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刻苦

第49章 刻苦

虽然学经枯燥繁难,但学到的东西,还是相当多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不少轶事,都是学兄所言,学兄大多来自冀、并之地,亦或是幽燕本地,这些地方被统称为燕赵之所,都云燕赵多出慷慨壮烈者,豪侠事迹可谓是数不胜数,就是寻常乡闾所传的神仙之事,也是相当精彩。

刘备常思从前之事,他也曾向往豪侠之风,早年任侠行事,自由放荡,往来乡闾江湖之间,可谓是快意非常,然而这种快意生活,却无法与建功立业相比,觅封侯才是人生快事,想班定远一介刀笔之吏,愤然投笔从戎,扬威西垂。想傅关内,以使臣之身,敢刺楼兰王于近前。与之相比,一方游侠只是年轻时自由放荡罢了。

以前的他不甚乐读书,爱狗马美衣音乐,在外游学多年,反而越发崇尚豪侠之名,雕弓裘马,任侠行事,名气逐渐大了起来,乡里少年争相依附。那时他认识了河东解良人关羽,以及豪强子弟张飞,那时关羽因气愤豪强欺弱,怒杀之,随后逃亡涿县,刘备见其长相出众,又有勇武,故收留之。

此世他希望能够有更多学识,然后为官,就是做一名小吏,无品无秩,了此今生,为官之途乃是阿祖与阿母,以及阿父所期望,他家世代为吏,在涿郡亦有衣簪之族称,虽然没落,然未曾真正甘于平淡,因为刘氏不仅仅是大姓,更是宗室,高皇帝之后,焉能自甘堕落。

族学内,阿翁继续讲述着齐鲁诗,众学兄都在认真听,与其他私学不同的是,阿翁似乎更喜欢亲自教授,而非通过高足,故前来求学的弟子,都有机会得到亲传,天下弟子有内外之分,人人都想成内门弟子,但总是事与愿违,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并不是问题,这在于刘备愿不愿学。

天下大儒虽然聚众讲学,但很少有能得到真传,除非优秀者,当然自家除外,汉书儒林列传中就是不少人为世代相传经学,子乘父业,继续以经学为主业,便诞生书香门第,衣冠世家,如当今弘农杨氏、颍川荀氏,荥阳郑氏、汝南袁氏等,这些衣冠世家不单单传承自家经学,通常会去拜师其他经学,儒者往往不单单专擅某一经,其他经也需要通晓,儒林列传就记载不少儒者,在专擅一经同时,基本通晓其他经,

就是学的不同学派,他们也会去学,因为孙子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了解对方所学,然后才能以己之长攻其之短。他阿翁刘雄亦有此打算,阿父早故,仲叔不爱学问,所以对于刘备,刘雄最为期望,也期待着刘备能够承继祖业,将来能继续以齐鲁诗为主,然念及眼下今文衰,而古文盛的形势,刘雄在讲授齐鲁诗同时,也会相应教授毛诗,刘雄年轻可不仅仅学齐鲁诗,就是毛氏,他也是通晓,只是在对待是否教授弟子毛氏问题上,他是否决的,既然弟子求学齐鲁,那么自当教授齐鲁,而对于自家儿孙,刘雄则没有那么刻意。

故在族学内,刘雄对刘备严加要求,比之其他弟子更加严苛,基本是倾囊相授。刘雄言道:“别人只知我专研齐鲁,但对于自家儿孙,无所隐瞒,年轻时的确拜师齐鲁,也十分专研此二者,但面对齐鲁衰微,我没有振兴的想法,不过追求学问罢了,便又去学了毛氏,若是我师知矣,估计会大骂我悖逆,然后与我断绝师徒之情,后来为吏,我便又推崇今文,任内振兴官学,扩大生源,直到辞官返乡,我深觉今文将衰,而古文兴矣,故当孙儿求学卢植,我极力赞成,便是今日也是这种感觉,求的是学问,而非争论,无关今古。”

听到阿翁说自己年轻时先学今,后学古时,刘备有些惊讶,后来也就释然了,他阿翁本就是实用之人,怎么会因世间之人,而改变想法,就像阿翁所说,学习古今本就是求学问,又怎会在于学派,只是如果卢师知道他在学今,完全会与他断绝师徒,卢师性格刚毅,本就对今文占据朝堂,而不悦,后来更是在灵帝命纂刻熹平石经时,立即上书朝堂,要求将古今文平等对之。

虽然知道如此,但刘备就不是古板固本之人,自是明了。

随后,刘雄又言道:“各家之诗虽然字句不同,解义也不同,然想要完全通晓,并非难事,聪慧善学者,往往能通晓。当年我求学时,师长说,学经主要难在解义,各家都有解义之法,总之先通读,然后在解义。”

刘雄仔细讲解了各家解义之法,刘备这才了解,原来解义不仅仅是字意,还有各自的观念,怪不得今古文都已经打的头破血流了,还在争论不休。

刘备虽然从阿翁处了解不少今古往事,还有解义之法,但刘备知道他终究要承继祖业,将齐鲁诗传承下去,只是他的学识实在有限,而且他不可能一辈子做一个经学家,终日皓首穷经,对于他来说简直生不如死。

他眼下不过十数岁,离加冠还有数年,他并不急于如此,除了学经,日常还有算筹、史、武、乐等等。除了这些就是骑射了,边塞之人不通弓马,谁敢言自家是边塞人。前汉以征募为主,今亦然,只是服兵役,早已废除,基本都是征良家子,也就是世代卒兵之户,他家并不是,终是良家子,便要征募从军,年岁一般要达到加冠后才能戍边,只是年年从军,年年征伐,便是良家子,也有怨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月鸿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月鸿影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章 刻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