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浯屿-1
夜风萧瑟,月影婆娑。
郑福松与三百明军跟着程大勇一路疾行,不久便抵达海澄县城,尚未入城,便已见到了等候在城外三里的海澄县知县梁兆阳。
甚至没有任何的寒暄,这梁知县便开门见山地朝着东面的道路一指:
“敢问可是程校尉?张将军已有交待,鄙县渔船眼下皆已趁夜集结于东面渡口,诸位且随我来。”
于是,众人马不停蹄,在梁知县引路下继续向东,一直抵达与浯屿隔岸相对的渡口才终于止步。此时,夜色愈浓,已近子时。
而在此处,竟见张永产领着一队亲兵似乎等候多时,好像已然探查过潮水的涨落,渔船则早就备妥待命。
望着大海对岸,仅有四、五里之遥、却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浯屿岛,郑福松既有些临战的紧张,也难掩心中的兴奋,忍不住努力眺望,但除了一个模糊的岛屿轮廓,其他什么也看不清。
面对着刚刚抵达、整装待发的三百所部将士,张永产的命令也是干脆利索:
“登船!”
转眼间,几十艘小船载着全副武装的三百余人,便已直奔对岸的浯屿而去。同行的除了主将张永产及其带来的亲兵外,海澄县知县梁兆阳也自告奋勇,一同登船前往。
不多时,默不作声的三百明军,便已悄悄地登上了寂静无声的浯屿岛。浯屿岛上虽有一个渔村,但是岛上渔民似乎已因战事而逃了个精光。只余下空荡荡的房舍,备显冷清。
不过,这座岛却并非空无一人。就在浯屿岛的山峰之上,隐隐有火光闪烁。想必,正是驻扎在此的敌人。
见状,张永产先吩咐众将士在岸边稍作休整,并将来时的渔船拖上岸停好,趁此时候,与熟悉此处地形的梁知县仔细了解此处的山路,程大勇以及紧紧相随的郑福松,自然也在一旁静听。
“此山不高,却可以俯览厦门港外的航道,出入船只,尽收眼底。”梁知县伸手指着影影灼灼的山顶,一边详细介绍道:“那里的山顶名唤烟墩顶,当年倭患横行时,曾有哨所与烽火台,虽早已废弃,但当初修筑的驻扎工事依然健在。还有一处谷仓,据说也存有不少岛民贮藏的粮食。若要登山,则有东、西两条山路,我们现在是在山峰的西侧。”
张永产盯着山顶看了阵,似乎上面的敌军尚未发现已有一支明军悄悄迫近,依然十分平静。
“这山峰的东面,是否也有停船之所?”张永产忽然问道。
“有。”梁知县稍作回忆,便肯定地点了点头,“而且还能停些吃水深的大船,这边水浅,虽然靠近大陆,但却只能停咱们来时的这些小船。”
略微沉思后,张永产作出了部署,留下一百人准备从西侧悄悄摸近山顶,等候喊杀声起,再发起进攻。而其余包括郑福松在内的二百人,则跟随着张永产,由梁知县在前引路,向着山峰东侧绕去。
不多时,停泊在浯屿岛东侧的两只大型战船便映入了眼帘,看外形,倒不像是荷兰人的新式战船,那大概便是海盗刘香的船只了。
“可惜!”
看到这一幕,紧随在张永产身后的程大勇忍不住感慨道,也不知是在可惜什么,便被张永产又回头瞪了一眼,只得赶紧收声。
随即,张永产又示意各分五十人,先解决两艘战船上的贼寇,由其亲自带一队,另一队则由程大勇率领。
郑福松自然跟随着程大勇,很快便借着皎洁的月光,摸到了船外,借着波浪声的掩护,船上的零星敌人似乎直到当先的程大勇爬上甲板,也未发觉。
平时看程大勇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倒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不但矫健地第一迅速攀上了甲板,而且当郑福松等人紧随其后,也登上甲板之时,几名海盗均已横倒在地、没了呼吸。郑福松扫了眼尸体,似乎都是被人从背后摸近,然后在脖颈处悄无声息地划开了脖颈,然后再握着嘴巴,缓缓放倒在地。
须臾之间,船上留守的海盗均已毙命,睡在船舱里的更是死得稀里糊涂,根本来不及睁开眼睛便被干掉。眼看大势已去,刚刚从船舱最下面惊醒的一个海盗,干脆主动投降:
“刀下留人!小的知道很多,甘愿交待!”
见状,程大勇直接一刀抵在了其面前,喝道:
“嘿嘿,算你识相!”
而后,也就顺便留了这一个活口,命人押下船去,准备套问些敌军的情报。同时,程大勇又让其余士兵找些油来,泼洒到这艘战船上,打算撤退时可以一并焚烧掉这些敌船,再挫一挫敌军的锐气!
相较于程大勇这边的一帆风顺,张永产亲自带队负责的另一艘船,则“热闹”得多。由于两船相隔不远,甚至还能隐约听到兵刃相碰的声音。但好在,声响毕竟有限,战斗迅速结束后,烟墩顶的敌人也未发觉异样。
待解决完船上的敌人,程大勇顺带着快速检查了船上的货仓,发现果然有不少新搬入的粮食。看来,浯屿岛上的粮仓的确已被敌军发现,明日也许还会派船来此继续搬运粮食。
也就一炷香的功夫,明军顺利占领了两艘敌船,轻松毙敌二十,自身无一死伤,可谓初战告捷。
品尝着胜利的甘甜,士卒们原本的疲劳之感顿时减轻了不少,大量将士下船后更加跃跃欲试,眺望着闪着几点火光的烟墩顶,纷纷摩拳擦掌,准备随时去解决山顶的剩余敌人。
但是,从那生擒的海盗俘虏口中,程大勇却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饶——饶命!”
随着这俘虏很快被带到张永产的面前,狠狠撂倒在地,忍不住大声喊起了饶命,而程大勇则在其背后低声喝道:
“再敢乱叫,就直接一刀杀了你!现在,把你刚才和我说过的山上情况,再和我们说一遍!”
“是。小的一定知…知无不言!”
这被俘的海盗身材瘦小,连连磕头求饶,似乎尚未从被偷袭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再看眼前的张永产身披一身铁甲,官阶绝非一般,更显出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慌忙说道:
“启禀各位老爷,那山上还有我们的人,也就二十个。一半负责看守粮仓,另一半负责一个烽火台。如有变故,则举火生烟为号,附近巡逻的战船便会警戒支援。”
听说山顶的烽火台已然启用,张永产不禁皱了皱眉,如果偷袭有个差池,被敌人察觉、燃起烽火,引来敌船的话,可就不太好办了。于是,又问得更细了一些:
“你们附近的战船,若是看到举火,大约多久能够赶来?”
这瘦小的俘虏瞄了眼不远外的漆黑海面,而后答道:
“白天可能来得快。但要是夜里,怎么着,也得有小半个时辰吧。”
“山顶上的均是刘香部众?都使些什么兵器?”
海盗俘虏抬眼瞅了瞅山顶的点点火把,喏喏地答道:
“都是刘爷的人。手上也就是些刀剑之类的家伙什…”
看了眼表情依然严肃的身旁众人,这俘虏又补充道:
“基本没啥弓箭。”
听到这里,一旁的明军士卒大多彻底放了心。区区二十敌军,还没有弓箭,只有些刀剑,全无防备之下,就如同偷袭这两艘战船一般轻松。
看到众人皆有松懈之意,这俘虏的表情也愈加轻松,像是又想起了什么,眼睛滴流乱转了几下,继续补充道:
“哦,还有个事!这烟墩顶上的烽火台早就废弃,塌了一半,我们今天刚刚登陆,捣鼓了大半天,也没完全修复,点火所需的柴草等物更是尚未备好。各位老爷此去,必定一举拿下!”
话音落后,明军众将士更是志得意满,感觉偷袭山顶也必定是手到擒来,郑福松更是觉得这次一定能轮到自己手刃几个贼寇,回去之后也好有得吹嘘。
“留几个人在岸边看住这小子,其余人等,随我出发!”
眼看夜已过半,随着张永产臂膀一挥,士气高昂的二百明军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沿山路向着烟墩顶进发。
不过,夜色之下,却根本无人注意到,那被俘海盗露出的诡异一笑。更无人留意,在岸边不远外,还有一处不起眼的小木屋。
眼看一百多明军随着张永产和程大勇踏上了通向山顶的山路,前一刻还有些不安的俘虏,竟暗暗冷笑了一声,似乎松了口气,而看向那小木屋的神色,却有些复杂。与此同时,趁着留下看守的几名士卒不备,更是将藏在身上的一柄短刀,悄悄地滑到了背后的手心之中……
而此刻,在那岸边小木屋的门缝间,更是露出了好几双惊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