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她才是最笨的那个
天寒风急,渡河后不过三天已去了十几人,都是年岁大的老妇。她们掩埋死者,也埋葬自己的眼泪,习惯到麻木,行走的人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停向北,向北,可是,她们到底何去何从?
如果一切都是天命注定,她们前世竟犯下什么罪责,今世要受尽颠沛之苦,最后枉死异乡不得终老?
如果一碗孟婆汤便能够忘却前世今生凡此种种,又为何前世要报在今世,今世要报在来世?
死亡难道不是结束?
泥土掩埋了苍白的发丝,几日前,她还抚着大石给杨丫丫讲述一个关于青梅竹马,一个关于死生也不能够隔断的爱情。
最后一丝白发消失在泥土中。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人知道埋骨于这里的是个一生未嫁的痴情女子。
杨丫丫握紧了双拳,指甲掐入手心中的柔软而不自知。
风停,空中纷纷扬扬洒下细雪,继而是鹅毛大雪。
杨丫丫仰首望天,眼中雪片由小变大,悠悠落到脸上身上,迷茫了双眼,坠下串串晶莹的珍珠。
曾经不识死亡,曾经也在这样无风有雪的某日,着厚厚暖暖的长靴,与那人欢快地踩着不及打扫的墙角旮旯,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身后洒下许多许多无忧无愁的畅快笑声。
如今想来,竟如隔世,不,确是隔世呀。
简单的会被欺骗,才沉淀出一丝复杂又要受折磨。何为错?何为苦?
杨丫丫翻身上马,一手揽住清源,一手握住马缰,手腕一抖,马儿“咴咴”叫着快速奔跑起来。
“姐姐---”
“姐姐---”
清源和文姬同时惊叫,杨丫丫没有一丝迟疑,她需要风,她的苦闷这雪解不了,飞快的速度激荡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她在心中默念:多想乘风而去。
“什么人?”几声暴喝挡住去路,杨丫丫急忙扯紧马缰,胯下马儿高仰马头,前腿抬至半空,斜刺里探出一双长臂,一只骨节粗大有力的大手抓住马缰,马腿落下,四蹄不安地在原地踏步。
几个官兵围上来,粗鲁地将杨丫丫和清源扯下马。
她识得寮军的装束,也见过安丰军的模样,不是他们,是黎军?
也许看他们貌似孤儿寡母的样子,官兵面上不复凶神恶煞,为首一个高壮男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杨丫丫被拖下马时崴了左脚,此时才感觉丝丝痛意,忍痛开口道:“逃难的。”
“从哪里逃过来的?”
“池家庄。”
“池家庄距此路途遥远,还要渡过一条河面十几米的大河。”
“是。”
“你们如何渡河?”
“伐木造筏子。”
“你一个人?”
“不是,我们一起逃过来的有许多,她们走得慢落在后面。”
为首的高壮男子上下左右的打量杨丫丫和清源,半晌,又问道:“你儿子?”
杨丫丫轻轻摇头,“我弟弟。”
他这才有一点相信杨丫丫的话,慢慢松开马缰,闪向一旁。
杨丫丫问道:“我们可以走了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朝他点点头,与清源上马。
他突然道:“你们准备去哪里?”
杨丫丫顿了一下,开口道:“京都。”一扯马缰,调转方向,慢悠悠地走着,边等着文姬她们。
清源这时开口道:“姐姐,他们是黎**队的吧?我们不能随他们一起走么?带兵的也许是我父王呢。”
杨丫丫皱着眉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清源仰头讨好的看着她,央求道:“我们回去问问吧,姐姐?”
杨丫丫只得调转马头,那几个黎国官兵已经离开原地,她策马追上,他们看她去而复返,马上警惕地散开。她朝着为首那名高壮男子抱拳道:“这位大哥,我想向您打听一件事情。”
他点点头,杨丫丫问道:“请问今次带兵的是哪位?可是三皇子殿下?”
他奇怪地看她一眼,脸上又浮现崇敬的神色,挺胸高声道:“正是太子殿下。”
太子?他说的是李奕璠么?等等,她问的是三皇子,他为什么回答“正是”太子?难道三皇子和太子是同一个人?这么说清源---这个认知让她心中浮上荒谬的感觉,她为之九死一生,一路上拼死护卫周全的孩子竟是李奕璠的儿子?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临危却抛弃背叛她的人竟是清源的父亲?瞧瞧她都做了什么?不知不觉中居然做了以怨报德的伟大举动。呵呵,她真是傻的可以,连清源这个小孩子都知道是话留三分,她却总是对谁都掏心掏肺,她怎么这么蠢呢?她才是最笨的那个。
杨丫丫大笑着,将清源推下马背,“这是你们的小主子,太子的儿子,接好了,莫要磕着碰着了。”
清源被一个官兵接住抱在怀中,转向杨丫丫急切道:“姐姐,姐姐,清源不是故意不说的,父王不许我在外面时说出自己的身份。”看到她头也不回的走了,清源更加大声地唤着:“姐姐,姐姐---”眼前终于消失了她的身影,清源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父王了,而且早晚要与姐姐分别,他不明白心中为什么会酸酸的难过,姐姐她似乎很在意他没有坦诚说出自己的身份,一路上,姐姐对他那么好,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告诉姐姐他的父王是三王子,而不直接说是太子。可是,有差别吗?父王做太子前是三皇子,他没有骗姐姐呀。
她就这样走了,以后再没有人夜夜给他讲故事,陪他睡觉了,再没有人在他生病时,守着他一遍一遍用冷布巾为他降温,用包着奇怪东西的小包包为他擦手擦脚,轻轻哼唱好听的歌儿给他听,再没有人对他说那些让他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再没有人如她一般将他保护得滴水不漏。她助他逃离人贩子的魔掌,为他洗衣做饭,手持匕首多次护在他身前,挡住强盗,挡住狼群,挡住无眼的刀剑箭矢,挡住风霜雨雪。从未有人对他如此真心的好,就是父王、母妃也不能。
“得罪了,皇孙殿下。”为首的高壮男子蹲下背起清源,又厚又硬的皮甲硌得清源不舒服,他频频扭着身子,想找到一个舒服地位置。
高壮男子往上颠了颠清源下滑的身子,心中思索着无论这小子是真皇孙还是假皇孙,如今可是不能得罪,等见了太子殿下,真假就分晓了,若是假的,有的他好受的。
旁边一个官兵突然开口道:“刚刚那个女子好像在哪里见过。”
另一个官兵嗤嗤笑着,“在哪里?在梦里吧?哈哈---”几个官兵齐齐笑了起来。
为首的高壮男子也笑道:“葛老六,想娶媳妇了吧?哈哈---”
第一个开口的官兵气红了脸,梗着脖子叫道:“才不是,我一定见过,在哪里呢?”快到黎军驻扎的大营时,他猛一拍大腿,“啊,我想到了,她可不就像太子殿下发榜寻的那个女子?”
天寒风急,渡河后不过三天已去了十几人,都是年岁大的老妇。她们掩埋死者,也埋葬自己的眼泪,习惯到麻木,行走的人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停向北,向北,可是,她们到底何去何从?
如果一切都是天命注定,她们前世竟犯下什么罪责,今世要受尽颠沛之苦,最后枉死异乡不得终老?
如果一碗孟婆汤便能够忘却前世今生凡此种种,又为何前世要报在今世,今世要报在来世?
死亡难道不是结束?
泥土掩埋了苍白的发丝,几日前,她还抚着大石给杨丫丫讲述一个关于青梅竹马,一个关于死生也不能够隔断的爱情。
最后一丝白发消失在泥土中。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人知道埋骨于这里的是个一生未嫁的痴情女子。
杨丫丫握紧了双拳,指甲掐入手心中的柔软而不自知。
风停,空中纷纷扬扬洒下细雪,继而是鹅毛大雪。
杨丫丫仰首望天,眼中雪片由小变大,悠悠落到脸上身上,迷茫了双眼,坠下串串晶莹的珍珠。
曾经不识死亡,曾经也在这样无风有雪的某日,着厚厚暖暖的长靴,与那人欢快地踩着不及打扫的墙角旮旯,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身后洒下许多许多无忧无愁的畅快笑声。
如今想来,竟如隔世,不,确是隔世呀。
简单的会被欺骗,才沉淀出一丝复杂又要受折磨。何为错?何为苦?
杨丫丫翻身上马,一手揽住清源,一手握住马缰,手腕一抖,马儿“咴咴”叫着快速奔跑起来。
“姐姐---”
“姐姐---”
清源和文姬同时惊叫,杨丫丫没有一丝迟疑,她需要风,她的苦闷这雪解不了,飞快的速度激荡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她在心中默念:多想乘风而去。
“什么人?”几声暴喝挡住去路,杨丫丫急忙扯紧马缰,胯下马儿高仰马头,前腿抬至半空,斜刺里探出一双长臂,一只骨节粗大有力的大手抓住马缰,马腿落下,四蹄不安地在原地踏步。
几个官兵围上来,粗鲁地将杨丫丫和清源扯下马。
她识得寮军的装束,也见过安丰军的模样,不是他们,是黎军?
也许看他们貌似孤儿寡母的样子,官兵面上不复凶神恶煞,为首一个高壮男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杨丫丫被拖下马时崴了左脚,此时才感觉丝丝痛意,忍痛开口道:“逃难的。”
“从哪里逃过来的?”
“池家庄。”
“池家庄距此路途遥远,还要渡过一条河面十几米的大河。”
“是。”
“你们如何渡河?”
“伐木造筏子。”
“你一个人?”
“不是,我们一起逃过来的有许多,她们走得慢落在后面。”
为首的高壮男子上下左右的打量杨丫丫和清源,半晌,又问道:“你儿子?”
杨丫丫轻轻摇头,“我弟弟。”
他这才有一点相信杨丫丫的话,慢慢松开马缰,闪向一旁。
杨丫丫问道:“我们可以走了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朝他点点头,与清源上马。
他突然道:“你们准备去哪里?”
杨丫丫顿了一下,开口道:“京都。”一扯马缰,调转方向,慢悠悠地走着,边等着文姬她们。
清源这时开口道:“姐姐,他们是黎**队的吧?我们不能随他们一起走么?带兵的也许是我父王呢。”
杨丫丫皱着眉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清源仰头讨好的看着她,央求道:“我们回去问问吧,姐姐?”
杨丫丫只得调转马头,那几个黎国官兵已经离开原地,她策马追上,他们看她去而复返,马上警惕地散开。她朝着为首那名高壮男子抱拳道:“这位大哥,我想向您打听一件事情。”
他点点头,杨丫丫问道:“请问今次带兵的是哪位?可是三皇子殿下?”
他奇怪地看她一眼,脸上又浮现崇敬的神色,挺胸高声道:“正是太子殿下。”
太子?他说的是李奕璠么?等等,她问的是三皇子,他为什么回答“正是”太子?难道三皇子和太子是同一个人?这么说清源---这个认知让她心中浮上荒谬的感觉,她为之九死一生,一路上拼死护卫周全的孩子竟是李奕璠的儿子?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临危却抛弃背叛她的人竟是清源的父亲?瞧瞧她都做了什么?不知不觉中居然做了以怨报德的伟大举动。呵呵,她真是傻的可以,连清源这个小孩子都知道是话留三分,她却总是对谁都掏心掏肺,她怎么这么蠢呢?她才是最笨的那个。
杨丫丫大笑着,将清源推下马背,“这是你们的小主子,太子的儿子,接好了,莫要磕着碰着了。”
清源被一个官兵接住抱在怀中,转向杨丫丫急切道:“姐姐,姐姐,清源不是故意不说的,父王不许我在外面时说出自己的身份。”看到她头也不回的走了,清源更加大声地唤着:“姐姐,姐姐---”眼前终于消失了她的身影,清源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父王了,而且早晚要与姐姐分别,他不明白心中为什么会酸酸的难过,姐姐她似乎很在意他没有坦诚说出自己的身份,一路上,姐姐对他那么好,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告诉姐姐他的父王是三王子,而不直接说是太子。可是,有差别吗?父王做太子前是三皇子,他没有骗姐姐呀。
她就这样走了,以后再没有人夜夜给他讲故事,陪他睡觉了,再没有人在他生病时,守着他一遍一遍用冷布巾为他降温,用包着奇怪东西的小包包为他擦手擦脚,轻轻哼唱好听的歌儿给他听,再没有人对他说那些让他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再没有人如她一般将他保护得滴水不漏。她助他逃离人贩子的魔掌,为他洗衣做饭,手持匕首多次护在他身前,挡住强盗,挡住狼群,挡住无眼的刀剑箭矢,挡住风霜雨雪。从未有人对他如此真心的好,就是父王、母妃也不能。
“得罪了,皇孙殿下。”为首的高壮男子蹲下背起清源,又厚又硬的皮甲硌得清源不舒服,他频频扭着身子,想找到一个舒服地位置。
高壮男子往上颠了颠清源下滑的身子,心中思索着无论这小子是真皇孙还是假皇孙,如今可是不能得罪,等见了太子殿下,真假就分晓了,若是假的,有的他好受的。
旁边一个官兵突然开口道:“刚刚那个女子好像在哪里见过。”
另一个官兵嗤嗤笑着,“在哪里?在梦里吧?哈哈---”几个官兵齐齐笑了起来。
为首的高壮男子也笑道:“葛老六,想娶媳妇了吧?哈哈---”
第一个开口的官兵气红了脸,梗着脖子叫道:“才不是,我一定见过,在哪里呢?”快到黎军驻扎的大营时,他猛一拍大腿,“啊,我想到了,她可不就像太子殿下发榜寻的那个女子?”
天寒风急,渡河后不过三天已去了十几人,都是年岁大的老妇。她们掩埋死者,也埋葬自己的眼泪,习惯到麻木,行走的人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停向北,向北,可是,她们到底何去何从?
如果一切都是天命注定,她们前世竟犯下什么罪责,今世要受尽颠沛之苦,最后枉死异乡不得终老?
如果一碗孟婆汤便能够忘却前世今生凡此种种,又为何前世要报在今世,今世要报在来世?
死亡难道不是结束?
泥土掩埋了苍白的发丝,几日前,她还抚着大石给杨丫丫讲述一个关于青梅竹马,一个关于死生也不能够隔断的爱情。
最后一丝白发消失在泥土中。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人知道埋骨于这里的是个一生未嫁的痴情女子。
杨丫丫握紧了双拳,指甲掐入手心中的柔软而不自知。
风停,空中纷纷扬扬洒下细雪,继而是鹅毛大雪。
杨丫丫仰首望天,眼中雪片由小变大,悠悠落到脸上身上,迷茫了双眼,坠下串串晶莹的珍珠。
曾经不识死亡,曾经也在这样无风有雪的某日,着厚厚暖暖的长靴,与那人欢快地踩着不及打扫的墙角旮旯,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身后洒下许多许多无忧无愁的畅快笑声。
如今想来,竟如隔世,不,确是隔世呀。
简单的会被欺骗,才沉淀出一丝复杂又要受折磨。何为错?何为苦?
杨丫丫翻身上马,一手揽住清源,一手握住马缰,手腕一抖,马儿“咴咴”叫着快速奔跑起来。
“姐姐---”
“姐姐---”
清源和文姬同时惊叫,杨丫丫没有一丝迟疑,她需要风,她的苦闷这雪解不了,飞快的速度激荡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她在心中默念:多想乘风而去。
“什么人?”几声暴喝挡住去路,杨丫丫急忙扯紧马缰,胯下马儿高仰马头,前腿抬至半空,斜刺里探出一双长臂,一只骨节粗大有力的大手抓住马缰,马腿落下,四蹄不安地在原地踏步。
几个官兵围上来,粗鲁地将杨丫丫和清源扯下马。
她识得寮军的装束,也见过安丰军的模样,不是他们,是黎军?
也许看他们貌似孤儿寡母的样子,官兵面上不复凶神恶煞,为首一个高壮男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杨丫丫被拖下马时崴了左脚,此时才感觉丝丝痛意,忍痛开口道:“逃难的。”
“从哪里逃过来的?”
“池家庄。”
“池家庄距此路途遥远,还要渡过一条河面十几米的大河。”
“是。”
“你们如何渡河?”
“伐木造筏子。”
“你一个人?”
“不是,我们一起逃过来的有许多,她们走得慢落在后面。”
为首的高壮男子上下左右的打量杨丫丫和清源,半晌,又问道:“你儿子?”
杨丫丫轻轻摇头,“我弟弟。”
他这才有一点相信杨丫丫的话,慢慢松开马缰,闪向一旁。
杨丫丫问道:“我们可以走了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朝他点点头,与清源上马。
他突然道:“你们准备去哪里?”
杨丫丫顿了一下,开口道:“京都。”一扯马缰,调转方向,慢悠悠地走着,边等着文姬她们。
清源这时开口道:“姐姐,他们是黎**队的吧?我们不能随他们一起走么?带兵的也许是我父王呢。”
杨丫丫皱着眉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清源仰头讨好的看着她,央求道:“我们回去问问吧,姐姐?”
杨丫丫只得调转马头,那几个黎国官兵已经离开原地,她策马追上,他们看她去而复返,马上警惕地散开。她朝着为首那名高壮男子抱拳道:“这位大哥,我想向您打听一件事情。”
他点点头,杨丫丫问道:“请问今次带兵的是哪位?可是三皇子殿下?”
他奇怪地看她一眼,脸上又浮现崇敬的神色,挺胸高声道:“正是太子殿下。”
太子?他说的是李奕璠么?等等,她问的是三皇子,他为什么回答“正是”太子?难道三皇子和太子是同一个人?这么说清源---这个认知让她心中浮上荒谬的感觉,她为之九死一生,一路上拼死护卫周全的孩子竟是李奕璠的儿子?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临危却抛弃背叛她的人竟是清源的父亲?瞧瞧她都做了什么?不知不觉中居然做了以怨报德的伟大举动。呵呵,她真是傻的可以,连清源这个小孩子都知道是话留三分,她却总是对谁都掏心掏肺,她怎么这么蠢呢?她才是最笨的那个。
杨丫丫大笑着,将清源推下马背,“这是你们的小主子,太子的儿子,接好了,莫要磕着碰着了。”
清源被一个官兵接住抱在怀中,转向杨丫丫急切道:“姐姐,姐姐,清源不是故意不说的,父王不许我在外面时说出自己的身份。”看到她头也不回的走了,清源更加大声地唤着:“姐姐,姐姐---”眼前终于消失了她的身影,清源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父王了,而且早晚要与姐姐分别,他不明白心中为什么会酸酸的难过,姐姐她似乎很在意他没有坦诚说出自己的身份,一路上,姐姐对他那么好,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告诉姐姐他的父王是三王子,而不直接说是太子。可是,有差别吗?父王做太子前是三皇子,他没有骗姐姐呀。
她就这样走了,以后再没有人夜夜给他讲故事,陪他睡觉了,再没有人在他生病时,守着他一遍一遍用冷布巾为他降温,用包着奇怪东西的小包包为他擦手擦脚,轻轻哼唱好听的歌儿给他听,再没有人对他说那些让他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再没有人如她一般将他保护得滴水不漏。她助他逃离人贩子的魔掌,为他洗衣做饭,手持匕首多次护在他身前,挡住强盗,挡住狼群,挡住无眼的刀剑箭矢,挡住风霜雨雪。从未有人对他如此真心的好,就是父王、母妃也不能。
“得罪了,皇孙殿下。”为首的高壮男子蹲下背起清源,又厚又硬的皮甲硌得清源不舒服,他频频扭着身子,想找到一个舒服地位置。
高壮男子往上颠了颠清源下滑的身子,心中思索着无论这小子是真皇孙还是假皇孙,如今可是不能得罪,等见了太子殿下,真假就分晓了,若是假的,有的他好受的。
旁边一个官兵突然开口道:“刚刚那个女子好像在哪里见过。”
另一个官兵嗤嗤笑着,“在哪里?在梦里吧?哈哈---”几个官兵齐齐笑了起来。
为首的高壮男子也笑道:“葛老六,想娶媳妇了吧?哈哈---”
第一个开口的官兵气红了脸,梗着脖子叫道:“才不是,我一定见过,在哪里呢?”快到黎军驻扎的大营时,他猛一拍大腿,“啊,我想到了,她可不就像太子殿下发榜寻的那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