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用温和的态度点拨

孩子犯了错,用温和的态度点拨

孩子犯了错,用温和的态度点拨

其实孩子有了委屈、疑难的问题时,也愿意向家长请教,孩子犯了错误时并不拒绝父母的管教,只是他们无法接受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严厉的斥责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难过。而家长斥责孩子的话即使再有道理,再有深意,孩子也不会去反省什么,因为他的心已经被愤怒和不平占据了。

要让孩子改正错误,那么一顿严厉的斥责就够了,只不过相同的错误,孩子很可能以后还会再犯;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地反省,那么,家长就得运用点拨的手段,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点拨孩子呢?教育学家认为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很重要。如果父母板着脸,不停地向孩子说教,那么即使父母的话字字珠玑,孩子也是听不进去的,更别说自行从中悟出道理了。因为父母的严厉态度让孩子感到害怕,父母的说教让孩子产生厌烦,这样做是根本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

教育学家建议,父母应用温和的态度,在与孩子的探讨中启发孩子、点拨孩子。

乐乐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后,乐乐总是不做作业,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为此,爸爸总是训斥他,有时还打骂他,可他却总也不改这毛病。有时在爸爸的强迫下,勉强坐下来做作业,可总是不专心,而且做得马马虎虎,错误很多,爸爸拿他也没办法。

有一天,乐乐的姑姑到他家来,正好看到哥哥因为做作业的事在训斥乐乐,可乐乐很倔强,不管爸爸怎么说,他就是不开口,也不去做作业,气得爸爸要打他。姑姑见此情景,对乐乐爸爸说:“大哥,我来和他谈谈。”乐乐的姑姑是个教师,她把乐乐带到他的房间里,摸着他的头问:“乐乐,在外面玩得开心吗?”乐乐说:“也不是特别开心。”“那爸爸让你做作业,你为什么不做?”“爸爸对我太凶了,总是骂我,我就是不做,故意气他。”“那你觉得完成作业再去玩好,还是玩过再做作业好呢?”乐乐不说话,姑姑又说:“你是不是也觉得做完作业再去玩,心里没有压力,也不用听父母的责备,会玩得更开心?”乐乐点点头。“姑姑知道,乐乐是个懂事的孩子,聪明也爱学习,就是爸爸妈妈不催,你也会主动完成作业的,是不是?”乐乐点点头,走到书桌前,打开书包,开始做作业,而且特别认真。

乐乐爸爸由此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由于对乐乐粗暴的态度让孩子反感自己,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从此以后,乐乐的父母改变了态度,不再严厉地责备他,而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乐乐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家长们应该想到,既然想点拨孩子,就得让孩子先接受自己,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想法。另外,点拨就是让孩子自觉产生正确的想法,这是需要家长的诱导而不是灌输。

父母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高明的教育方法。家长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成功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1.温和的态度让孩子不惧怕交流

爸爸妈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在面对爸爸妈妈时就不会因为害怕而紧张、恐惧,也不会因为反感大人的训斥而产生对抗甚至仇视的心理,孩子会用一种平静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交流,会认真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也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点拨才能发挥效用。

2.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说出真正的想法

当爸爸妈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时,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爸爸妈妈尊重,而爸爸妈妈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也会让孩子产生倾诉的欲望,使孩子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都告诉父母。

3.温和的态度拉近亲子距离

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人交流时用什么样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即使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也不可忽视这个问题。温和的态度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温柔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乐于亲近父母。

爸爸妈妈们要记住,点拨的重点在于提示、引导,而不是灌输,因此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自觉的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上一章下一章

孩子犯了错,用温和的态度点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