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芯之难产
完成机械手的几项测试,李华非常满意。
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机械部光科研人员就招了三百多人,前前后后,耗资三千多万,研究领域涵盖:机械运动学,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行动规划,…应用工程……,等等,几乎是全线作战。
机械手测试的成功,意味着木子科技在这个领域即将有新的科技产品问世。
“成品什么时候能产出来?预计会有多少订单?”李华摘下手套递给周文辉,看着杜成斌询问道。
“李总,这个月末我们预定了深市的智慧科技展销会,不仅机械手,还有其他智慧项目也会一起展出,我们预计能拿下20亿订单。”杜成斌看着李华,精神振奋地介绍。
“哦,还什么项目完成了?带我去看看。”李华眼睛一亮,惊喜地问。
这段时间,李华全身心投入AI数学软件的开发,其他部门的研究进度没过多关注,今天恰好有空,随着杜成斌来探访机械部的实验室。
“李总,请跟我来,我们去看另一个项目-家政机器人。”杜成斌微微一笑,向李华比了个邀请的手势。
李华点了点头,跟上杜成斌的脚步。
很快,在众人的簇拥下,李华与一众管理层,来到一间由玻璃门隔成的套房样本间,客厅,厨房,冰箱,电视,微波炉,各种家庭常用的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唯一不同的地方,客厅里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在活动。
机器人有四肢和躯干,骨架偏廋弱,身高1.5米左右,裸露的躯干呈现复杂的机械,导线,小型电机,……,它的机械手抓着扫把和簸箕,一边缓步行走,一边低头用红色电子眼扫描地面的‘垃圾’,用扫把进行清理,动作灵活。
玻璃窗外,一群技术员盯着电脑的三维图像,一丝不苟,全程监视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李总,这是我们研发的家政机器人-洁净号,它能打扫卫生,晾衣服,叠衣服,使用各种家用电器,除了刷碗,做菜这些难度较大的家务,它已经能完成绝大部分的家政工作。”杜成斌邀功似的向李华介绍道。
“哦!以‘智库’的能力,它应该能完成这些工作吧!是硬件设计达不到吗?”李华打量着房间里头清扫卫生的洁净号机器人,点明主体地问。
闻言,杜成斌不由有些尴尬。
正如李华所说,以‘智库’为核心的机器人,有着一颗聪明的大脑,能做到许多事情,然而,它的躯干和四肢是低配版,大幅降低了‘智库’的工作效果。
“是的,李总,以‘智库’的AI算力,确实能做到许多事,但是,我们的机器人还缺少一块适合的芯片,机器人在进行一些复杂的场景发生芯片负载的问题。”杜成斌连忙解释。
“嗯!纯净号用的是那款芯片?”李华皱了皱眉,关心地问。
“AM380S,这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家用清洁机器人主控芯片,集成32bitRISCCPU、机器人专用导航硬件加速DSP处理器、地图引擎、导航引擎、sensor引擎、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机器人专用外设……,等。”杜成斌连忙回应道。
李华点了点头,这款芯片他知道,之前,研制家教机器人的时候他有了解过,性能方面确实无法满足更复杂的使用场景。
“是找到不到更适合的芯片吗?国内没有就向国外找,家政机器人成本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吧!”李华看着杜成斌,不解地问。
听完李华的疑问,杜成斌不由苦笑了一下。
“有联系过,高通的RB3,英伟达的etsonXavier,甚至英特尔也有联系过,性能是有所提升,不过,咱这款产品,配合‘智库’的云端协作,将给机器人市场带来技术变革性的颠覆,甚至能适用于军工领域,美政府在这领域盯得很紧,使用这些外国企业的芯片,我们得提前考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杜成斌看着李华,提醒道。
闻言,李华不由有了一丝明悟,接话道:“你是怕芯片被禁用?”
“是的!虽然咱们还没成长到华威那个程度,不过,在高端前沿科技领域,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忽视。”杜成斌看着李华,严肃地说。
华威因为美联邦的打压政策,高端芯片被禁用,现在,整个高端手机业务几乎被扼杀了。
机器人产业享有“制造业皇冠”的美誉,是近几年来评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更是全球新兴科技、产业革命的重要突破口,木子科技有‘智库’的存在,未来在机器人领域也有资格挑起‘战火’,有了华威的前车之鉴,杜成斌在芯片的选择上,不得不存在一些顾虑。
听了杜成斌的提点,李华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想要不被别人卡脖子,确实得要提前做准备!不过,现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是4纳米级别,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6万纳米,在六万分之四的尺度上,对硅片雕刻数十亿计微晶体管的芯片制造工艺,是整个人类文明最顶尖,最高智慧的代表。
华国芯片成熟的制造工艺是72纳米,正在攻克28纳米,然而,这种纳米级别的差距,代表着芯片性能是跨了几代的差距,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就算李华有技能系统傍身,也无法解决芯片制造的困局。
“我这问题看看能不能联系其他芯片厂商,协助解决,实在不行,项目先做技术储备!”李华有些无奈地吩咐。
“明白!华威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相信他们很快便能在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杜成斌点了点头,寄望地说。
“你跟他们有联系?有什么消息?”李华心动一动,关心地问。
“有根个朋友聊过,想在现有的半导体技术完成超越很难,除非另辟蹊径,研制碳基芯片,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杜成斌遗憾地摇了摇头,解释道。
李华笑了笑,不再问了,这个想法只是美好的臆想,有些太想当然了。
硅芯片是几个世纪,无数科学家精心打磨出来的产物,产业规模无比庞大,然而,碳基芯片只是个概念上的东西,就算有所突破,也能难实现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