了。”

正光帝拍了拍他的手道:“有劳国师了,国师切要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朝中之事,就有劳国师代劳了。”道人俯身领命,正光帝就要回宫,道人又下跪恭送。

待皇帝走远,清一道人这才回转内堂之中,立刻换了一副嘴脸,露出那奸邪狡诈的本像来,心里想道:“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用逆魂法将这小皇帝的精气尽皆消散,如今又以破血散配合那三魂七魄傀儡术控制其心脉。再过六日,便可完完全全将他控制,到那时,天下,便是我朝鹰族的了。”

且说那正光帝回到寝宫之中,撤去两旁宫女太监,只留薛总管一人。正光帝坐在榻上,双目微闭。那薛总管上前说道:“陛下,再歇息一阵罢,老奴这就吩咐御膳房去准备晚膳。另外叫他们将国师给的药拌在膳食之中。”

可正光帝却忽然冰冷的说道:“薛总管,你入宫多久了?今昔年岁几何?”薛总管如实答道:“回禀圣上,老奴入宫已然五十年二年了,老奴进宫之时方才六岁,如今已然五十有八了。”

“你是从何时开始照顾朕?你可还曾记得,朕登基之时,发生的事?”正光帝又问道。那薛总管不知皇帝何意,微微一愣,仍回禀道:“老奴记得,陛下一出生便是由老奴照顾,老奴也是亲眼看着陛下长大的。只是过去之事,老奴乃是宦官,不敢妄议。”

正光帝语气之中稍有怒意,厉声问道:“你乃内务府总管,宫闱之事想必皆在你腹中,有何惧哉?朕命你说,只管说便是,何来如此多的废话!朕先恕你无罪,尽管说来!”

那薛总管闻言连忙领命说道:“是!老奴遵旨!”说罢,便将过往之事,娓娓道来,“我姜国太祖武皇帝有六子,分为六王,嫡长子文政王宽厚仁德,胸怀大志,军国之事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更是无所不晓,后太祖驾崩文政王继位,年号安兴。即为先帝”

“先帝有五弟,皆在朝中担任要职。二弟正德王文采极佳,冷静谨慎,任中枢文院首府,负责文臣奏疏的审议;三弟武威王性格刚猛,精通兵法,任征南大将军,负责边防重镇;四弟顺明王机敏过人,城府极深,任辅政大臣;五弟哀命王自小体弱多病,先帝继位后不久便已去世。”

“一帝三王齐心协力,朝中上下万众一心,致使国泰明安,四方朝拜,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正是盛世太平。怎奈天不佑我姜国,正德王与武威王相继早逝,先帝悲痛万分,却还日理万机,万分操劳,以致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年仅四十二便驾鹤西去,那时,陛下您才十二岁。”

“老奴自幼进宫,跟随先帝身旁。先帝在位之时,心事无人可诉,常讲于老奴听。先帝在位时,姜国亲贵各领要职,势力极大,先帝去世之时,临终前老奴一直守在他身旁寸步不离,先帝顾及年仅十二岁的皇子难以主持朝政,曾想将皇位交付于精明能干的四弟。可众大臣却认为储君早立,不可更改,既有嗣君,就该由嫡长子继任。先帝这才改写遗嘱。”

“可此事却传入顺明王耳中,顺明王当时似乎并不在意,反倒说该以兄长之遗命为大。故而先帝在临终前又委托顺明王做摄政王,辅佐少帝,也就是陛下,处理军国大事。陛下继位,改年号正光,时至今日。”

“可刚继位那时,陛下尚年幼,又体弱多病,那顺明王,也就是陛下的四皇叔身为摄政王代为执政,也较为合理。再者顺明王精明能干,将国中事务上下处理的十分妥当,百官们也称赞不已。可是时日一久,有些托孤老臣对此事颇有微词,认为摄政王僭越圣权,有窜逆之嫌。故而上书陛下,请摄政王还政于陛下。”

“之后在陛下十六岁那年......”薛总管刚想说话,便被正光帝打断,接着说道:“在朕十六岁那年,朕的四皇叔迫于群臣压力,不得已还政于朕。他怀恨在心,极为不甘,可正是因为如此,群臣认为他早晚必生窜逆之心。再者他担任摄政王的四年间,多少人为了巴结他与他交好,他也趁此机会在朝中布下了许多眼线,这朝中的一举一动,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无奈之下,朕只得将他册封为东陵王,此举明升暗降,叫他守在千里之外的东陵府,乃是为了让他远离京师。东陵府极为富饶,不下承天府,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安抚他,即使相隔千里,他还是能监视朕的一举一动,朕每天每个时辰,都活的提心吊胆!”正光帝说的怒火上心,气的一拍大腿,那薛总管吓得立刻跪下说道:“陛下息怒!”

正光帝压着心头怒火继续说道:“时至今日,朕想说些肺腑之言,还需斥退左右,讲于你这宦官听。薛总管,朕,能相信你么?”

语气之中已有些许哽咽,那薛公公闻言五体投地,浑身颤抖,哽咽着回答道:“老奴虽是宦官,却也知大体,明事理。老奴便是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正光帝急忙下床要去扶他,薛总管受宠若惊连连躲闪道:“陛下万万保重龙体呀,老奴何德何能能受得圣上如此大恩?”

“薛总管,自小你便陪在朕身边,如今这些话,朕说与你听,你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朕命休矣!”见那正光帝已是泪流满面,那薛总管也是老泪纵横道:“陛下,请讲!”

正光帝遂说道:“那应无疾野心勃勃,迟早有一天会谋反窜逆,到那时,朕之性命,必然不保,江山社稷,复何存焉?朕自小体弱多病,就不治愈,也正是因此,那应无疾才得以放心,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十二年来,文武百官皆以为朕迷信妖道,荒废朝政,可又有谁知,除非若此,否则这大姜的江山就要落入那应无疾之手!九泉之下,朕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妖道......陛下你?!”那薛总管闻言又惊又喜,正光帝轻笑一声,接着说道:“看来朕的隐藏之深,连你都骗过了,朕无忧矣。三年前,那妖道趁朕病入膏肓之时,入宫行医,施展妖法,初显成效。既不肯受赏,也不肯说明身份,只说是从南海仙岛而来。朕又岂会相信这种搪塞之言?”

“只是从那时起,朕就早已有了决策。虽不知那妖道来历与目的,是为荣华富贵还是另有所图,不如将计就计,奉那妖道为国师,暂时搁置朝政,假意迷信妖道。此举虽有些不妥,但却是保住朕性命的唯一之法。”

“好在那妖道却有些本事,如今朕的病即将痊愈,到那时便要将应无疾在朝中的眼线全部除去,将朝政尽皆揽于朕手,再派兵剿灭那应无疾,将他千刀万剐,方解朕心头之恨。如今大事将成,六日之后,便是朝圣大典。到那时文武百官与各地府尹都要在宣天殿前聚集,先在周围埋伏下御林军,等大典结束,便一拥而上,将应无疾的党羽尽皆扫除!”

“陛下妙计!”那薛总管连声附和道,“等那东陵王一死,朝中便再无人能威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光帝转身将跪倒在地的薛总管扶起,小声吩咐道:“但又一事,还望总管,代朕行事。大事是否可成,皆系于汝一人!”“陛下请吩咐,老奴甘愿为陛下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待天黑之后,你挑选十几名可靠心腹,速出禁宫,就说是替朕督办采购朝圣大典用度用品为由。出宫之后火速按照这张密旨上的名单,赶往大臣家中,将朕之计划告知他们,代朕宣旨。叫他们在朝圣大典之时,配合御林军,诛灭奸党,大事可成!”

说罢,正光帝从怀中取出一卷白绢,上用鲜血书写着不少肱股之臣的性命,他们大多是三朝元老,资历甚高,且忠心耿耿。虽不知是何时书写,那略微泛黄的白绢与深红的血迹,想必正光帝筹备此事已有许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飞雪葬红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飞雪葬红叶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书泣泪承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