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要拘泥于一成不变

第五章 不要拘泥于一成不变

一般认为,老一辈人的成见是很深的。他们不论做什么,都依靠以往的经验,沿袭陈旧的传统,缺少创新和面对现实的勇气。他们很少以不熟悉的方式来做事,也不会觉得过去的做法有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也一样。老一辈人中不乏敢于接受新思想、不断学习和创新者;年轻人中同样有不少按部就班、拘束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者。而能够不拘泥于成见、不断突破自我的人,实在是值得我们追随与效仿的。大多数人都有怀旧情结,喜欢传统的东西。这种情结,跟面对一件古董时的心态差不多。过去经历过的一切,我们都很熟悉,是曾经引导我们战胜过无数困难、取得过无数成就的。它证明过我们的价值,为我们的人生带来过辉煌,并带着我们走向未来。所以,历史才让人怀念,往昔才令我们难以割舍。在我们思想中沉淀的东西,在我们脑海里停留的经验、教训、方法,是我们用以开启人生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大多数人习惯于抱守我见,寄情往昔。有这样一位画家,小时候,他为了考进美术学校,必须画好肖像画。为此他做种种的努力:跟名师学习、参考相关书籍。并进修解剖学以及专攻眼睛、嘴的画法。有一次在素描时,他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中画的竟是心中熟悉的素描图示,而不是眼前模特儿的脸。他为之愕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要画真正的肖像,就必须拿开滤色镜,让心**裸的、直接观看现实,尊重所绘的对象。差劲的肖像画家画的是已经存在于他心里的形象,因此,他的每一张肖像画看来都很像。相反地,杰出的画家能够抓住每个对象的特性,画出不同风格的肖像来。在生活中,我们通常靠图解、习惯以及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事情来决定方向。根据德国科学家孑乙恩的说法,在科学领域也是如此。保守的科学家在所谓的“典范”这个中心概念的范畴内活动,很少有越出传统观念的举动。在中世纪,没有人对“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说法提出异议。“典范”是为了说明现象所建构的认识体系,它同时也是一种图解。一旦出现它无法解释的现象,它就会被丢到一旁。“典范”必须由人来改变。而改变典范的这个人,他不会依赖“典范”看世界,能够从主流思想中解脱,甚至能够与自己保持距离。他好像是降临地球的火星人。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把这个体验称做“距离设定”。能够领悟这种距离设定,从不拘泥于某一规范的人,历来只是一小部分人。因此,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出自于像爱因斯坦、马可尼这样虽然欠缺传统知识,却不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有心灵障碍的青年;或者出自广泛涉猎其他学说的业余爱好者。现代统计学便是由数学不太好的遗传学者费雪所发展出来的,这是那种典型的勇于超越“典范”的人。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在政治上也有同样的情形。意大利政治上的大转变,都是由那些与主流的政治理论保持距离的人们所引发。柏希之所以能够理解意大利北部人抗议的声浪,是因为没有滤色镜、被蒙蔽和老套的反对标语束缚,才能倾听他们的心声。他发现所有支配、压榨社会的政党,都把权力与资金集中到罗马,事情终结之后就分裂,几乎毫无例外。因此,要破坏这些寄生的机构,就必须攻击中央集权政治,于是,他喊出了“小偷罗马”这个著名的口号,以及建立联邦国家的提议。另一位卓越的改革者塞尼。为了找出解决方法,也认为必须与一般的思考方式以及他的政党“保持距离”,以清晰的、崭新的眼光看待这世界。他所理解的是,由于执政党死皮赖脸地活在自己制定的体制下,因此任何改革的提案都很难被接受,都会被无限延期。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保守的力量声势浩大。除了诉诸公民投票以废除现存体制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他的这种提法,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压力可想而知。他要坚持下去,就必须攻击整个体制赖以生存的根基。那么,是什么根基呢?就是依据各政党提出的名单来投票的方式。这方式必须改成盎格鲁撒克逊型的单记名投票方式。总之,必须让市民找回权力,让市民自己来判断、选择。这样,才可能实现体制上的彻底改革。实际上,任何人如果要保持其判断的独立性,有时必须打破自己的习惯和成见,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实,发现别人从未想过的事情,带领民众走向更高的境界。无疑,那些能够打破成见,冲破束缚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仅帮助民众抛掉思想上的沉渣,解脱传统礼教的捆绑,而且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擦亮浑浊的眼睛,修炼自己的德行,使自己站在最高处来俯视这个世界,洞察一切的善恶真伪。他们学识渊博,才干出众,但仍然时时感到不满足。总在设法突破过去的自我。他们善于捕捉各类领先的思潮,学习自己不曾涉足的知识,永不停步,始终向着更远更高的目标奋进。这种人不管在什么领域什么环境,不论有多么大的压力。总能对陈旧的观念发起挑战。他们勇气过人,一旦发现不利于民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缺陷,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批驳错误的做法,提出新的发展途径,为民众的共同利益而大声疾呼,不遗余力。在一般人眼里,这种人更像是外星人,是异类动物。他们经常标新立异,突发奇想,提出的方案,看似有理但又同现实格格不入。让人无法接受。当然,也有性格温和一些的人。他们一般不会疾言厉色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同样不拘泥成见。他们虽有不同于别人的认知和计划,却不会强加于人,而是较善于掌握众人的思想病根所在。对症下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求得计划的实施。尽管如此,他们反潮流的特质仍会令人感到与众不同,人们或者嘲笑他们,或者激烈反对。又或者讥讽他们想出风头,认为他们是故意做出此种姿态,以引起大家的注目和抬举。因此我们说,真正能从旧观念、旧思维中脱颖而出的人,一定是既有智慧、学识;又具有勇气、能承受各种压力的人。如果一个人仅有新鲜的想法,独到的见地,却不愿将之表述出来,传达给大众,也不具有实施新方案的决心和毅力,那么这种人并不能算是不拘泥成见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想法往往胎死腹中,没有人知道,更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应该说,这种人在行动和实际上仍是保守的人。现在我们迫切要做的,是给予那些真正不拘泥于成见、大智大勇的人以肯定和支持,而不能把世俗的压力强加于他们头上。这类人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以上所述,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大部分功劳应归之于他们身上。没有突破,自然谈不上前进;没有打破,就不可能建立新的机制;没有反叛,便失去了创造的原动力。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思想却高出于大部分人;他们的高贵之处,正在于不甘于忙忙碌碌、庸俗无聊地度过一生,相反地,却为了民众的共同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通向成功的捷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通向成功的捷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不要拘泥于一成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