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南越王

第二十八回 南越王

赵佗,即南越武帝,南越国创建者。其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

汉高祖十一年夏,汉朝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吕后七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

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汉武帝建元四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传闻葬于番禺。

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至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南越国为汉朝所灭。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五十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八十一年。

赵佗初任龙川县令,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他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极力安抚当地民众。

赵佗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人与岭南人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秦二世二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赵佗洞悉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断绝四条新道,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

赵佗为了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当他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后汉高祖刘邦立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二郡及将赵佗据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不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赵佗所有。

后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

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从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赵佗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

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汉朝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

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

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吕后八年,吕后崩,汉朝命周灶罢兵归。

赵佗凭借着抗击汉朝的成功而扬威于岭南一带,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加强控制,南越武王赵佗因此而自称“南越武帝”,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

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再次被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

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享年一百余岁,他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元鼎五年南越国才被汉朝所灭。

在政治上,赵佗在岭南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

赵佗建立南越政权时,起初是以“中国人相辅”,“以其党为假守”,是用中原人来对岭南进行统治。但长此下去,会与当地的越人首领发生利害冲突,这对南越政权无疑地是一种威胁。

赵佗看到这种局势,注意到吸收当地有威望的越人首领到南越国的中央来参加政权管理。如越人首领吕嘉颇得岭南越人信服,赵佗就任用他为南越王国的丞相,直接参予处理王国大事,吕嘉的弟也被封为将军。

此外,南越王室还吸收了许多其他越人在军队和政权中担任官职。

在军事上,赵佗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

赵佗是中原先进耕作技术、打井灌溉技术和冶金、纺织技术的传播者、推广者。他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的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他还出动官兵助民凿井,修渠灌田,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赵佗在开发边疆、传播文明方面,是引导岭南百越部落从原始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的文化先驱和伟大政治家。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赡养老弱、废除群婚。还利用行政手段推广中原汉字,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蛮夷渐见礼化“。迅速推动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赵佗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提倡中原人与岭南人通婚,尊重岭南人的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通婚是和睦中原人与岭南人关系、增进中原人与岭南人间友好感情的重要渠道。

岭南百越部落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与中原华夏部落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中原人歧视越人的不同习俗,就容易挫伤岭南人民的感情。

于是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岭南风俗习惯,例如他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氏老”,还脱掉中原的官服,采用越人的服饰。

从大量的秦后文字记载来看,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佗死后,是由第二代南越王赵胡安排殡葬,到如今赵佗陵墓依旧能长期保存不留痕迹,第二代南越王赵胡确实费了不少心机。

根据考古学家分析,虽然赵佗墓地是由他生前选定,但在实际的下葬中出现了不少假象和迷雾,令后人不知赵佗墓所在。

按古史记载,赵佗下葬时丧车四出,以使人无法确定他墓葬的确切位置。

多年来,对于他的墓葬大致有古番禺城的城西南、城西、城西北、城北、城东北等说法。

如今却被犇、囍、喆三人寻找,实属侥幸。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至尊曲之五行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之五行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回 南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