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性,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训练计划性,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训练计划性,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亮亮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细心的妈妈却发现亮亮做事有点盲目。比如画画,亮亮总是拿起画笔,想都不想就左一个圈、右一个圆的,问他画什么,亮亮总是摇摇头说:“哎呀,别问了,我也不知道画了什么!”

周末,邻居浩浩来家里玩,他们一起堆起了积木。不一会儿,浩浩就搭了一座漂亮的红顶屋。回头看看亮亮,只见亮亮煞有介事地拿着积木堆来堆去,可是一直摆到最后一块积木,也没看出亮亮搭的是什么。浩浩问:“亮亮,你这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搭了个什么。”看着浩浩搭的漂亮的小房子,亮亮心里又是佩服又是难过。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想必爸爸妈妈们并不陌生,做事没计划的孩子总是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比如:

早晨一起床,孩子就把房间翻得一团糟,你问他在干什么,他很着急地告诉你:“我的袜子呢?妈妈,快帮我找找,马上要迟到了。”

还不到月末,孩子常常会低着头对你说:“妈妈,我的零花钱花光了。”你问他:“那么多钱,你是怎么花的?”孩子很委屈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花着花着钱就没了。”

每到考试临近的时候,孩子就会忙成一团,早晨起大早背书,晚上复习功课到深夜。你劝孩子要注意身体,他会委屈地告诉你:“我还没有复习完呢,我要是早点复习就好了。”

凡此种种,无不是令家长们头痛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孩子做事有计划性,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壮壮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常被同学们嘲笑,又因为壮壮很活泼好动,老师也对他感到头痛。每天在学校里,壮壮都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他不愿意去上学。妈妈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帮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帮他做了学习计划,并对他说:“爸爸妈妈不要求你一开始就能拿第一名,按着学习计划做,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可以。”

在妈妈和学习计划的引领下,壮壮渐渐地喜欢上了学习……

由壮壮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对孩子终身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反之,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培养,则是为盲目、紊乱的不良行为开了绿灯,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纠正。

那么,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呢?

(1)为孩子提供有计划有条理的环境与榜样

爸爸妈妈首先应做到做事有条理,让孩子耳濡目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性的前提。

(2)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讨论一些事情的计划安排

比如,周末的活动安排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上午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下午去少年宫,然后去看爷爷奶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合理,则予以肯定,如果孩子的意见不合适,则可帮他分析。如,孩子提议先看爷爷奶奶再去少年宫,则帮他分析,少年宫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晚了不能入场,所以还是先去少年宫再看爷爷奶奶。这样的讨论可以使孩子明白做事为什么要有计划,怎样做事才算有计划。

(3)借助收拾物品训练孩子的条理性

爸爸妈妈做内务整理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做小帮手,这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与技能的途径,也是一个让孩子亲眼观摩父母分类摆放、物归原处、井井有条的好习惯的机会。在熟悉了大人衣物、用具、书籍等东西的整理方式后,父母可以给孩子买几个整理箱和一个抽屉式文件柜,让孩子尝试着整理自己的玩具、用品,学会做标记、贴标签、分类放、摆整齐,以后逐步拓展到自己收书包、摆书架、理衣柜,再到自己准备活动用品等。如果你能够持之以恒地影响与培育孩子,孩子就会从收放物品中体会到条理性的意义与技巧。

(4)让孩子在活动体验中调整计划

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所做的计划未必合乎情理,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求成。不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从结果的反馈中去调整计划。比如,一家人要去旅游,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带哪些东西,孩子的安排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不周全,爸爸妈妈暂且不要代劳,让孩子在旅游时体验,孩子可能会感受到单肩包老是滑落不适合行走,吃的东西带得太多会很累赘,没带玩的东西很无聊,不带饮水实在渴得慌,等等。回来以后,与孩子交流这些体验,孩子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这些被整理的生活经验就可能被孩子用到下次旅游计划中,从而自然地对原有计划做出调整。

(5)注意持之以恒

一个习惯的形成关键在持之以恒,因此应经常坚持对孩子计划性的要求,并强化这种要求。在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并完成的时候,应给予鼓励,并使孩子意识到计划与效果密切相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于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上一章下一章

训练计划性,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