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人心的“密码”让其无所遁形
一微表情
——反映本意的“读脸神器”
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微表情是指我们通过一些细小的表情向别人表达心中真实的感受。微表情是一种不自觉的表情,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习惯、性情或特性,可谓反映本意的“读脸神器”。虽然微表情停留时间非常短暂,有时甚至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秒,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微表情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任何微表情都可能“泄露”心中的某些信息,只要捕捉住这些细小的表情,就很容易搞清楚对方到底怎么想。
破译人心的“密码”让其无所遁形
亚伦·皮斯在《身体语言密码》中写道:“交流中有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的决定是在身体语言的影响下做出的。”因此,虽然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借助身体语言,我们能够让交流更加有效、便捷。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开始对身体语言进行研究,人们也更加重视观察每个人身上透露出来的“表情”。例如在工作中遭到上司的无理指责时,下属会不自觉地紧握拳头,表达此时内心的愤怒。在恋爱中,面对心仪男士的表白,女孩会不自觉地低头,用双手摸自己的衣角,展现出自己的害羞和欢喜。这些动作都会“暴露”当事人的内心,无声地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心意。
由此可见,身体语言的微表情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以前忽略了它,没有仔细地去观察它。
从人类诞生起,身体语言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是随着人类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口头语言成为主流,对于身体语言这种本能反应,我们反而开始渐渐遗忘。直到这种“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行为专家们才将其当作一门借助姿势、手势进行信息传递的课题开始进行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微动作不受大脑的正常支配,却表达了人类隐含着的一些信息,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它们忽略甚至根本无法察觉,因此才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当人类开始观察研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时才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可能通过得体的语言和动作完全掩饰,因为微表情已经透露了你真实的想法。随着肢体语言知识的不断普及,现在懂身体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了破译人心的“密码”、促进人际交往的有效工具。倘若我们及时有效地掌握它,必然会成为我们人际交往的强大助力。
生活中,那些危害自身利益的谎言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但身边的很多“小陷阱”却被我们忽略了。其实,正是这些“小陷阱”阻碍了我们与别人的进一步交往,令我们陷入被动。这里为大家列举几个语言陷阱的例子。
丰富的面部表情是对方在隐藏真实想法
通常当一个人的眉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一起动起来,我们就会认为他的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比如当你穿着新买的衣服问好友“漂不漂亮”时,好友回答“还不错,挺好看的”,但她的鼻子和嘴巴挤到了一块儿,两道眉毛也纠结在了一起。其实这些表情已经说明她觉得这身衣服不是很适合你,但为了不影响你的心情,她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倘若这时你还在不停地追问朋友,很可能会让朋友选择逃避。以后当你再次邀请朋友陪你一起逛街购物时,朋友可能就会选择“敬而远之”了,因为对方不想让这种尴尬的局面再次发生。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停一停,或者说“我再看看别的衣服吧,也许有更好的”。
嘴部动作反映着人的真实情绪
话从嘴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百分之九十都是通过嘴完成的,它是每个人表达想法的主要通道。从语言学角度看,每个字在被人说出口之前都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与说话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人的心理。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对方说了什么外,更要注意其嘴角的变化。
嘴部的动作丰富多样,而且反映着人的真实情绪。比如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悲伤的情绪或者负面情绪时,他的嘴角经常呈倒“U”字口型,而“O”字口型则表明了当事人兴奋、高兴或者吃惊的情绪。当一个人紧张或者沮丧时,他嘴角的肌肉也会变得紧张,双唇紧闭变得扁平,并且紧闭扁平的程度会随着紧张程度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转移目光表明内心不认同
转移目光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老师找某学生谈话,老师在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常常会点头,但他的目光在移动,或者低头看地面。其实,这表明学生内心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在谈话结束之后他依旧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绝不改变。因此,在说服别人时,倘若对方出现了这些小动作,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换个角度跟对方沟通,或者暂时放弃说服对方,寻找机会去赢得对方的认同。
【读脸术】生活中,有些人出于某些原因或者目的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情况,然后为了不被别人发现而随大溜儿故作惊讶地掩盖事实。但是,这种装出来的表情在脸上的停留时间会非常短暂,尤其是愤怒、憎恨等具有强烈情绪波动的表情,因为它们不需要时间来酝酿,往往是突然出现。在跟别人交往中,如果发现对方具有以上特征,就要视情况选择当场拆穿其谎言,逼对方说出真相,或换种方式诱导对方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