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元璞文集 老营村官楼记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二十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多是千里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平阴、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史称“明朝大移民”。
现今老营村的张氏先祖和其它一些姓氏的先祖,正是随着当年的移民大军一路辗转结伴同行,最后到了当时兖州府下辖的邹县境内(邹县于1992年10月撤销,改成邹城市)。等大家走到邹县老县城东北方向约十公里的地方,自己便主动选择停留了下来。
原来大家看到此处:东北是低缓俯伏的卧虎山,西北是蜿蜒起伏的九龙山,正南是盼顾有情的朱雀山;东面有发源于黄山山峪,迂回弯曲的小清河,西面有发源于白马古泉,清澈澄凝的白马河;正是藏风聚气、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
于是大家在此处草建村落,由于距离九龙山较近,而且九龙山的名气又比较大,故而始称九龙营。九龙营建成之后,与正南方向的罗汉庙、西南方向的韩庄子、东北方向的凤凰官庄以及正西方向的荒王陵军营,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大家从此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子。
但是等到了明朝后期,随着明王朝的日益衰落,朝廷乏力,以致匪患四起,在山东境内各地土匪流寇肆意横行,屡屡劫掠乡民村寨。
为保一方平安,九龙营便和周围的罗汉庙、韩庄子、凤凰官庄,以及早已没落的王陵军营,合聚九龙营,并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后改称老营,一直沿袭至今。今天的老营村,后又行政分为老营南村和老营北村。
村庄合并之后,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仍旧各凭门户而居,一旦土匪流寇攻来终难抵御大股土匪流寇的侵扰。时有村中贤达乡绅张至臻、张至秀兄弟首倡,联合本村和附近村子的乡绅村民,在得到官府认可之后,共同捐资修建了这座坚固的防御寨楼——官楼。
因为在当时这座官楼是曲阜城南邹县城北最为高大坚固的寨楼,而且曲阜县城的名气又相对较大,故而当地人习惯叫做南官楼。
官楼的具体位置,位于现在的老营南村卫生室东北方向约三十米的位置。官楼整体呈长方柜体形状,一共五层,总高度约十三米。楼基东西约十八米南北约十六米,楼内有一古井,现仍存在于村中的一户人家家中。
楼体整体几乎近似上下垂直,周围没有什么花哨的边檐装饰。墙体全是以巨石、青砖,混以三合土垒砌而成。墙体底部厚度约一米二,从底部往上依次递减,到顶部垛口的厚度仅约有三四十厘米。
官楼的顶部南北两面各有十三个垛口,东西两面各有十个垛口。据说,垛口后面常年堆满了大量的碎石瓦砾,以作随时防御之用。
官楼的各层仅在南面留一门洞,其他方向只在三层之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瞭望口和箭孔。官楼的第一层略高,约四米。门洞高一米,宽约七十厘米,正常人必须弯腰进出。
第一层的门洞不仅安有坚固的石门,可以在里面关闭。而且在门洞前的一米多点的地方还竖有一块石碑状巨石,高约两米,宽约一米五,厚度约二十五厘米。不仅如此,这块巨石的底部还被深埋在地下。
如此设计,正好保护了门洞的正前方的直接攻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一个很好的防御设施。
从下面往上,各层的高度和门洞大小依次递减。到第五层时,高度已不足两米,门洞则更为狭小,仅容一人勉强爬行进出。官楼的楼梯被设计在了内部,为木结构。
另外,在官楼的顶层专门设有一个钟楼,内有一口大钟,高约一米五六,直径约七八十厘米,材质为铁。大钟的顶部刻有明显的隶书老营二字,现今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官楼当初建成之日,附近十里八乡的民众俱来庆贺,就在那时候,自发的成立了现在依旧存在的老营古集。每到农历的遇四逢九,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便自觉都到这里进行农副产品交易。
据说老营古集是这附近成立时间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集市。一直以来,老营古集不仅有菜市、布市、粮市,还有鸡市、羊市、猪市、牛市和家什市等等。只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贸易形式日新月异,这种古老的集市日渐式微。
但是直到今天老营古集依旧存在,只不过是部分功能已经慢慢消失了。正是官楼吸引并保护了前来交易的商贩,对当地的经济繁荣也无形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官楼在明清民国的战乱中展示了巨大的防御功能,有效的抵御了多次的土匪流寇的袭扰进攻,沉重的打击了强盗者的嚣张气焰。其中有碑文记载的最出名的一次,是在明末清初的一次流寇强攻。
据说当时流寇多达千余人,整整强攻了两天两夜,甚至拆下村里的门板铺上棉被当做巨型盾牌,轮番攻击。最终只损毁了官楼东南角的部分墙体,连炸带挖出了一个高约三米宽约四米深度达六七十厘米的大洞,还好没能打穿坚厚的墙体。
到最后,附近闻讯而来的官兵和乡勇冲破外围拦截赶来支援时,流寇不得已扔下数百具尸首趁黑夜仓皇逃窜。
1938年1月5日,日军第十师团一部攻占了邹县县城。民族败类来东甫认贼作父,组织了“邹县临时治安维持会”。6月7日,伪山东公署又委派组成了以王襄宸为首的伪邹县公署。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老营官楼再次起到了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
曾几何时,在日军的炮火下,官楼的二层和三层都被炸开了直径约两米的大洞,但官楼依然屹立不倒。官楼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狠毒,至今当地的老人想起那段往事,还都是气愤填膺,誓言子孙后代要向日本人讨还血债。
官楼不仅是当地百姓的庇护所和胆气所在,也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在那个时代附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这座高耸的官楼就成了一个明显的地理标识。
据说,当时很多因为战乱或者其它原因失散在外的当地百姓,后来大都是根据对官楼的依稀记忆终于得以寻回了故乡。
由于官楼数百年来饱受战乱的摧残,以及数次的地震损毁,再加上年久失修,慢慢也就变成了一座危楼。
在八十年代,经有关部门批准,由老营村委组织人员对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官楼进行了拆除。现在官楼旧址仅存古井一口,和一些残破的青砖碎石,在那里见证着曾经的辉煌存在。
古楼虽逝,但先人留下的保卫家园,渴望幸福的美好愿望永存。直至今日,依然激励着生活在文修武偃物阜民安中的现代人们更加的努力奋斗……
海晏河清,时和岁丰,这才是老营人永远的“官楼梦”!
另注:
一,官楼的始建功德碑,原先存在于现老营南村东南方向,约五百米处的孙家井子古井附近。石碑方正约四十厘米,石材略呈淡黄色,字数百余字。但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其中可辨识仅十余字,分别是“张至臻张至秀昆仲”“罗汉庙”“韩庄子”。现此碑不知所踪。
二,那块明末清初的抗击流寇碑,原存于官楼地基附近,现也不知所踪。
三,官楼顶部的那口古钟,一般说是铁质,也有人说是铜质。据说原存于附近居民家中,现今也早已不知所踪。后亦有人说曾被移入孟庙,但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而现在孟庙中仅存的那口上面刻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铭文的大钟,据考证为金大安三年(1211)所铸,原先在邹城重兴寺内,后来才移入孟庙保存。邹城重兴寺,原名法兴寺,始建于北宋初年,元(后)至元年间改名为重兴寺。在重兴寺的遗址处,现仍存一座重修于明崇祯年间的八角九层十檐的砖塔,也就是现在邹城古塔小区内的重兴塔。
四,当年亲自参与拆除官楼的人员,现今胡XX、袁XX、刘XX等等大部分老人都已过世,仅剩下翟XX寥寥几位老人仍旧健在。
五,罗汉庙故址,现老营南村正南约五百米处。
韩庄子故址,现老营南村西南约七百米处。
凤凰官庄故址,现老营北村东北二百米处。
九龙营故址,现老营南村中心位置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