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应关先生之邀一同治水

56 应关先生之邀一同治水

俗话说:冬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黄风刮过了整个冬天,正月十五也没见到雪花打着灯笼,从二月二开始,村民每逢特殊日子,如三月三、四月初八等,都跑去给关二爷敬香磕头。玉米很明显不能种了,土壤严重板结,大土坷垃能绊死人;冬小麦还没到熟的日子,就早早蔫死了,连种子本都收不回来,只留了一把筷子长的烧火柴。

药铺里早已没了病人,大家都在想办法抗旱呢。地里存的两大坑水早就用完了,宝儿和闻天用驴车从泾河里往回拉水,浇大门口的菜地,约三分大的地里一多半洋芋,其它为甜菜红薯之类既能当饭吃,又不太费水的救命菜。没牲口的村民只能从官井里挑水浇地,村子里总共两口井,且都分布在山脚下,一口紧靠东侧杜家沟,一口在西侧阳洼山附近,为村民供水几百年了。

张先生从庙里出来,望着大槐树想心事:早年在太原,他给人施粥放饭,救了一批人,但也惹了一些人,给自己家人带来了灭顶之灾;他现在明白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虽然有点小积蓄,本可以接济村民,但是此刻也必须装穷;别人吃不饱,自家也饿三分;村民穿破衣,自家也摞补丁。总之,从此以后不得罪人,也不挑头帮人,就装怂装可怜!

一辆马车轱辘轱辘驶近,张先生转身观看,车上跳下一个人,瘦削身材青布长衫,是关先生!他上前一把抓住关先生胳膊:“好久不见,我的关先生!”关先生也高兴的抓住他说:“终于又见到恩人了!”张先生把他和赶车的伙计招呼到家里坐,村里人闲了也过来看热闹。

关先生当年到省城会考,结果中的第十名举人,由于之后朝廷取消了科举制度,所以他就成了渭州最后一位举人。他先被派遣到四川直隶州做官,现在到渭州知府手下作一小官。此次前来,一是感谢张先生救命之恩;二是邀张先生随自己一同治水。知府善大人委派关先生抗旱,他知道张先生有名望,三教九流都有认识的人,而这修渠牵涉到各方的利益,最佳的策略就是:由张先生调和关系,顺便举荐能人干将,一同完成这关系苍生的百年大计!

村民们以前见过关先生,听他讲完这些事赞叹不已:这秋试是全省能人之中选能人,他是咱们渭州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位举人!能来探望并关心众多百姓的朝廷官员,也就仅此一个!刘阳说:“自左公主持修建泾河渠以后,每逢干旱川地都能灌溉保证收成,但左公去世后不久,各级衙门都忙于收税,疏于管理有关民生事务,各村各乡乱截乱挖,导致水渠破败不堪,泾河虽有水却流不下来。今天知府既然有意抗旱修渠,我们都愿意追随关大人,为了能有旱涝保收的日子而拼命!”他不愧当了多年地保,对当官的有一套说辞,大家齐声附和,又催张先生答应下来。

这是有利于渭州百姓的好事,而且不用自己挑头,张先生自然连连点头答应:“多谢关大人的信赖,我张某一定不负所望,尽心尽力辅助大人修渠!”关先生和蔼的对大家说:“各位还是不要叫我大人的好,这样显得生分,我还是习惯以前那样的称呼。”刘阳说:“既然大人都说了,咱们以后还是继续称呼关先生吧!”

张先生随关先生从崆峒后峡开始勘查,左公修的水渠有的地方被冲毁,有的地方被筑了一道坝,还有的地段被开垦成了田地,更有甚者被衙门和私人圈成院子的一部分。关先生派人到处张贴知府令,组织各村百姓抢修。张先生则拜访侵占渠道的人员,几乎每个衙门和宅院都有人请他看过病,或者知道张先生的名声;再者他好歹是秀才,凭自己渊博的知识,大讲圣人的教诲,很多人都被他折服了,答应立即腾出所占渠道。

村子里呈现出一副战天斗地的姿态,除过吃奶的和手脚不灵活的,其他人都早出晚归,自发的加入到修渠大军之中。张先生有时候连着好几天没有回家,他经常和关先生待在一起,商量有关事情并提出宝贵意见。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经渭州泾州流入陕西,水质清澈河面宽阔,河边常有摆渡船停泊。由于地高河地,左公曾从德国购进开渠机器,雇用德国技师,计划从崆峒山脚下开始修渠,后来发现石头过多,机器不适合用,于是用人工硬生生的开了一条渠,命名为湟渠,它从府城西开始,绕道城北东流至泾州,沿途灌溉了泾河南侧许多的川地。

此次修渠,张先生建议关先生在泾河北岸也修一条渠,而南岸由于土地宽广,他建议在湟渠的基础上再开几条支渠,把小溪小涝坝连接起来,使它们连成网状,这样做到处处有水,人们就不会为了水源私斗。关先生对这方案大加赞赏,经善知府批准,立即着手开建。整个工期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泾河南疏通为内、中、外三条渠,又引城南浚谷水,以及城北暖泉水横连之;泾河北则修渠一条,渭州府四通八达的水渠网就贯通了,知府分别给命名:南干渠、北干渠。

从那以后,泾河和遍布渭州府大大小小的湖泊,成了渔民聚散地,舟桨渔网伴着渔歌唱晚。至此形成了家家有水池,户户有水井,巷巷通小溪,村村有水渠,地地有水流灌田的景象。游走在府城可以看到:西湖驾着小船的渔家女在芦苇荡撒网,东湖有捕水蛇的渔夫在下套,还有农民在泾河抓水鸭捕水雁,有的刚从泾河捞出鳖往饭馆拼命赶,渺茫和水天一色的景象恍如是昨日梦。经过继任官员的努力,泾河川区到处都修建了各种桥,于是桥桥下有流水潺潺;到处有沟,进沟总是流水淙淙;到处有泉,泉泉都是咕咕冒水;到处有溪水,溪水总是哗哗然有声;石山还有瀑布水鸟,水与鸟齐飞。

湟渠的水流进村里,人们欢喜雀跃,有水浇地谁还愿要山地!待荒地被水漫溉过不久,他们纷纷垦荒补种庄稼,毕竟吃饭是人的第一需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悠悠大槐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悠悠大槐树
上一章下一章

56 应关先生之邀一同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