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事慢做

急事慢做

急事慢做

年轻的时候,做事毛手毛脚的,身边的老人就会说:别急,急事慢做。这句话陪伴我到现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好处。当然了,这里的“急事”不是指突发事件,而是那些我们主观上想要快速完成,实际上却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长时间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外出时看见一个蚕蛹,便带回了家,天天守着,等着它破茧成蝶的那一天。不久后,蚕蛹破开了一条缝,里面的蝴蝶往外挣扎着要出来。因为持续时间比较长,幼小的我怕蝴蝶在里面待累了,就想着帮助一把。我拿来了剪刀,把蚕蛹剪开,蝴蝶出来了。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蝴蝶的身体慢慢臃肿起来,而翅膀一直打不开。从此以后,这只蝴蝶只能在地上爬,再也没有飞起来。

我感到很纳闷,我有心帮助,怎么蝴蝶反而飞不起来呢?查了资料后才知道,我的“帮助”正是蝴蝶飞不起来的罪魁祸首。原来,蝴蝶破茧成蝶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在蛹里辛苦挣扎,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万万不可缺少,实际上是锻炼它那一对翅膀的过程,也是它身体缩小的过程。而因为我的“好心”,帮它省去了这个艰难的过程,最后导致了翅膀硬不起来,身体也臃肿不堪,根本飞不起来。我本想帮它的忙,反而害了它,真是欲速则不达啊。

当下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欲速则不达”。道理大家都懂,可没几个人能做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家迫切想要成功,想要出名,追逐眼前利益,过分追求享受,忘记了磨砺自己。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急于求成的时候,总是以这句话相告。但叫一个人去接受这句话,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把你的忠告当成耳边风,行事依然是我行我“速”,最后自然导致失败。事实上,很多历史名人也用过速成的办法,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转向了下苦功。例如,南宋的朱熹,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想要在哲理上获得快速的突破,得到别人的认同。然而他一个少年,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积累不够,自然研究起来痛苦万分,根本无法了解禅学的深意。到了中年之后,朱熹才醒悟过来,速成不是求学的好方法,于是他开始相信“欲速则不达”这句话,踏踏实实看书、治学,最后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来他用了一句话总结这件事: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为什么当今的年轻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当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丧失了初心,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转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却只是皮毛之举。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俞敏洪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高考连考三次才考上,让他明白了凡事不能着急,急也没用,不如踏踏实实把手中的事情做好。虽然他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然而学习成绩很差,排全班倒数第五名。在那个大家争相出国的年代,这个成绩是没有竞争力的。然而他还是没有着急,毕业了踏踏实实去教学,靠着学员们一个个地增加,新东方学校建起来了。从一个班到五个班,从一个人到上万人,一个个地积累,一步步地前进。如今,新东方上市了,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着新东方的发展,这也给了新东方压力。以前俞敏洪做事可以不急,现在作为上市公司的领导者,股东要求公司的综合成长率必须超过20%,这时候,新东方还能不着急吗?

对此,俞敏洪说不着急。他说:“要几百个老师与你以前老师的教学质量一样高,你得用一年时间将这些老师给培训出来,不管中国有多少外语人才,成熟的老师并没有那么多。相当于你的整个系统都要跟上,你得亲自将他(老师)带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所以,不急,慢慢来。”

俞敏洪以淡定的心态做生意,非但没有失败,反而把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他的故事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自己的时间,刻意强求,反而不得,不如慢下心来,把手中的事情做好,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上一章下一章

急事慢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