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明修栈道
对于发明或改进这个时代的物品,韩信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如果在近期将竹纸、原始火药等发明出来,只会是便宜了刘邦。等韩信跟刘邦分兵后,自己独立带兵征战北方,直到拿下齐地,让刘邦封为齐王的时候,再去搞这些发明也不迟。
因为那个时候,韩信做了齐王,成为一个诸侯王,可以全权管辖自己的地盘,而不用通过中央朝廷,怎么搞发明创造,怎么处理自己的政务,根本不需要向刘邦请示和汇报,那怕是要造反,刘邦也奈何不得。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韩信对于现代的家人,思念之心逐渐谈了下来,因为他在现代已经逝世,再也不可能穿越回去。
而在这个时代原本的那个韩信,是有一个爱人的。也许是继承了原主人的情感,现在的韩信,对她的思念却越来越浓。在前年秋天,韩信跟她告别,投奔项梁,这一别就是差不多两年时间,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在那里。
在通讯手段极为匮乏的古代里,特别是在战乱时期,一旦离别,别说见面,就是通个书信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韩信自己无法回去找她,如果她已经不在原地,即使回去也是白跑一趟,只能寄希望她得知自己当上了汉国的大将军后,能够找到自己,也希望在远方的她平平安安。
早晨的阳光出现在东边天际,那缕缕的阳光,映照在数万张年轻士兵的脸上。转眼间已经到了九月,秋季的大巴山脉,仍是满山葱郁,林木不凋。
南郑南临大巴山,驻扎在大巴山脉附近的几万军队,不断地操练着,按照汉军军队的伍、什、夫、都、将的划分,整个大军机构严密。这支大军由韩信任大将军,其次是曹参、周勃、樊哙、卢绾四员大将,下面还有灌婴、孔聚、陈贺、柴武、丁复、王吸、薛欧、靳歙、傅宽、郦商等各个将领,真是猛将如云。
沉闷而又巨大的战鼓声,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林中沉睡的飞鸟被惊起。山谷四方响着脚步声、号角声、马蹄声、兵甲摩擦声、刀戟相击声,犹如颗颗重木在撞击着大地,声势无比浩大,不同的兵种、方阵在进行各种的训练。
转眼间,韩信已经就任大将军之职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时间里,他经常亲自带着部下将领,训练军士。
这些练兵方法,各种战阵、战法,源自于原本那个韩信熟读的兵书,源自于那韩信丰富的军事理论,新生的韩信继承了原本韩信的记忆、智商,训练兵士难不倒他。
在训练军队的同时,韩信也勤于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刻苦练习古代的各种战斗技能。
韩信看着山谷空地训练场上操练的各个方阵,露出了丝丝的的笑容。经过三个多月的治军练兵,终于把这支原本军纪不强的人马,初步训练成一支能彼此合作演练阵法的正规军了。
历史上的韩信,熟读兵书,对于指挥作战、用兵之道,以及操练士兵、排兵布阵等,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何况现在的韩信,不仅仅接收了原本韩信的记忆,继承了他的智慧,还拥有两千多年来的知识,在现代又当过兵。他在原本韩信军事知识的基础上,再结合这两千多年来的人类军事知识,加上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统兵之道。
韩信做上大将军以后,将各种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看着自己操练的汉军越来越精锐,感到由衷的欣慰。
九月下旬的一天,刘邦接到中原那边的消息,在齐地的田荣起兵反项羽。马上召集文武官员商议。
南郑汉王殿中,文武官员集聚在此,刘邦说道:“寡人接到最新消息,齐地的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必定要率军征战,这正是我们出兵收复汉中的好时机。韩信大将军真是有先见之明、高瞻远瞩,在六月的时候,就跟寡人说过,不出几个月,田荣必定会起兵反楚,果然是如此。”
在场的文武官员听后,纷纷叫好。最重要的是为终于可以出兵叫好,另外,对韩信准确独到的眼光,有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刘邦被项羽强行封为汉王,把汉军全部赶到汉中、巴蜀,这个耻辱,汉军将士一直憋在心里。想着雪耻的时候终于到了,个个都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樊哙兴奋地道:“大王,我们已经忍耐了好几个月,请大王下令,让我们一起杀出关中。”
曹参说道:“大王,关中王本来就应该属于你,既然现在时机来临,应当做好出兵的准备。”
刘邦问道:“萧丞相,你认为如何?”
萧何说道:“禀汉王,大将军早就分析过,咱们要出兵关中,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既然时机来了,那就不要错过。”
韩信说道:“大王,臣判断的出兵时机已经来临,就等你的决断了。”
刘邦说道:“那好,寡人决定,出兵汉中,为我等一雪前耻。韩信,你身为大将军,出兵的准备事宜由你全权负责。”
韩信说道:“臣遵旨。”然后转过身来,向武将们说道:“现在,本将军命令,由樊哙、卢绾两位将军各带七千人,负责修复子午道栈道,如果有谁偷懒怠工,我韩信将严惩不贷。”
樊哙本身就不服韩信,听到让他做这个费力的苦差事,强烈不满,大声说道:“什么?让我来负责修栈道,没本事就别来折磨我樊哙这个老实人。”
韩信说道:“军令如山,如若谁敢不服从军令,于庙通就是榜样。”
樊哙还想向韩信抗议,旁边的卢绾拉了一下他,低声说道:“我们就暂且委屈一下,他当大将军已经三个月多月,要是在八个多月时间里,还不能带领我等打出关中,你就亲自把他的大将军印信抢过来。”
樊哙听罢,终于忍住没有再发作,很不情愿地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