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春耕祭天
西安城外
自南京来的圣旨后第五日,朱尚炳被魏公公从书房中请出来。
一年一度的春耕祭天,这还是朱尚炳袭封秦王4年来的第一次。要不是朱尚炳自己提起,今年的春耕依然会由长史赵全代秦王主持。
上万西安城内城外的百姓,聚集在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下,人人都是虔诚无比。
高台高有两丈,台上可同时容纳数十人。上面已经站立了长史赵全和邓迁等官员。
在朱尚炳带着四个兄弟和小妹上台后,官员们逐一上前行礼。
“大王、三大王、四大王……”
朱尚炳点头淡淡道:“开始吧!”
长史赵全这几年来,作为春耕祭天的主持人,已经对这个仪式的流程在熟悉不过。
在大王宣布开始后,赵全大手一挥,高台上的一个号手便举起手中的小牛角号,开始吹了起来。
顿时,随着小牛角号低沉的声音响起,台下的上百位号手也举起手中的号角。
“呜,呜,呜,呜……”
单调的号角,在号手们手中却演绎出不同的音调。与出征、征战不同,这次的号角声能让人感到庄重。
九段,三短四长的号声结束后,赵全从摆放三牲祭品的桌子上,拿起三支香点燃,然后递给朱尚炳。
“大王,请上香念诵祭文。”
朱尚炳接过香,朝天三拜后将香插在香炉中。随后拿起祭台上的祷文,开始朗读起来。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春耕已至,祈风调雨顺。天下之民,农事为本,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大明子民,本本分分,勤勤慎慎,不惮劳苦。秉纯厚之天性,循道义而不违,启禀上苍,赐福于民,本王朱尚炳,虔诚求拜……”
“风调雨顺……”
随着朱尚炳念完祭文,赵全接着大喊。
听到赵全的声音后,下面的爆竹便被点起。
“风调雨顺……”
朱尚炳接着大喊。
下面的百姓们也跟着大喊。
“风调雨顺……”
“秋粮满仓……”
朱尚炳一句,下面的百姓则跟着一句。
“秋粮满仓……”
“下地,礼成。”
随着朱尚炳这句话喊出,顿时就将严肃而庄重的气氛消散。
“好了,下地了……”
百姓们笑哈哈的各自将早已准备好的农具带上,直奔自己的田地所在。
而朱尚炳则带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到自己属于秦王自己的一块皇田。官员们则去往各地,为躬耕之事继续忙碌。
“大王……”
赵全再次递给朱尚炳一把锄头,并让朱尚炳第一个先下地。
朱尚炳拿起锄头,下到地里用力挖下去,喊到:“民以食为天。”
接着,等待朱尚炳开始的一大群人蜂拥而下,也同样大喊大叫。
“今已粮为本。”
笑声、欢呼声充斥在田间地头。
当然,不光是西安如此。整个大明,在这一日都爆发了强有力的笑声。无论老人小孩,壮年妇女,都在笑谈间挥洒着汗水。
朱尚炳象征性的来了两锄头,毫无形象的坐在龙梗上充当看客。
农耕民族在这一日爆发对土地的热爱,他们细心耕耘,只为一个美好的明天。
夜晚
当月亮赶走太阳,星星装饰着天空后。朱尚炳独自坐在书房中,开始了他未来的规划。
前几日,接到朱允炆的圣旨后,朱尚炳就在书房中思考了几日。
朱允炆削藩的确没错,朱元璋封王也没错。错就错在了自己穿越大明,想试图逆天而行。
可既然来了,总不能年纪轻轻就当爷吧!要知道今年他才19岁。
大王与王爷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大王有封地,有实权,有军队,有自主权,可以开府建立自己的班底。
至于王爷,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当个不管不问,衣食无忧的爷。
经过短暂的挣扎,私心占据了大义。还是那句话,既然我来了,还是带着无所不能的系统来了,那么自己注定要在建文时期,充当主角。
关于皇帝朱允炆的意思,朱尚炳看不透,也想不明白。
“既然他决心要削藩,那么自己也是在他削藩的对象中。他这是什么意思,是威胁,还是劝说。莫非是朱允炆想先稳住自己?”
“是了,应该就是这样。自己在西安强势登台,让现在已经开始对燕王朱棣动手的朱允炆有所顾忌。”
“管你们如何斗,本王暂时是管不了,毕竟大军都派去了草原。如今春耕顺利开始,各级官员都已经派到田间地头为农业保驾护航,自己也该动身了。”
第二日
整个西安,以及西北人继续围着土地转的时候。朱尚炳则下达了再次朝着北方集结兵力的命令。
实战出成绩。
沉寂已久的西北官军,已经有好些年没有打过仗,经历过战争了。
趁着打击瓦剌的军事行动,也为了保证此次行动的胜利。朱尚炳这次下来大力气,几乎将陕西近三十万兵力抽调一空。
在朱尚炳下达命令的时候,长史赵全连忙阻止。
“大王,如今正是春耕时节。三十万大军离开,会造成大面积土地无人耕种。”
朱尚炳对赵全的建议不予理会,他说道:“赵大人,北方的恶邻比耕作更重要。再说,反正陕西都缺粮,本王会向朝廷要粮的。”
朱尚炳说的不错,即便陕西今年颗粒无收,以朝廷的底蕴,也饿不着任何一个百姓。
毕竟太祖朱元璋在世的时间里,大明经历了无数次丰收年。
可,问题是,赵全就担心朝廷不会拨粮食,要是朝廷真不拨粮食,难道大王还真要带着百姓乞讨不成。
不乞讨,那么就会造成民乱。朝廷就会以此为契机,向大王施压,甚至光明正大的出兵平叛。
到那时,大王该怎么做?
自己镇压百姓!
如果大王真做了,那么秦王一脉在陕西的威望也就全毁了。
不做,朝廷出兵了。怎么办,阻止朝廷大军肯定不行,让朝廷大军进入陕西,那么大王的王位也就保不住了。唯一的出路,也只能造反了。
“大王,万万不可。如今皇上削藩的决定已是不可挽回,更不可能为陕西提供粮食……”
赵全将自己的担忧,一一讲给朱尚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