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华的大蛆
“好,好,说得太好了。”安禄山击节赞道,“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古的圣王大禹何等仁义,何以他的儿子启就能将天下人的天下抢夺到自己一家手里。自由的儿子往往是暴政的开端,这句话回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无论启还是安庆绪和史朝义,都是自由的儿子,所以他们距离暴政更近,也最有机会将自由扼杀,也就成了暴政的开端。听女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疑惑已经完全被解开了。”
“呵呵,”秋瑾嘻嘻笑道,“天尊领悟得真快。不过就眼前来说,王者之气似乎在这位大哥头上。大禹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不过已经是历史,真正需要警惕的,还是这位大哥。只不知这位大哥有什么打算?”
我的心中不由一惊。进入游戏到现在,稀里糊涂先后做了高昌王以及从前的大古皇帝和现在新的大古皇帝,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对于玩家来说,做个皇帝,不过就是游戏里的一种身份,虽然可以带来利益,却也跟普通玩家的差别不大,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也就是南柯一梦。这中间我也曾在冬之野等人的帮助之下有过一些有益的实践,对于治理国家多了一些认识。但那也不过就是玩得更加敬业一些而已。但我从来没有想过,简单一个游戏,其实也应该象现实世界一样,投入更多的认真。古人说过,人生如梦。其实,梦也如人生。网游是一场梦,却比人生更加真实。在网游中集聚的不仅有游戏开发者曾经创造的芸芸众生,也有每个玩家汇聚起来的芸芸众生。这些玩家回到现实世界,必然或多或少将游戏世界的实践带入到现实之中。也就是说,在游戏中,人将潜移默化地接受某些东西,并体现在现实之中。
所以我既然适逢其会,那就应该多出一些责任,在游戏的世界里认真考虑好每一个现实世界里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现实世界还没有出现,游戏中已经出现,而且将来必然会出现在现实世界的问题。
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跟炒一盘小菜的道理是一样的,每一种材料如何使用,味道怎么调理,火候怎样掌握,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从前没有得到如此庞大的一个虚拟国家的时候,我不过就是一个食客,别人炒好菜端上来我就吃。现在我却已经亲身成为一个厨师,这盘菜炒好炒坏,再也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吃菜的人,也直接会评论我的厨艺,而不是别人的厨艺。
如果不是秋瑾这番话,我根本就想不到原来我还有如此的责任。尽管当初听到安禄山的故事心中也曾经有领悟,但那种领悟只是隐隐约约的,远远没有此刻的感觉这样强烈。
“秋瑾女士,听到你这番话,真是受教良多。所以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秋瑾女士成全。”我心悦诚服地道。
秋瑾哈哈大笑:“我知道这位大哥的意思。你想请我留在这里,帮助你将这个国家建设成一个自由的国家,对不对?秋瑾对于大哥的悟性非常佩服。不过秋瑾在答应大哥之前,也想请大哥答应秋瑾一件事情。”
“哦?不知秋女侠希望我答应什么事情?”我不禁好奇道。
“各位既然到过‘古轩亭口’,现在就已经激活了‘古轩亭口’的编年功能。现在在各位的‘古轩亭口’编年面板中,一定可以读到‘古轩亭口’的编年了。事实上,在‘古轩亭口’,我是有限的几个知道‘古轩亭口’编年的人。这个编年其实就是中山先生也还不知道,因为事关天机。不过在‘古轩亭口’之外,从现在开始,各位在场的人在一定时间之内,将会拥有这个编年面板,可以看到‘古轩亭口’的事情。现在各位可以打开面板,翻到‘初造共和’的那一页。”秋瑾肃然道。
我们依言打开面板,果然看见了“古轩亭口编年面板”,在第1911页第十行第十个按钮,看到了“初造共和”的字样。点击这个按钮,就看到了这一页的故事。说的是革命党当时奋起暴动,席卷南方。不过在北方,却有天级高手袁世凯训练的小站雄兵,正在横扫黄河之北,北方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而南方的革命党实力根本不足以跟北方抗衡。这时候孙中山忽然灵机一动,如果袁世凯能够接受共和,这场仗似乎就不必打了。当时南方的革命党都认为孙中山这个想法匪夷所思,袁世凯既然已经控制了局势,那就根本不会接受孙中山的建议。但孙中山经过分析,一条条说下来,却说服了南方的革命党。
孙中山的分析如下:第一,列国的体制都多多少少有些共和的倾向,袁世凯曾经跟列国广泛交流,自然知道这种情势。第二,小站雄兵虽然厉害,但革命党也并不完全是省油的灯,打到最后到底是什么局面,谁也不能预期。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袁世凯的小站雄兵名义上还属于清廷,他麾下的将领目前虽然效忠于他,但随着各自的军功增长,他未必就不会成为第二个曾国藩。只要清廷还在,就是悬在他头上的一个紧箍咒。而在目前的形势下,他的小站雄兵又只有清廷这一个合法借口可以跟南方革命党对抗。所以袁世凯现在的位置很尴尬。而南方革命党的提议刚好可以给他解扣。
最后,孙中山总结到,从这几点看起来,革命党完全可以兵不血刃就让中华成为共和之国,皇帝将彻底下课,从此只有总统。
听完孙中山的分析,革命党心悦诚服,当即派出使者秘密跟袁世凯接触。袁世凯这时候本来也是心中惴惴,忽然听到革命党愿意奉他为共和国的总统的消息,不仅大喜过望。现在他虽然是大清的内阁总理,但谁都知道,在此之前,大清的内阁都是皇族内阁,从总理到大臣,无不是皇家成员。而他则开了一个头,但这不过是因为革命党闹得凶,不得不如此。一旦革命党不闹了,他这个小媳妇就揣摩不透那个反复无常的婆婆要干些什么事情了。现在他是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相比于在河南项城老家修生养性的时候,人已经变得更加苍老。而革命党的建议,无疑将直接去掉他头上的婆婆,他将成为有名有实的统治者。这种机会,不是人人会有的,现在袁世凯哪还能够犹豫?
装模作样地跟革命党讨价还价之后,清廷就在袁世凯的压力下正式成为历史。革命党奉袁世凯成为总统,孙中山辞职,民国成立。
看完这一段,虽然这是我们这些后世的人早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依然大赞孙中山眼光的卓绝。如果不是这一手,“共和”成为正式的体制不知道还要等多久。而就是这一手,“共和”就成为整个中华的新标志。而对于安禄山这个现在才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来说,更加是看得目瞪口呆。现在他才知道一千多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这些办法,根本就不是他这个千年之前的人能够想出来的。
“中山先生的奇谋秘计让中华从此共和,这是中山先生的神机妙算。只可惜他在算别人,别人也在算他。袁世凯成为总统之后,不断打击异己,不到五年,羽翼丰满,就开始抛弃共和,打算建立他的袁家帝国。虽然他的图谋没有得逞,但从此之后,他的那些部下却统治中华十多年,大乱不止,真是可叹。”秋瑾叹息道。
“其实中山先生肯定已经计算到袁世凯这些图谋,但他要的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机会。当袁世凯答应做总统那一刻开始,共和其实已经深入人心。这一仗,双方都心知肚明,表面上赢的是袁世凯,其实胜的是中山先生。”安禄山忽然插话道。
对于安禄山的分析,我们都心悦诚服。作为第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他居然能够有这个识见,而据我所知,后世直到几百年后,才对中山先生这一次行动所怀的深意真正有了定论。试看袁氏后来的结局,不都落入中山先生的算中了么?
“天尊说的有道理。后世很多人都说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四十年从头到尾都是失败。却没有看到中山先生已经一步步将观念深入了人心,后世的革命者都必须打着他的旗帜才能横行无阻。不过无论怎样说来,中山先生的努力是有目共睹,但其后中华的局势,却也让人痛心不已。这当然怪不得中山先生,只能怨天而已。而秋瑾在看到《古轩亭口编年》之后,对于这一段也是非常痛心。秋瑾常常想,如果没有袁世凯和他的将领,中华的局势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得在清廷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之后。这时候袁世凯和他的那些神级部下,已经成为中华的大蛆,完全只有臭气,而没有营养价值了。”秋瑾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