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告诉孩子“我从哪里来”
第八章
在故事中成长,陪孩子度过青涩童年
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处于朦胧状态,无论是三岁的孩子问自己是怎么来的,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对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都是孩子不了解自我的体现。因此,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然而,这样的问题往往不便于直接讲出来。对此,借用故事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
正面告诉孩子“我从哪里来”
生活小场景
有一天,妮妮突然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妈妈笑着说:“你怎么可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呢,那都是神话故事,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只见妮妮歪着头说:“可是,我到底是怎么进入妈妈肚子里的呢?”
爸爸插嘴道:“小屁孩,怎么对这个问题这么好奇呢?我和你妈妈相爱之后结了婚,决定生下一个宝宝,所以你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妮妮仍然疑惑地问:“我这么大怎么塞得进去呢?”
妈妈笑着说:“你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胚胎,然后慢慢有了心跳,接着再慢慢地长大,有了眼睛、鼻子、手和脚……”接着妈妈给妮妮看了胎儿发育的视频。
妮妮惊讶地说:“哇,好神奇啊,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啊!”
妈妈摸着妮妮的头说:“对啊!妈妈怀你的时候可辛苦了,经常呕吐、抽筋和腰酸,还花了好大好大的力气才把你生出来呢!”
“哦,我知道了。妈妈,谢谢你!”妮妮感恩地说。
小故事·说道理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心,于是会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不是用“垃圾堆捡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等理由敷衍了事,就是告诉孩子“以后你就知道了”。
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妥。若孩子认为他是从马路边捡来的,内心会产生失落感,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减弱。
另外,这样的回答也并没有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让孩子对“我是从哪里来的”越来越感兴趣。因此,性教育越早越好,父母解释得越落落大方,孩子越会把这个问题当成很平常的事。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应以简单易懂的句子,如“你是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的”来坦然回答,而不要回避,倘若孩子进一步询问,父母再解释,否则不用主动告知。因为回答这个问题不急在一时,孩子问多少就回答多少。
在回答孩子问题的同时,让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讲一些爸爸妈妈相爱的故事,告诉孩子他的到来让小小的家庭更加幸福和有趣。
小松鼠的一家
毛毛是只非常帅气的松鼠,健硕的身子上披着一身油亮的毛发,常常在松树上跳来跳去,动作很敏捷。
一天,天气晴朗,毛毛又一次来到了松树林里。只见,前方有一只松鼠跳了过来,原来是米米,她长着修长的身子。毛毛看见了,就跑过去和米米一起玩。他们一起在树林里跳来跳去,一起摘松果,玩得很开心,直到天色晚了才回家。
后来,毛毛每天都来松树林找米米玩,渐渐地他们就喜欢上了对方。最后,他们决定在松树林里新建一个家,结婚后共同生活。
当新家建好后,毛毛和米米邀请了树林里的很多动物前来参加。这一天可热闹了,毛毛和米米就这样幸福地走入了新房,开始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后来,毛毛对米米说:“我们生个小松鼠宝宝吧,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更有趣了。”于是不久之后,米米的肚子里就怀上了一只小松鼠。又过了一段时间,可爱的松鼠宝宝就出生了,毛毛和米米给她取名为田田。
自从毛毛和米米有了小宝宝田田之后,他们变得更加相爱了。小松鼠田田为爸爸妈妈带来了许多快乐,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他的到来是爸爸妈妈相爱的结果,更给爸爸妈妈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爸爸妈妈会像毛毛和米米一样爱护他,努力让他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教养小贴士
生命的形成是美丽的,孩子有必要从小就知道它的美丽。作为父母,请不要顾忌成人世界的复杂,从而关闭了孩子探索自然奥秘的大门。尤其是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父母越是讳莫如深,孩子就越想去探索,去发现。3~6岁是孩子能够记住一些事情,又特别相信大人说的话阶段,此时正面灌输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