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看准了,就抓稳
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做事果敢有魄力的人,在他们做出某项决策后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英国当代著名军人基钦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沉默寡言、态度严肃,做起事来勇猛如狮、出师必胜,他一旦制定好计划,确定了作战方案,就会集中心思运用他那惊人的才干,镇定指挥,他决不会再三心二意地去与人讨论、向人咨询。在著名的南非之战中,基钦纳率领他的驻军出发时,除了他的参谋长外谁也不知道要开赴哪里。他只下令,要预备一辆火车、一队卫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钦纳声色不动、滴水不漏,更没有拍电报通知沿线各地。那么,他究竟要去哪里呢?士兵们也不知道。战争开始后,有一天早晨六点钟,他忽然神秘地出现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馆里,他打开这家旅馆的旅客名单,发现几个本该在值夜班的军官的名字。他不动声色地走进那些违反军纪的军官的房间,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十点,专车赴前线;下午四点,乘船返回伦敦。”基钦纳不听军官们的解释和辩白,更不听他们的求饶,只用这样一张小纸条,就给所有的军官下了一个警告,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基钦纳将军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异常镇静的态度,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富有创意和魄力,也极富判断力,行动果断,为人机警,反应敏捷,每遇机会都能牢牢把握充分利用。大凡成大事者就必须当机立断,牢牢把握时机,一旦对事物考察清楚,并制定了周密计划后,就不再犹豫、不再怀疑,勇敢果断地立刻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到驾轻就熟,马到成功。优柔寡断,老是担心自己判断力不准确的人通常很难真正开始做一件事,即使决定开始做了,也往往很难收场。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犹豫和迟疑当中,这种人即使具备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很有可能被自己白白浪费掉,而不能真正获得成功。而且,时机的显露常常是朦胧而模糊的,惟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拓展事业的绝好机会。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时机不易判断和把握,才使抓住了机遇的人能够大展鸿图,胜人一筹。机会难得,所以认准了,就千万不要放过。在风云变幻的当代社会,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匆匆忙忙。当断不断,该收而不收,不该收场时却收了场,都会遭到损失。现实的残酷,客观上要求人们对世态形势作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这不仅表现在观察形势风云变幻的直觉上,更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要想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最主要的是,还是要善于在七分把握三分冒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如果一个人目标明确、胸有成竹,那么他很少会把自己的计划拿来与人反复商议。一个头脑清晰、判断力很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们决不会糊里糊涂,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既不会犹豫不前,也不会一遇挫折便赌气退出,只要是作出决策、计划好的事情,他们一定会果断出手、勇往直前。当然,做事果断不同于冒失或轻率,果断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积极准备后的快速决策、迅猛出击。很多人总是无法成功,并不是因为缺乏才能,不够勤奋,而是因为他们做事情时不能迅速做出判断或是做出判断后又不敢迅速行动,因此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机会。机会是不待人的,我们若想抓牢机遇获得成功就必须养成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果断判断,果断出手,迅如闪电。俗话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确,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的人,必不多言;有才谋的人,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还有句话叫“沉默是金”,稍微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与其滥言毋如不言。我们不妨这样做:(1)做个忍耐的听众。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呢,还是沉默好?按说话是铁、沉默是金的说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人之言语即是他行为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而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同时,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有人说言语是一种卑贱的东西,一个说话极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有道德者,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保持适当的缄默,别人将以为你是一位哲学家。一个人话说得少而且说得好,便可被视为绅士。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种教训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大的缺憾,是不幸的。我们常因话说得太多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的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吧!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是,人既然在社会中生活,就应该说话,而不能不说话,不然不如成为哑巴。既然要说话,怎样说才好呢?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要说话则说自己经历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诫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温暖的话,说能使人排忧解难的话。自己无把握做到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伤人的话不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情感的话不要说,造谣的话也不要说,粗言秽语不要说。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音、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应该加以研究。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娱乐消遣时,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重心,要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我们只要朝这个目标走去,是会有发展的,有收获的。必须知道,为了保持你的话被人所重视,永不使人讨厌,惟一的秘诀是说适量的话,恰当的话,说适量的话能使你静静地思索,使你说出的话更精彩,更动人。做一个忍耐的听众,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和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之中,最先也许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则是受人尊敬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悦;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被众人所信仰。那么,怎样做一名良好的听众呢?第一是要真诚,别人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要注视着他,无论对你说话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眼睛注视着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只有虚浮、缺乏勇气或态度傲慢的人才不去正视别人。别人对你说话时,不可做着一些绝无必要的工作。这是不恭敬的表示,而且,当他偶然问你一些问题时,你就不会因为不留心他所说的话而无所适从。其次倾听别人的话时,偶然插上一两句同情的话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时加上一句问话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这样做正是表示对他的话留心,但不可把发言的机会抢过来,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除非对方的话已告一段落,没有人开口了,你便可以自己把话接下去,或应该让你说话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另外,无论他人说什么话,最好不要随便纠正他的错误,若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么你就不是一个良好的听众。如果要提出意见或批评,要讲究时机和态度,不要太莽撞,不讲究方式和方法,无疑会将好事变成坏事。有些人常喜欢把一件已经对你说过好几次的事情再说,这是深埋在他心里最难忘的事情,或比较得意,令他高兴,或者比较伤心,令他不快。也有些人会把一个笑话说了多次还当新鲜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听众的你,此时要练习一种忍耐的美德,你不能对他说:这事你已对我说过好几遍了。这样做会伤害他的尊严,你惟一应该做的事是耐心听下去,你这时心里应该明白,他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且他对你说时是表示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如果说话的人滔滔不绝,而你又毫无兴趣,觉得用时光和精力去应酬他十分不值得的时候,你应该用更好的方法使他停止这乏味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不可伤害他的自尊、尊严。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开他的话题,而谈别的话题,这个别的话题最好是他所内行的或是所喜欢的题目。(2)如何掌握倾听艺术。人人都希望提高自己听的效率,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要想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就要了解善于听讲的人有哪些特征,然后自己也去学习。好的倾听者有哪些特征呢?主要有:他们善于从讲话者的话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把听人讲话当成增长知识或了解情况的机会,从不放过任何信息;他们明白自己也有个人的偏见,因此总是尽量避免主观臆断;他们避免让对方的话影响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冷静与客观态度;他们重视谈话者的独到见解,而不是斤斤计较现实上的对与错、可行与不可行;他们在交谈之后愿意花时间去回顾交谈的全部内容,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为下次双方交谈作准备;他们在心里把一段话的概要整理出来,把疑问提出来,同时也能洞察对方口头上未表达出来的意思。把这些特征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就是:――他们保持开放、好奇的心灵;――他们随时注意别人的新构想,并把所听到的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他们有自知之明,因而听别人讲话时不会持主观态度;――他们能深刻体会所听到的事情;――他们总是试图验证自己的观念、经验和想法,也愿意在必要时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态度以及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这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而是善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积极进取者。(3)倾听的十项原则。无论你与人交往的目的是什么,都要掌握听人讲话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即掌握听的规则,从而提高交往的效率。现将听的十项规则列举如下。1)要搞清自己听的习惯。首先要了解,你在听人讲话方面有哪些好的习惯?有哪些坏的习惯?你是否对别人的话匆忙作出判断?是否常常打断别人的话?你是否经常制造交往的障碍?了解自己听的习惯是正确运用听的技巧的前提。2)不要逃避交往的责任。要记住,交往的双方缺一不可,既有说话者,也有听话者,而且每个人都应轮流扮演听话者的角色。作为一个听话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你不明白对方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使他知道这一点。在这里,你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或者积极地表达出你听到了什么,或者让对方纠正你听错之处。如果你一言不发,或者一点表示也没有,那么,谁能知道你是否听懂了对方的话?3)全身都要注意。要面向说话者,同他保持目光接触,要以你的姿势和手势证明你在倾听。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与对方要保持在对于双方都最适宜的距离上。要记住,说话者都愿意与认真倾听、举止活泼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木头人”交往。4)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既然每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你在听话时就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要努力把环境干扰压缩到最小限度,避免走神分心。积极的姿势有助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话上。5)努力理解对方的言语和情感。这就是说,不仅要听对方传达的信息,而且要“听”对方表达的情感。例如,假设一个工作人员这样说:“我已经把这些信件处理完了。”而另一个工作人员却这样说:“谢天谢地,我终于把这些该死的信件处理完了!”尽管这两个工作人员所出发的信息的内容相同,但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他还表达了情感。一个不仅倾听工作人员讲话的内容,而且理解他的情感的细心的领导者,在下达新的任务以前,就已经取得了交往的高效率。6)要观察讲话者的非语言信号。既然交往在很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那么,就不仅要听对方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对方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这就是要注意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音调和语速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与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7)要对讲话者保持称赞态度。对讲话者要保持称赞态度能造成良好的交往气氛。讲话者感到你的称赞越多,他就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对讲话者表现出消极态度,就会引起他的防御反应,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性。8)要努力表达出理解。在与人交谈时,要努力弄明白对方的感觉如何,他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不仅表明你理解他的情感,而且有助于你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9)要倾听自己讲话。倾听自己讲话对于培养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倾听自己讲话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的。倾听自己对别人讲些什么,是了解自己、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倾听自己如何对别人讲话,你也就不会知道别人应如何对你讲话,你当然也就无法改变和改善自己听的习惯与态度。10)要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要求。要记住。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往往是想得到某种可感觉到的信息,或者使你改变观点,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等。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5)倾听的戒律。在完善你听的能力的过程中,除掌握上述规则之外,还要注意防止与人交往时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下面要讲的“十戒”。1)不要假装听。假装听是有害而无益的。不论你如何伪装,如果你对对方的话没有兴趣、感到无聊,这种假装的听不可避免地会在面部表情或手势、姿势上表现出来。一旦对方看出你是在假装听,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甚至认为你的表现是对他的莫大侮辱。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听对方所讲的内容,可以婉转地要求改变话题,或者是找个借口而停止交谈。2)没有太大必要时不要抒断别人的话。大多数人在社会交往中常常打断别人的话,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一般说来,领导者打断下级人员讲话的时候比较多,而下级人员打断领导者讲话的时候则比较少;男人打断女人讲话的时候比较多,而女人打断男人的讲话的时候比较少。如果在严肃场合你必须要打断对方讲话,那么,你说完后要帮助对方恢复被你打断了的思维过程。3)不要带着偏见听人讲话。偏见是影响你与他人关系的因素。如果你对某人有偏见,在听他讲话时也就往往会带上偏见,就会从心里认为他的话没有什么吸引力,不值得一听,或者认为他的话句句带刺,是针对你而说的,因而你就不能客观地听他说话。即使他的话对你很重要,你也不会从他的话里获得有益的信息,这样就会影响你与他的交往。所以,在听人讲话时首先要尽量排除偏见。4)不要匆忙作结论。通过观察证实,每个人都喜欢对谈话的话题作出判断和评价,表示赞许或不赞许。这些主观评价,往往迫使讲话者退居防御地位,因而是交往的障碍。5)不要使自己陷入争论。当你从内心里不同意讲话者的观点时,对他的话不能充耳不闻,不能只等着自己发言。一旦发生争论,也不能一心只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而把对方的话当作耳旁风。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一定要认真听完对方的话,完全弄明白你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等对方说完以后,你再阐述自己的观点。6)提问题不要太多。为搞清对方所说的话的含义,提出问题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具体的、需要对方明确回答的封闭性问题。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对于那些能鼓励说话者详细说出自己思想的开放性问题,也应谨慎提出。提问题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对方受到压抑,并且退居防御地位。7)不要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任何时候也不应对讲话者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通过这种声明使对方相信你在听他讲话,那是多余的。实际上,要想准确知道对方的心情怎么样、感觉如何,这是很困难的。况且,这种表示理解对方的答话会导致对方对你产生怀疑,使谈话很快终止。8)对带有情绪的话不要过分敏感。在听情绪激动的人讲话时,要小心谨慎,不要受他的情绪影响,而应集中精力体会他所说的话的含义。如果你自己也受对方的情绪的影响,就会妨碍你对必须真正了解的东西的理解。9)别人没有提出要求时就不要出主意。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从来不帮助别人的人,才会主观地出一些别人不需要的主意。但是,在人家真心实意向你请教的情况下,就要弄清对方到底要求你出什么样的主意。10)不要以沉默代替听。有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管对方说了什么,他总是一言不发,表面上看来他是在听,实际上他已经陷入沉思,对人家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当对方说完了话问他的看法时,他支支吾吾、不知所措,只好承认:“对不起,刚才我走神了。”这样就不利于交往。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透明是不存在的,只有朦胧永恒。朦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和平、安宁的境界。一种美与和谐的境界。不管是处在有意中还是无意中,人们猎奇猎艳好事的心理一点也不比追逐名利淡。尽管猎奇猎艳对自己并没有一点好处,有时还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但若掌握了它,心理便似乎有一种幸灾乐祸般异样的满足,就仿佛一只蛹虫长出了美丽的翅膀能使自己飞起来一样,高人一等了。在任何交际场中,隐私都是一道不应越过的防线。隐私,对中国人来说,是比较敏感,很能引起兴趣的字眼儿,也是一些人有事无事总喜窥探的“**”。也许是自己的私生活过于平淡无味,居然有那么多人像急于赴免费盛宴一样去刺探品评别人的隐私。仿佛一个人有了隐私,就有了见不得人的事了。就不干不净了。其实这是误解,隐私是包括许多人生内容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说:隐私――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不愿告人”和“不愿公开”自然有他的原因,有些事情如果公开,未必会有好的结果。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隐私,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因此一直被列入国家机密。普通人的隐私虽与国家命运前途无关旭却与个人的尊严和命运前途休戚与共。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女人过了青春妙龄,便觉到了“警戒水位”,再不愿报年龄。可有人刚认识不到两分钟,劈头就问:“今年多大了?”也许问者并没意识到这属于个人的隐私,人家微笑着耐心等候,不怀任何歹意。被问的女人心里也知这些,虽然不情愿,但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当代人的收入不再限于工资,便形成了种种疑团,这种种疑团让一些人煞费苦心,一些好奇的人总是喜欢问人家:“今年收入了多少?”然后从对方的举手投足中揣测数字的真假。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遗留的恰恰是不重视个人隐私的社会心理和法律传统,事实证明,当今中国仍然缺乏保护个人隐私权利的成热法律,比法律盲区更可怕的是,在许多中国人的意识里,已常常浸染了任意侵扰他人生活自由的恶癖。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与人关系中令人绝望的场景:先生拆开寄给太太的信,妻子偷听着打给丈夫的电话;母亲翻开了女儿的日记,父亲撬动着儿子的抽屉;名人的“秘闻”和“桃色事件”在非法小报上火速地流向四面八方;东家长、西家短,工资级别、奖金多少、夫妻关系、臀部尺寸,永不停息地运行于一条条“舌头”流水线上……据报道,一位姑娘两年前遭歹徒**,创伤逐渐平复后,她热恋上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可她又陷入深深的痛苦:不讲出这段实情吧,对不起他;讲出来吧,又怕失去他。到底要不要向他告诉这个隐私呢?她整日为此六神无主,寝食不安……心理医生告诉她:可以保留自己的隐私。从理论上,恋人之间要忠诚老实,互相信任。但从实践上看,大凡青年女子失过身的,不管是被人强奸还是自愿与其他男性有过性行为的,男友一旦察觉或知道之后,轻则有难言的苦涩之感,重则断然分手……因此心理医生告诉她:没有必要让过去的阴影继续笼罩未来的生活,别再给自己的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一位即将披上婚纱的女友痛苦地坦言,她已经烧掉了所有的日记,毁灭了昔日所有纯洁的情感记忆,目的只有一个,为了防止即将成为她丈夫的那个男人有意或无意的偷窥,为了防止一切不必要的猜疑、追问和变故……像这两位姑娘的遭遇,生活中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可以见到,那些作者们无非想以此来表现女人的坦诚和男人的胸怀,岂不知即使男人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终于接受了那个残酷的现实,也未必会有一个甜蜜的结局。女人的“坦诚”使自己解脱了精神上的压力。却把沉重的精神负担交给了对方。等于把一只苍蝇从自己的嘴里掏出来,塞到对方的嘴里。女人不会因为“坦诚”而变得高尚,男人也不会因为勇于吃下一只苍蝇就被人认为崇高。这种“坦诚”的负作用往往很大,甚至代价惨重。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贮藏器,贮藏着一些不愿公开的小秘密,那是一块私人的绿洲或是私人的垃圾堆,不希望别人窥探,更不希望别人贸然闯入。保留隐私是人的一种尊严。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权利,是个人生活中的独立的空间。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透明是不存在的,只有朦胧永恒。朦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和平、安宁的境界;一种美与和谐的境界。其实,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人有了隐私,并逐步得到了隐私权。失去或放弃隐私如同当众被剥去或自动剥去衣服,何谈人的尊严?!请尊重隐私,尊重别人的,也尊重我们自己的。在生活中,不容优柔寡断、犹豫不绝,因为机遇是转瞬而逝的。时光在我们生活的缝隙中无形地流逝,机遇在我们彷徨时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犹豫不决和摇摆不定让我们浪费太多的时间,错过太多的机遇,生活也因此而变得空洞和毫无价值。若要改变这一切,就请拿出说做就做,说干就干的勇气和干劲来。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个酒吧打短工时,遇到一位中东来的游客,二人说话很投机,于是游客慷慨地送给他一只很有特色的奇妙的打火机。这只打火机的妙处在于:每当打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随之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随着消失。佐佐木基田反复摆弄、玩味,觉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打听这种打火机是哪里生产的,游客回答他是在法国买的。佐佐木基田灵机一动,心想要是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肯定还能赚一大笔钱。他想做就做。他首先想办法找到法国打火机制造商的地址,写信给他,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当佐佐基田“搞定”打火机代理权时,日本还有另外几个商人想获取法国打火机的代理权,结果让名不见经传的佐佐木基田捷足先登取得了。若佐佐木基田没有“先发制人”,他很可能竞争不过其他有代理商品经验的商人。在推销打火机的过程中,佐佐木基田受这种神奇打火机的启迪,灵感再次触动,想到了成人玩具,于是马上决定发展成人玩具事业。他从探究法国打火机的诀窍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并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设计制造了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这种水杯,盛满水时便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着水位的不同,画面也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谈,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都对这种杯子爱不释手。佐佐木基田积累资金后开办了一个成人玩具厂,专制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锁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是佐佐木基田总是先人一步,在某项功能或某种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他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先人一步的秘诀,赤手空拳闯天下,终于由一个穷学生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把握住,一旦错过便会成为永远的遗憾。尽管有些机会来临时会不怎么起眼,但对于一个有心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总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抓稳它,等他人下定决心追赶的时候,他已经大步向前,拉开了很远的距离,因而他永远都处于领先的位置。佐佐木基田说是靠当机立断、果断出手的做事手段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实现了事业的腾飞。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果断处理,二是犹豫不决。果断处理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犹豫不决既耽误了时间,又失去了做事的最佳时机。犹豫不决是一种心灵腐蚀剂,它会一点点腐蚀掉你做事的决心和干劲,浪费做事的机会,让你与成功擦肩而过。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因做事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最终一事无成。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早一点起步,也就早一点向成功迈进。总是步别人后尘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跟在别人后面,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自己得到的只是残羹冷炙。做事有手段的人不随大流,眼光独到,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其实,许多让我们望而却步的难度,都是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而加大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奇迹。机会不容犹豫,这一理论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想做一个做事有手段的人,那么当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时,我们就必须主动出击,毫不迟疑地抓住机遇,用机遇来成就我们的事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