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抓住契机

第21章 抓住契机

黎小明把录像馆一条心成员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告诉大家。

“我们要求小湾河项目部仪器外出送检,是帮公司担起检测规范化的责任。

这种规范化管理未来必然是常态。

但是现在呢,我们公司刚刚开始,外出送检要影响一点施工进度,影响当然不大,工程排期也能抢回这点时间。

但是我担心朱经理建筑企业都在讲究‘工程进度’为由,拒绝我们的外出送检。

所以我们要通气,给他们讲道理也要统一口径。

首先告知他们建委有仪器设备检测国标标准的要求。

其次请朱经理放心,我们质量工作就正好以这次为契机,向公司提出申请,以我凯达的施工一级资质,专业人员配备数量、设备检测设备等条件,向计量认证申请成立计量认证质量工作,以后我们的检测才师出有名,规范化了,就可以不用外出送检了。”

“黎工,你的意思下面项目部仪器设备外送国标年检也就这么一次?”测量组小吴问到。

“当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在一年内成功建立自己的国标质量工作,我们就可以正大光明给每一个项目部,包括外来建筑公司进行计量认证检测……

质量工作升级,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测量、试验这些质量控制工作员都要继续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经流域机构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质量工作提高档次,我们也不仅仅是测量、试验这些质量控制工作员,还是一名专业国标质量工作的检测人员。

一听他这样解释,大家才忽然发觉他看得很远,就是借项目部仪器外检做了一个大的谋篇布局,一个个不禁笑了。

他的解释,也让质量工作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大大提升起来。

黎小明的话让大家都兴趣颇浓。

“如果真能按黎工所讲,我们凯达有了自己的国标二级检测试验室,就对外收检测费,比如一台混凝土强度检测仪器检测标准是三千五,十个项目部里就是三万五。还有外面来送检的,那更不用说。

公司里提点,总部的国标检测试验室有提成,也能有自己的小金库,我们都申请调回总部这个国标检测试验室算了。”试验工刘高明、小霍和现场施工周文明算着,笑着。

他看着这些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脸上一正:

“我觉得做工作之前,不是考虑能挣多少钱,而是更要考虑这件事对公司的发展有多少益处。

质量工作本身有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而且对于经常使用的设备应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设备在检定周期内有效运行。

如果公司总部再不升级,这些自查都会变得没有资格和资质。

升级这事呢,也就是工程的测量、试验这些质量控制工作的标准化检测模式出来了,也是公司管理规范和发展上的一件大事。

我相信公司陈总也喜看见这种局面的,因为我们新人分配大会,陈总一直强调创新。

我们现在就是创新!”

顿了段,他看见大家都在专注听他的话,接着又坦然又不假思索地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需要的就是把残酷的现实演变成美好的理想。

这我们得一步一步做起,大家群策群力,团结一心,今天无论如何,首先就是项目部是测量试验仪器不国标检测,没有正规合格证之前,我们不先行!”

这是我们做成大事之前的基石,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以步走,大家怕不怕?”

“不怕!”

“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

测量、试验和施工他们小集体里的年轻小伙激奋的样子。

这就对了,做大事之前,团结的力量很重要,是干大事之前必须的。

“开弓的箭没有回头路,我也争取到了卓主管对此事的支持,有了尚方宝剑。

技术不是朱经理说了算!!”

“黎工,技术室下文要我们仪器设备外出国标检侧了?”刘洪依然不太相信。

“文件没有发,是卓主管亲自点头的。

卓主管请假回家,我们等不得!”

“那应该叫卓主管给朱经理打个招呼,免得……!”王红依然担忧。

“呵呵,我说刘哥还有王姐,你们是不是在公司呆久了,反而怕着怕那了呢!”

这也不怪刘洪和王红,他们一直在基层工作,基层更需要默默无闻。

默默无闻的好处是在一个公司,只要根基在,就可以顽强地呆很久。不好的地方是就像被水流冲刷,菱角也会变得圆润,瞻前顾后。

他理解的眼神望着质量工作的着两位测量组的老资格。

“刘哥,你是组长,你更知道测量、试验这些质量控制工作工作由我们主抓。

我们是机关质量工作,本事就要自己的决定权和管理职责。

我们项目部的测量、试验这些质量控制工作工作,有卓主管点头,口头支持已经很给我们面子,我们接下要的就是靠自己想方设法做好下面的工作。

为什么遇到有一点困难的工作,不是自己先解决,就要卓主管如何如何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质量工作的坑,自己该做好的工作,自己承担!

我们的决定和要求是站在科学这一面。”

……

这样一说,刘洪和王红也知道这事情,黎小明是箭在弦上,没有回头路了。

刘洪是组长,其实可以制止。

但是黎小明确实太厉害了,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包括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什么都懂!

刘洪对他是满满的佩服!

再说,万一小湾河大桥真有他信誓旦旦说的质量问题呢?

耽搁最多两天,最多自己这个测量组被朱昌明处理,也总比万一出事好!

这一点,刘洪充分,更加相信的是黎小明。

……

黎小明一切安排妥当,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人脉资源。

他前一天还在冥思苦想,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大事,有了项目部这几个兄弟姐妹,还需要一股来自M城技术专家的力量。

他的未来大脑系统就一直寻找,在M市范围来自自己家乡,自己大学的知名人士。

重生之前的他是考虑不了这种事的。

现在还真别说,他真的想到了一个人,是他的前世大约30多岁时在大学同学会,知道的一个人。

这人就是他在南阳大学的老师——谭佑安。

当年这个消息于他只是一晃而过,而重生的现在,确是灵光一闪。

价值巨大!

谭老师恰逢其时在他参加工作来到M市的小湾河大桥,正好也调到了M市设计院。

重生前眼睁睁漏掉的巨大人脉资源呀!

对于他,重生回来。

家中无富贵。

口袋无财宝!

因为他即使重生回来,现在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新人的身份。

要扳倒项目部大佬,只是靠嘴巴皮讲道理?对于有一大帮人,人多力量大而且黑恶的朱昌明是作用不大的。

自己未来也要朝凯达建工的大佬位置迈进,可不能像重生之前,什么都不懂。

自己现在要‘白手起家’创业成大佬,得有人脉,还有资金……

一切一样要从零开始。

好用的是拥有未来系统,头脑智能读卡器。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要去找谭老师,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枯木再逢春啊!就是一股对抗朱昌明致胜的绝招的呀!

他的头脑里有三十年过后的大数据时代,那些耀眼的真正的大佬们,实际也没有哪个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他清清楚楚,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金融资产65万,但这65万只是平均值,很多人都被“平均”了。

大部分的家庭可能连65万的金融资产都没有。

所谓的白手起家的富豪们,在暴富之前,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百万,甚至千万元的资产。

还有着足够强大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这是白手起家吗?

重生回到年轻一代,不会被白手起家的谎言欺骗了!

这个时代,同样有三位未来会叱咤风云的大佬,也在成长之中。

大马先生,除了人脉以外,家人还为其提供了不错的资本环境。

大马先生前期创业也失败了好几次。但是都能够从头再来。除了自身不服输的精神以外,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谁能够这样不断尝试呢?

第二位老王先生呢!

即便是放到时光退回三十年,很多家庭的水平都是达不到老王先生家庭的。

老王先生父亲,担任要职。

老王先生没有选择仕途,而是选择了商业。

在创业的时候,父亲影响也给老王先生不少的帮助。

还有第三位小马先生。

父亲先后担任过不少职位,更是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其父亲的厉害之处,还是香港大老的老乡兼好友,所以小马先生创办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会有人‘慷慨解囊’……

这样三十年后最厉害的创业人才,富豪,当然他们本身的水准放在时代,都是拔尖水准,但是发展起来,人脉和资金同样重要。

黎小明明白这个道理,此时此刻,在M城的小湾河大桥,在提前对抗项目经理朱昌明的计划里,有自己通过录像馆得到的项目部小集体支持还不够。

身后要有人脉支持!

自己同样在M城勘测设计院的谭老师就是工程专家,就是自己在M城最大的专业人脉。

必须马上找到谭老师,利用好在这个当地最后的人脉,也是自己最大的支持。

这样自己从小湾河的‘白手起家’,才能稳稳当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工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中国工程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章 抓住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