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跑偏了的大明

第67章 跑偏了的大明

大明到了崇祯朝可以说是完全的跑偏了,带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崇祯帝本人。

崇祯刚登基时,魏忠贤掌控厂卫,帝国的封疆大吏都老老实实的听从中央的命令。

这时的皇权依然至上,崇祯帝可以任免重要职位的文武官员。财政虽然吃紧,但是连年的农业税从没有断流过。

财迷皇帝万历在内帑的存银堆积成山;木匠皇帝一把椅子都能卖出上万两银子;两朝积攒的钱财全都被崇祯帝一人继承了。

木匠皇帝在位时,但凡缺钱了都会有一个魏忠贤主动站出来给他筹钱,而且从不在农民头上加赋。

那时候各地驻军还没有军阀化,崇祯帝一纸调令就可以命令数十万的地方大军。

那时候的满清势力虽然建国但实质上仍然趋向于部落势力而非文明国家,对大明帝国还没有有实质性的威胁。

但,自从崇祯帝急急火火的弄死魏忠贤后,大明朝的三大权利集团就失衡了。

鼎分三足,弄死了魏忠贤,就等于崇祯帝把自己的一条腿给砍了。

更更错误的是,崇祯帝竟然听信东林党的蛊惑,废了厂卫,让自己变成了睁眼的瞎子,有耳朵的聋子。

到了崇祯十年,锦衣卫变成了摆设,东厂变成了只会捞钱的机构与为勋贵集团服务的机构。

崇祯帝是个勤政的皇帝也是个聪明的皇帝,可为什么他做出的事情比昏君都不如,就是因为他活在有东林党编织的“大明版皇帝新衣”中。

在文臣集团中其实也不都是东林党这类误国害国之人,其中就有两人提出了可以让大明朝翻盘的建议。

卢象升提出的“因粮”与孙传庭提出的“清屯充饷”。

卢象升在山西时,就在其治下狠推“因粮”,实施的第二年,粮食就实现了大丰收。

所以说,小冰河期不是粮食减产的主因,缺粮的主因是人不是气候。

孙传庭提出的“清屯充饷”与朱慈烺目前想要做的事情是异曲同工,都可以解决大明军队缺饷的问题。

卢象升的“因粮”因文臣集团的反对而停掉,崇祯帝虽然看到了好的效果,虽然想在整个大明推广……

但他无法控制东林党人,一支独大的东林党已经彻底掌控了朝政,听话的崇祯帝还可以坐稳了,要是不听话那就是地动山摇。

孙传庭的“清屯充饷”更是连开始都没有,因为孙传庭提出“清屯充饷”的时候,地方军队已经开始军阀化。

自从崇祯帝用骗的方式凌迟了袁崇焕后,崇祯帝在大明军队的将领中就没了信任两字。

所以崇祯帝根本不敢得罪这些地方“军阀”,他只要动,地方军队就必反。

今年,崇祯帝把温体仁赶下台,开始重用杨嗣昌后,为了实现快速剿灭流寇和镇压关外清军的计划,崇祯帝突然加征了“剿饷”和“辽饷”总数超过了五百万两。

而且在东林党人的建议下,突然加征的“剿饷”和“辽饷”都分摊在农民头上,不得收取商税,不得从无数富得流油,粮食多到烂在库里的士绅手中募捐。

明朝还有一个非常畸形的政策,“有功名的人可以免税”,金举人银进士就是这条畸形政策的产物。

但凡有关系的农民都会主动把手里的田产并入到举人的家中,因为这样可以免税,农民每年只需向举人较少量的粮食就可以了。

突然加征的“剿饷“和“辽饷“其实就只是向全国各地的最穷的农民们来加收这几百万两的赋税。

如此一来,恰如以火浇油,本来就活不下去的农民,更是纷纷逃离土地参加农民军,这以后农民军四处流窜,各地流民纷纷跟随,恶性循环,局势就此失控。

借用《明朝哪些事儿》中的一段文字来直白的说明这害处有多大。

比如原先你一年交一百多斤粮食,全家还能丰衣足食,张献忠、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你可能会出门看热闹,然后回家吃饭。

然后官府告诉你,加租,每年交两百斤,结果全家只能吃糠,再打过来的时候,你就会出门,帮李自成叫声好,让他们往死里打,帮你出口气。

再后来,官府告诉你,再加租,每年交四百斤,结果全家连糠都没法吃,不用人家打上门,你就会打好包袱,出门去找闯王同志……

朱慈烺掌控了京营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他凭着这一点就把已经跑偏的大明向回拉了一点点。

二十万大军在手没人敢不忌惮,宦官集团忌惮他,文官集团忌惮他,武官集团也忌惮他,就是大明皇帝崇祯也一样对他有了忌惮。

乾清宫,夜已经很深了。

崇祯帝看了看伺候在旁的王承恩突然说道,“大伴,你觉得太子是个会练兵的人吗?”

王承恩闻言心里就开始抖了起来,他不太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管他回答什么都会是个麻烦。

众所周知,他王承恩是曹化淳的徒弟,就等于是曹化淳的人,当初是他怂恿着崇祯帝让曹化淳再次提督京营戌政的。

但他万万没想到,朱纯臣竟然是如此的草包,更没想到太子殿下又如此的厉害。

太子殿下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彻彻底底地掌控了京营,二十万大军在身侧让太子殿下稳得一比,但对其他人,谁人不害怕?

崇祯帝等了良久还得不到王承恩的回答后,又突然说道,“朕当初是让曹化淳提督京营戌政,可从没说过让方正化这狗奴才管吧?”

这一次,王承恩沉吟片刻后就站出来说道,“曹公公是陛下亲命的东宫掌事太监,东宫要收权曹公公也不敢违抗呀。”

崇祯帝闻言皱了皱眉,看着王承恩很恼火地冷笑道,“方正化这狗奴才真的是人狠话不多,朕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他呢?

让二十万大军剃须剃头做出这等对不起祖宗的事情来,竟然没出一点的乱子,大伴你能行吗?”

王承恩摇头,不敢出声回答。

“哼,你肯定是不行!曹化淳也不行!”崇祯帝轻叱一声,又说道,“传朕口谕,于明日早朝前召太子至乾清宫!”

“遵陛下口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史上最强明帝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史上最强明帝国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章 跑偏了的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