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

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

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所有人都只关注人性崩塌的那一瞬间,而没有人关注它之前坚强承压的分分秒秒。

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桃子是我的邻居,因为她厨艺甚佳,所以我常常过去蹭饭,便渐渐熟络了起来。

每天早上我都比桃子出门要早半个小时,可最近经常在电梯里碰见她,一问才知道,她的一位同事住在隔壁小区,两人上班顺路,所以桃子要调整时间,提前出门去接同事。

可桃子明显是有些不情愿的。

桃子和那个同事不是同一个部门,平时交集不多,更谈不上什么交情。就是上个月的一个周一早上,桃子在路口等灯的时候,看见这位同事一直打不到车,便摇下车窗问了句:“叫不到车?坐我车一起走吧。”

同事上车之后连连道谢,说自己正在因为起床晚了而懊恼,早高峰的车又特别难叫到,说桃子是她的幸运女神。

“以后我们就一起走吧,我可以帮你带早餐。”

桃子有点不知所措,但又不好意思打断同事的话,只好默默地继续开车。毕竟对成年人来说,沉默已经是一种拒绝了。

可没想到的是,在这之后的每天早上,这位同事都在车库出口等她。老远看见她开车过来就冲她招手,有时候桃子稍微迟了几分钟,她便开始微信、电话连环轰炸。

桃子很憋闷,早高峰虽然拥堵,但自己一个人在车里,听听音乐和广播,也算是工作前给自己的缓冲时间。可自从捎带了这位同事,每天早上独处时光变成了尬聊。

她尝试过很多种委婉的推托办法,比如:自己早上要先去一趟超市买蔬菜沙拉,或者要帮哥哥送小侄女去幼儿园等,可她得到的回应却永远是,“蔬菜沙拉我也喜欢,我也去买一份好了”或者“那我也跟你一起去送小朋友上学吧”……

“为什么不直接说明你更习惯一个人出行,不想被长期打扰呢?”我问桃子。

“怎么说都是一起共事的人,拒绝她总是有些不好意思。”桃子撇撇嘴。

有太多人情的烦恼并不来自拒绝本身,而是明明不情愿付出,却又不想承担拒绝后要承受的代价。所以习惯了把问题归咎于对方,希望对方能趁早知趣。

不管我们到了什么年纪,对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都会存在的,生怕拒绝了别人就被抛弃,被讨厌。能否满足他人的需求,便成了我们是否受欢迎的首要因素。

有一天,桃子生病了,请完假吃了感冒药便准备继续睡。刚刚有了困意,就被同事的电话吵醒,刚接通,对面就是一通责怪的语气:“你到哪里了,再不来就迟到了!”

桃子一听也很窝火,想着不如索性摊牌好了,便平复下情绪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请病假了,并且我们以后还是不要每天一起上下班了,不过你哪天有急事,还是可以给我打电话的。”

同事在电话那头愣了几秒,什么也没说便挂断了。

我们总是害怕在拒绝后就失去了一个朋友,但其实有的时候对真正的朋友说“不”并没有什么关系。

让桃子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去了公司,大家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

午餐的时候,桃子的助理跟她说,那位同事昨天一早到了公司便在办公区大吐苦水,说桃子不近人情,上班顺路都不愿意载她,她每天都给桃子带早餐,并没有白白蹭车等等。

“公司的人不理解你,那你有没有后悔拒绝同事?”我问她。

“没有,我反而庆幸自己说出了口。她坐了我两个月的顺风车,因为我的拒绝就到处卖惨说我的不是,这样的人早早远离还是好的。”桃子淡定说道。

你看,即使你勉强去按别人的意愿行事,也未必能获得别人的喜欢和尊重。

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别人浪费你的时间,都是经过你允许的

前段时间,我和表妹约好了周五下班一起吃晚饭,结果她说她正在加班,没办法,我只好在餐厅打包几个她爱吃的菜,去她公司找她。

到了之后,我发现整个办公区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加班做PPT,整个人的状态超差,像被霜打的茄子。我问她什么情况,她支支吾吾地说,是帮大家的忙。但是,她这个帮忙的范围有多大呢?

比如:工作一周终于等到双休日,本打算周六就宅在家里看看一直没来得及看的电影,准备点零食彻底放松一下。一起实习的女生却临时找她去逛街,考虑到毕竟是一起进入实习期的同事,不好意思拒绝,便只好不情不愿地去赴约。把本该用来解压的时刻兑换成一下午身心俱疲的shopping。

再比如小长假,本想着跟家人自驾游去周边城市度个假。一起做团队合作项目的同事偏偏这个时候冒出来,用各种各样看似无法拒绝的理由,把他那部分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直接推到她这里,说“我这就差一个小想法了,我实在是有要紧的事,帮我个忙好吗?”,这一个“小想法”就花去了她将近一天的时间,小长假已耗费1/3,自驾游也泡汤了。

为什么对别人说“不”会这么难?

或许是觉得,拒绝后的关系处理起来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着既然对方没有对自己造成太大的伤害,就算了。可你要知道,这样想的你就没资格抱怨了,因为别人浪费你的时间,都是经过你允许的。

涉世未深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天真、热情、友善都写在脸上,恨不得对每个新认识的人都掏心掏肺;但在熟悉这个社会的套路之后,我们的脸便重新写上“很酷,不聊天”。我们宁愿让所有不熟的人觉得自己是个高冷鬼,也不想日日夜夜扮演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滥好人。

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当永葆热忱和爱心。但并不是苛求自己不断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内在想法,让自己活在逼死自己的节奏里。

有时候,你选择与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伴,与什么样的人为伍,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懂拒绝,就是变相任由别人一次次打乱你的生活。只有学会了拒绝,你才能找回你自己,别人也会“放过你”。

我宁愿你成为一个较为冷淡的人

有一次,我大学同学小美来这边出差,给我打电话问是否方便来我家留宿两天。从毕业到现在确实有好多年没见,一听她要来,我超开心,便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没想到的是,她来的当天还带了一个女孩。她发消息跟我说,女孩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刚好也在这边上班,得知她来,就想和她一起住,问我可不可以。

我想了一下,还是觉得不太舒服。首先,我长期自己住,家里又是一居室,没有多余的床具;其次,小美事先没有告诉我还有另外的人,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没法照顾到对方。确定想法后我便打电话给她:“不好意思小美,我家现在的空间可能不太适合我们三个人一起住,你们俩又舟车劳顿,我很担心你们休息不好,正好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个性价比很高的酒店,这周围吃的玩的地方我又都熟悉,也方便带你们逛,房间我已经帮你们预订了,等会儿可以直接送你们过去。”

小美在电话那边支支吾吾了半天,但也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有时候,确定自己选择拒绝的原因,又能敢于接受拒绝会带来的结果,也是一种内心的强大和处世的成熟。

所以,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当一个成年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本就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的任何一个答案,都是他意料中的。接受被拒绝,是每个成年人都基本具备的心理素质。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有一项一定是吃亏是福。可是我的成长经验让我渐渐发觉,吃亏不一定能带来福气,但一定让人很受气。

我很喜欢之前看到的一段蔡康永的采访,他说:“其实我是鼓励大家做一个比较冷淡的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一个立场,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给绑住,就更吃力。”

当然,冷淡并不是冷漠,而是充分给自己说“不”的权利。让别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原则在哪里。学会“拒绝”,学会让自己从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里透透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力
上一章下一章

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顺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