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山海经》
7.《山海经》
【点击作者】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传为禹、益所作,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刘歆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内容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情节浓缩】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山海经》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山经》主要介绍山脉等自然地理资源,《海经》、《大荒经》主要都是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内经》、《海外经》8卷。《大荒经》及《海内经》5卷。
《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但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长,相当于《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26列。
【作品赏析】
《山海经》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所在地区为世界的中心,这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来看似乎是天真可笑的,但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认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测量出的,这在研究地理学史上是极为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