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波特与你无关

哈里·波特与你无关

哈里·波特与你无关

前不久,与出版社洽谈一部长篇,我按约定时间去,在走廊与编辑碰个对面。他正指挥两位民工往外搬东西,足有十几捆,都是废弃不用的书稿。我站在旁边看,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滋味。同为作者,我深知创作这些书稿的艰辛,一部20万字长篇,从构思到成文,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如果书稿的主人看到自己辛苦创作的结晶,就这样被当作废品扔掉,不知该做何感想?

也许是经历的多了,编辑并不在意,他一边整理办公桌,一边对我道:“早就想清理一下,堆在这儿怪碍事的。”

“这么多书稿,现在小说市场不景气,怎么还有这么多作者投稿?”

编辑苦笑道:“那是以前,这几年市场又回升了。我们编辑部每天都接到来稿,真有些应付不过来。”

“那还不好,稿多,选择余地大,你们可以多出佳品、精品啊。”我微笑道。

“可问题是,来稿虽然多,但好稿少。大部分都是跟风之作,故事老套,毫无新意。不说别的,就说《哈里波特》,前几年刚走红那会儿,各出版社几乎天天收到大量模仿之作,都是写魔法石、火焰山之类的。这两年少些了,每月还能接好几部。不瞒你说,我现在一看这类题材就头晕,翻几页没什么新东西,就丢在一边。刚才那些废弃书稿,多半都是这类。我真是搞不懂,作家应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哈里波特和你有什么关系?那是人家罗琳的孩子,你凭空拿来,让读者埋单,那能成吗?别以为读者都是傻瓜!”

编辑感慨一番,然后转入正题,谈我的书稿。他告诉我,小说已通过终审,因为目前商业题材作品不多,精品更少,我的小说取材真实,曲折感人,社里决定作为今年重点书目推,并且给我的条件也很优厚。我有些喜出往外,签完合同,一路吹着口哨往家走。

回到家,激动的心情渐渐平息下来。我想着今天发生的事,想起编辑说的话,不禁有几分后怕。三年前,我构思这部小说时,一位朋友曾劝阻我,他说只有商人对商战题材感兴趣,而商人都忙着赚钱,根本没时间读小说。他建议我写一部中国的哈里·波特,因为中国许多商业模式都是模仿欧美的,图书市场也一样,如果模仿罗琳,写一部中国版的哈里·波特,肯定会畅销。说实话,我当时不是一点没动心。身为作家,我不会羡慕比尔·盖茨,但对因以《哈里·波特》一夜成名、跻身富豪行列的罗琳,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于是,我找来《哈里·波特》以及罗琳创作此书的相关资料,当我认真研究、拜读完,决定放弃。

罗琳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幻想、对故事着谜的女孩儿,长大后,依然保持着儿时的爱好,后来她做了妈妈,每晚都给孩子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1990年新年前夜,25岁的罗琳失去了母亲。母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灵带来无以名之的悲伤,也给了她创作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哈里这一人物以灵感。也是在这一年,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上,从车窗看见一个带眼镜的小男孩,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灵感,开始构思哈里·波特的故事。但是直到1997年,《哈里·波特与密室》才问世。罗琳用了7年的时间埋头创作,尽管她当时经济拮据,还是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罗琳从来没想过,哈里·波特会给她带来如此大的名声,如此多的财富,她是真心地爱着哈里·波特,她无法抑制内心的创作冲动,她要让这个善良、正直、勇敢的小男孩跃然纸上,让更多的人来分享。

正如那位编辑所说,哈里·波特是罗琳的孩子,不是我,也不是你,只有罗琳—这位母亲,才能让他诞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里·波特,只要你用心寻找,孕育,创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赢了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赢了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哈里·波特与你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