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道贩子的日常生活(二)

第7章 二道贩子的日常生活(二)

天清气朗,惠风和畅!

哦!不,应该是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午后,一场预料中的****席卷而来。好在父子俩早有准备,两人合力把车上的油毡撑开,覆盖到上面。随后牵着金刚,两人一摞子躲到别人家的房檐下面暂避风雨。

这回出摊,父子俩并没有沿街叫卖,而是把一车面粉全部拉到邻村的马家沟,直接送到村里有名的万元户‘马大胆’家里。

再过几天,马大胆的老爹过六十大寿。按照炎城当地的习俗,过寿当天需要在院里垒灶架锅,用上好的白案师傅扯一大锅长寿面,请前来道喜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一起享用。

寿宴上的长寿面历来讲究一个长而不断,寓意老寿星的福泽长长久久。这种面条拉起来除了考量白案师傅的手上功底,对和面所用的面粉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当下一些提前富起来的殷食人家都会选用面粉厂的雪花粉。

一转眼的功夫,社会变革已经有四五个年头。像马大胆这种优质客户,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两户。在头一个月的走街串巷中,他们这些人家是胡杨这小家伙重点关注的对象。

上一章说熊孩子的脸像六七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这样说,六七月的天气像熊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雨过天晴。

胡杨走出房檐,仰头对着碧绿的的天空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呼吸着有些湿润的空气,猛然发觉弥漫了半个月的热浪竟然被这阵突来的****一扫而空。

胡振华可没有自家熊孩子的雅兴,风雨一停歇就牵着金刚走到板车前。待把马车驾好,屁股往车梁上一做,扭头招呼自家的胖儿子,“走了,杨杨,我们回家!”

“好勒!”胡杨小跑几步,一下蹦到板车上的麻袋上,对着前面整装待发的金刚喊了一声,“开路,金刚!”

“呜呜呜……!”听到小主人的召唤,金刚立马后蹄一蹬,前蹄一伸,拉着几百斤的东西如若无物,踢踢踏踏的往前奔。骡子果然是骡子,不枉费胡杨这混小子在它身上浪费一点体力值。

从六月份算起,学校放假已经快一个多月。九月份重新开学,到那时,胡杨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一年级新生。

在这一个多月间,胡杨陪着老爸走街串巷,用脚步丈量了周边的大小村落。

在这一个多月间,胡杨搜肠刮肚般的借用了无数前世的营销套路。

什么买一买看一看,错过这个村就没有下一个店。

什么不买不要紧,作为乡亲,可以先送你一斤雪花粉回家尝一尝,让老乡您感受一下什么叫高筋面粉的劲道。

什么零售批发不一价,换一袋按出产价给您。换两袋,多送您一斤。换三袋,多送您二斤,以此类推,十袋打底。

走一路,吆喝一路,过一村,吆喝半天。

刚开始,听胡杨这熊孩子扯着嗓子吆喝,胡爱国还有点儿拉不下脸,不过当他把人生第一袋白面换出去,渐渐地也就放开了。

老祖宗走西口的时候什么事情没有干过,轮到自己了,还能在乎这点儿不值钱的脸面?

有时候生意好的间隙,他还能当着一群邻村的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吼一声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信天游!

第一个月,父子俩的小买卖做的确实差强人意。第二个月开始慢慢变好。这年头,十里八乡的乡亲哪里见过这样做生意的‘奇葩’父子档。

每到一个村,父子俩先是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您换五斤,我们不嫌少,您换十斤我们也不嫌多。哪怕一斤都不换,也没问题,我们可以先送您半斤,让您尝尝鲜。如果吃的好,我们下次再来。

在走街串巷中,胡杨是一边走一边记,用随身携带的速记本给所在的村画一张简易地图。

在哪一家的门前开过张,哪一家的门前没有开过张,哪一家是人们口中的种田大户,哪一户是传说中的万元户,胡杨都会在简易地图中重点标注。

父子出摊第一招,走街串巷,沿街叫卖过后,第二招马上就来。

他们把马车往村子中央的大牌坊或者老槐树下一停,胡爱国扯着嗓子先来一首嘹亮的信天游,把周围没啥事儿,聚在一起聊家常,侃大山的老少爷们儿,大姑年小媳妇,男女熊孩子全部吸引过来。

然后父子俩发挥这两月练就的三寸不烂之舌,给围观看热闹的人群推荐自家的雪花粉。

这年头,许多乡亲父老的欲望都很低,一天劳累之后,老少爷们儿喜欢端着大碗,哧溜划拉间吃一碗浇着肉汤臊子的扯面。闲暇之余,大姑娘小媳妇喜欢秀一下自己手上的扯面功夫。这些人都是胡爱国重点关照的人群。买不买不要紧,只要你有吃的欲望和秀一把的心愿,就都是我们潜在的客户。

至于剩下的男女熊孩子,一小包没有见过的零食就能让他们流起口水。

为这,在胡杨的央求下,胡爱国专门从城里的副食店进了一箱方便面。每当一群熊孩子围到跟前,胡杨这小子就会向他们表演自己独有的方便面干吃法。把面饼握碎,然后倒入调料包,最后晃一晃,最后拿起一小块儿往嘴里一塞,带着鸡汁味儿的舒爽刚瞬间充满舌尖。

在一群男女熊孩子的羡慕中,胡杨会非常大方的把手中的自制干吃面,你一小块儿,她一小口的分享给围在跟前的小伙伴。当然了,东西也不是白给你,你得透漏一点消息给我。

什么村东头的胡老幺他们家媳妇,在连生两个丫头片子之后,终于喜得贵子。为了报答送子娘娘的厚爱,过几天会举办满月宴,请全村的老少爷们儿去吃席。

什么村西头的宋大壮去年承包了村里的小煤窑,不到一年功夫就成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

把这些熊孩子口中的消息汇总之后,下回来的时候,就是父子俩需要重点攻克的对象。走街串巷的时候,在别人家的门口都是一扫而过,走到这些人家门口就会多吆喝两声。有时候,胡爱国还会用面粉厂销售人员的身份,以推广雪花粉的名义敲开人家的大门,送两斤让人家尝一下。

这样一来二去,一个多月过后,父子俩的面粉生意不但零售做得好,而且大批量的批发也做成了好几单。前文提到的马大胆,他们家的生意就是在父子俩这种软磨硬泡中做成的。

还有一点儿是父子俩没有想到的,本来进一箱方便面只是用来吸引熊孩子招揽人气,捎带套消息用的。那想到有些小家伙吃了一小口之后竟然吃上瘾,哭天抹泪撒泼打滚之后,非要父母给自己换几包尝一尝。

条件一般的,换几包给自家熊孩子尝尝鲜,条件好的,直接往家搬一箱。

发卖之余,胡杨还捎带普及了方便面丢人各种吃法。什么撒上料包能干吃,加入青菜能水煮,如果您嫌味儿不够,加俩鸡蛋美滋滋!

一个月下来,从副食店进的的十几箱方便面全部换出,回家一算账,小利润竟然比换面粉还高。

唯一的坏处就是从县里副食品进货需要粮票。为了自己小买卖,胡爱国曾经找同事倒腾了几百元的通用粮票,为了进这方便面,几乎全部用完。

听说去年市里从沪上引进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出产的方便面不用粮票。过段时间,他打算专门凑一天去市里碰碰运气。

从方便面的搭售中,胡爱国还看到了多种经营的好处。下回去市里,找货源的同时,他还打算去拜访一下自己的一位老战友。

这位老战友转业以后,听说接了他老子的班,到了市粮食局工作。看能不能通过这位老战友的关系,倒腾出一点儿大米。毕竟做买卖吗,不看你货多不多,就看你货全不全。

瞧瞧!胡爱国这位老爸还是有做买卖的潜力的,毕竟老胡家的上几辈儿可是挎着弯刀走西口的汉子。这种做生意的精明应该是刻在骨子里的。

雨过天晴,微风习习。

金刚拉着板车嘀嗒嘀嗒的走在绿意盎然的乡间小道上。胡爱国独自坐在车梁上,指间夹着一根便宜的大光牌香烟,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而胡杨则平躺在硕大的麻包上,一边哼着新潮的小调,一边往口中扔一颗油炸花生米。这些日子小家伙劳苦功高。为了犒劳他,每次出门,老妈杨桂花都会给他预备一大包零食。

老人言,老马识途,老驴恋家。作为它们俩的直系后代,老胡家的二货金刚那是又识途又恋家。

每次父子俩一收摊回家,胡杨稍一知会,这货就会沿着回来的路原路返回。最好笑的是,这货还有危险意识。前面的路稍微有些坑坑洼洼,立马绕到一边。前面刚刚过来一辆三轮,就算离他们还有一里开外,这货也会立马躲到一边,慢悠悠的等人家过去再甩开蹄子继续前进。

看来除了那一点儿体力值外,加在这货身上的那一点儿智力值也没有白费。

家有如此通灵神兽,有时候让胡爱国这个车把式竟然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抽着小烟儿,哼起小调儿!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呀实在难留,手拉着我哥哥的手,送我送到大门口……。”

听着老爸口中的靡靡之音,胡杨捂住耳朵,央求道:“少儿不宜,换一首,换一首。”

胡爱国拍了一下儿子的脑瓜,说:“行,换一首就换一首,听好了,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呀嘛到陕北。千家万户,哎嗨哎嗨呦,把门打开,哎嗨哎嗨呦……!”

滴滴滴……!

正当胡爱国把一首黄土高原上流行的信天游唱到高潮时,一辆东风皮卡摁着喇叭,卷着灰尘,从父子俩身旁飞速越过。

“呸!”胡爱国吐了一口带着尘埃的唾沫,对着前方的皮卡车就开骂,“王狗蛋儿,你个王八羔子,怎么开车呢?没看见老子在旁边吗?”

吱……!听到胡爱国的叫骂声,皮卡来了一个急刹车,在前方不远处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从驾驶室里伸出一张满是络腮胡的脸。对着胡爱国说道:“老胡子,你小子到现在还是这德行,怎么样,最近生意还可以。”

话音刚落,另一边的车门也打开。王浩然那小子的胖脸也从驾驶室伸出来,对着胡杨大声的招呼,“木头,木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回档八零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回档八零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 二道贩子的日常生活(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