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和平相处
他们在翻过月牙口的时候,被黄二彪子带着人发现了。黄二彪子倒是没有敢挑刺找茬,但是他说什么也要请二位吃个饭不可。他说过去的很多误会都让他过去。
就连百万夫人都放下了仇恨,同为山里绺子和平相处,是最宝贵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好,砸个饷窑什么的,互不干预,肥吃肥喝的,做个快活大王,做个快活压寨夫人,岂不美好。
四姨说多谢了,我们还有事情,要赶路,不必麻烦你们了,借个道如果要买路钱,我给。
黄二彪子说:“这说的哪里话,我们俩人不亲谁亲,吃一口井水长大的,年轻时,你给我的那几掌,现在我还感觉亲切呢。”
四姨戏虐黄二彪子说:“玻璃盖(膝盖)射碎了亲不亲切呢?”
黄二彪子说:“不提不提,我也是做得过格了。这位我倒是听说过,就四个字稍矮了一点哈,秤砣虽小压住千斤,久仰大名了。”
小大师根本就不理他,说:“我们走吧,四姨。”
黄二彪子这几天正和黄百万的媳妇聊得火热,二人乐不思蜀,呆在山里边也不愿下山去理大童队上的事情了,反正黄二彪子没有多少权。
百万夫人也是人家给你表面上的面子,实权也不多,再加上黄百万不像以往那样对她俯首帖耳,自然也是没有实权了。
黄二彪子凑近四姨说:“妹妹,我想投你们过去,好不好?”
四姨愣了,没有说话,她在极力思索着这是什么变化?见四姨没有反应,黄二彪子又进一步说:“我可以把弟兄们也带过去。”
四姨还是没有说什么,她无法表态。不知这黄二彪子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水,是真心还是圈套,都看不出来,反正事发突然。
小大师不计前嫌,问他:“你能做的了主吗?”
黄二彪子说:“能能,我能。”
小大师问:“你的儿子不是黄百万吗?他能同意?”
黄二彪子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井水不串河水。我认为四姨能有大的发展。”
四姨说:“二彪子,你可是老牌的汉奸了。你会弃恶从善,我当然欢迎你,可是我现在一个人也说了不算,再说这个绺子已经不是山里的帮了。
而是大童队,大童队是岛国人的,你哪有权利说拉走就拉走啊?你这些人马,是百万夫人说了算,且不说她是岛国人,但就我射瞎她一只眼睛,她就怀恨在心,现在我又射瞎她丈夫一只眼睛,她能放过我吗?”
“你射瞎了黄百万一只眼睛?”黄二彪子口吃地问。
“是啊,我射瞎了他一只眼睛。”四姨说。“他和李守山一直为难我们,我们给他一点记性吧,那李守山虽不致死,他的大脑袋也会种下病根的。”
黄二彪子憋了一口气,长长的哎了一声。“谁让我们爷们犯在你的手里呢,我记仇是记仇,但我还是要加入你们。”
黄二彪子要加入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和黄百万夫人之间的那档子事。现在大童队员们私下里窃窃私语在议论这件事情。这要是传到黄百万耳朵里,黄二彪子无法面对。
野爹和野儿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他无法预测。自古道,英雄不过美人关。二彪子说:“四姨,你们二位在这儿等我一下,我去问一下百万夫人,看她什么态度。”
黄二彪子迅速离开,他去找到了百万夫人,这百万夫人现在对他是友善许多,基本不和他口角了。黄二彪子说:“我们现在的事情,下边议论纷纷,以后无法面对,我想投奔四姨他们。你看如何啊?”
黄百万夫人说:“怕什么!你儿子那件物废了,还不许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开什么玩笑。谁爱说谁说去,当面敢说,割了舌头。一会儿我给他们训话。谁敢乱说七八说,一律割掉舌头。四姨那边几个人?”
“就她和一矮矬子两个人。”二彪子说。
百万夫人说:“这正是好机会,我们拿下她,砍了她的头颅,送给山本夫人和李守山,换点儿金条花花。”
“不可以这样!”黄二彪子说。“不可以这样,那以后我怎么面对四姨,她的手段不是玩的。黄百万已经被她射瞎了一只眼睛。”
“什么时候的事情?”百万夫人问。
“就是我们离开黑鱼镇的时候,李守山脑袋被砸了,也很惨。”
“这个魔鬼女人,我必须要把她碎尸才解恨!”
百万夫人不顾黄二彪子的反对,她带着一些人马前去捉拿四姨和小大师
百万夫人带人来到黄二彪子说的地方,哪有四姨和小大师,踪影皆无。百万夫人说:“这个黄二彪子,怎么这么没准啊!大家给我仔细搜一搜,不能放过他们两人!”
这黄二彪子一说去找百万夫人商量,四姨和小大师就知道问题来了,便躲了起来,他们俩躲到了一块大石头的缝隙中,观察事态发展变化。果然,这百万夫人就带人来捉人了。
小大师问四姨:“给他们点教训不?这女人也太猖狂了!”
四姨说:“不。我们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点去奉天,把事情办完,也好早点回来。那百万夫人的一只眼睛被我箭射瞎了,她怀恨在心,完全是理所应当的。不怨人家有恨。”
百万夫人带人搜了一阵不见人,就只好回去了。
四姨说:“我们快点下山,从岫岩到海城这条路线走,租一辆马车去吧。”
四姨和小大人二人租了一辆四头的大马车去奉天。他们路过岫岩,经海城,过鞍山,穿辽阳,三天时间到了奉天城。
奉天城,真是个大城。密麻麻的房子挨着挤着。店铺一家家临街摊上挂着布幌子。四姨第一次进奉天城,看什么都新鲜。按理说奉天城离她们的大山里,也不足几百公里远,说来也是容易的。小大师倒是多次来过这里,他一个游士自已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