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4(2)、5、6(1)
回到家里,母亲看到银华第一次拿了半个月工资给全家人都带了礼物,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怪她乱花钱,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母亲给菊花1角钱到附近小饭店买了一碗豆腐,这就是中午全家最好的菜,平时只是吃酱菜的。看着菊华吃得很开心,银花眼泪就下来了,她要把剩余的2元1角钱全部留给家里,但被母亲制止了。下个月银华就没有钱坐车回家了,要回家只有来回走路了,至少单程走路,三个多小时也走到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银华最多每月回一次家,而且如果天好,她常常是步行的。
银华的工作是挡车工,即在细纱车间看两台机器。开始由师傅带着工作。刚进车间,换上白大褂,戴上白工作帽,巡走在轰鸣的机器间,看着洁白的细纱像瀑布似地流动,金华感到挺神圣的。但没过半月,金华就感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简单。为了保证纺纱质量,你必须一刻不停地在机器间行走,眼睛紧盯着机器上每根丝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旦发现有一根纱断了,就要马上停机将纱接上。一天工作下来,走得腿肚子酸得抬不起脚,眼睛也看花了。师傅说,别看我们上班就这样走走,有人计算过,我们上八小时班,一天要走20多公里。怪不到银华第一天脚板就有些痛,第二天又发现脚上打起了两个血泡。但银华是个要强的人,她默默地咬牙坚持着。银华的师傅是个很关心人的女同志,按照师傅的吩咐,银华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换上最宽松的布底鞋,一星期后就习惯了。
银华的师傅还是个省劳动模范,她曾创造了一年干普通工人两年活的工作量,她一分钟接断头的纪录打破了全省最高纪录。在这样的师傅传帮带下,银华的工作进步很快。她不怕吃苦,又肯钻研,常常带着废纱到宿舍里练接断头,不到一年,她就能独立工作了。工作刚满两年,工厂举行职工操作比赛,银华的接断头速度竟超过了师傅,大家看着她用右手青葱似的食指一绕,再用拇指和中指飞快地一捻,一个断头就接好了,惹得在场的厂长当场宣布,刘银华提前一年满师结束学徒期,成为正式工人。
说实话,银华在县棉纺厂的工作是很顺利的,每年都能评上先进,除了奖状外,还能奖到一只印着先进工作者的白搪瓷茶缸或一条印着奖字的毛巾。但银华也有烦恼,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工作又好,在一个上千人的棉纺厂显得很突出,平时不光有小伙子找着借口套近乎,还有好多老职工给介绍对象。开始,银华一律回绝,后来经不住有人反复提起,把小伙子说得天花乱坠,银华也有在公园里见过面的,或一起到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但银华都没什么感觉,小伙子都没像介绍人说得那么好,当然也没那么差,反正银华感到都不是自己想找的那种。究竟想找那种,其实银华自己心里也没数。母亲曾提醒过她,像我们这种出身的人家,你找对象的标准不能太高了,只要掌握好三条就可以了,一要出身好点,我们家为了出身吃了多少苦头,二要人老实点,三要小伙子有个正式工作。但银华感到母亲给她定的找对象标准实在太低了。师傅对银华的个人问题也很关心,她对银华说,你现在还年轻,先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师傅到时候一定帮你找个合适的。
有了师傅的这句话,银华也就放心了。
5菊华不平常的出生
菊华是刘二贵的第三个女儿,她比银花小6岁,比金华小11岁,出生时已是1960年了。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当时人们的生活都很贫困。刘家本来盼着能生个儿子,可偏偏又是个女儿,又添了张嘴,菊华的父母都不高兴,实在不想要这个孩子。
菊华出生一个月后,母亲营养不良,心情又不好,一点奶水也没有了。一天下午,只有一些朦胧意识的菊华突然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中,接着喘气都困难起来,菊华挥舞着了小拳头,使劲蹬着腿,但都无济于事,张开嘴喊却发不出声音,反而感到更难受,菊华的头脑渐渐地昏沉起来,冥冥中感到有谁要带她离开这个世界。这时,有个熟悉的脚步声向她走来,但这个脚步声实在走得太慢太慢了。终于一片亮光豁然照来,菊华沉重的呼吸变得轻松。要不是那天下午菊华奶奶无意间进屋取东西,发现了被子底下脸已闷得发青的菊华,菊华就不会有今天了。菊华奶奶对菊华母亲说,“作孽啊!她就是只小猫小狗,也是一条命啊。”等菊华6岁时知道这一切,就对母亲有了记恨,而对奶奶特别亲了。遗憾的是,在菊华7岁那年,奶奶就去世了,人们看到小小年纪的菊华竟哭得非常伤心,都夸菊华懂事,而菊华和家里人都清楚,是奶奶给了菊华第二次生命。
奶奶去世第二年,一个好心的邻居看着刘家带三个孩子太吃力,与菊华同龄的小孩已上学了,菊华还没上学,就把菊华介绍给他一个乡下亲戚领养,说他乡下亲戚家庭条件还可以,只有一个男孩,想要一个女孩,反正你们养着困难,干脆让他家领养算了,让菊华少受些苦,还可以早点上学,你们也好减轻些负担。几天后,菊华真的被领到了乡下,这家大人看领来个这么白白净净的漂亮小姑娘当然非常高兴,也非常喜欢她。当时正是夏天,他们煮了嫩玉米,拿来了甜芦粟,这些都是菊华最爱吃的,让菊华吃个够。菊华感到在乡下很好。不过,这个家里有个比她大5岁的傻哥哥,话都说不大清,看到人只会嘿嘿地傻笑。
菊华在这家人家住了3天,母亲放心不下,赶到乡下看望菊华。母亲看到这家人家有4间很气派的瓦房,屋里摆设也不错,大人对菊华确实很喜欢,感到非常高兴,但一看到那个比菊华大5岁的傻男孩,就不再乐意了,而且很快猜出了这家人领养菊华的真实用意,就是以后给这个傻男孩做妻子。菊华母亲没有点穿他们的真实用意,执意把菊华带回了家,而菊华却大哭着不肯回家,是母亲硬把她带回家的。菊华当时肯定不知道母亲的领回她的目的,反而又给母亲记了一笔恨。我才一个月你要闷死我,现在给了乡下人家,他们对我好好的又要领我回去。所以等菊华逐渐长大,始终跟父母过不去,认为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人,脾气也变得很乖张,什么事情上都跟父母拧着干。其实,母亲自从菊华被奶奶救活,后来又从乡下领回她后,心里一直感到很内疚,对菊华特别好,但菊华并不领情,总是跟母亲对着干,母亲让她朝西,她偏朝东,母亲让她干这活,她偏干别的。而两个姐姐自从知道菊华的身世,也都同情她,看她年纪小,什么都让着她。这样,菊华在这个家里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了。
因为菊华出生晚,自从母亲把她从乡下领回当年,大姐金华高中毕业下乡去了,二姐银华正上初一,菊华也开始上学了。*****并没影响菊华的学业,当时中学不上课了,小学还是上课的,到菊华开始上初中,已到*****后期,所以菊华一直在本镇上到高中。菊华的脑子不笨,但她学习成绩一般,因为她的心思并非都放在学习上。因为人长得漂亮,到了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有不少男生追求她。因为她在家里养成的古怪脾气,在学校里也是一样,不少男生与她谈一段后,都适应不了她惟我独尊的脾气,就和她拜拜了。可菊华根本不在乎和谁分手,因为与一人分手,总会有新的追求者。到高中毕业,菊华落了个“恋爱专家”的绰号,却没有与哪个男生有结果。
6金华与伟杰
大队文艺宣传队是金华下乡第二年春天成立的。因为当时各个大队相继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而且公社和县里要定期组织汇演,哪个宣传队的节目在汇演中得奖,那是所在大队尤其是大队干部很有面子的事。东风大队的李书记是个文艺爱好者,在五十年代合作化运动中是经常上台演出的文艺骨干,所以对成立大队文艺宣传队非常重视,只要宣传队提出要求,尽量予以满足。
东风大队文艺宣传队很快成立了,主要有三帮人组成,一帮是本大队青年文艺骨干,他们是主力,一帮人是来东风大队的插队青年,还有几个老年文艺骨干,是当时五十年代文艺骨干中最年轻的,现在年龄在40岁上下,虽然他们艺术已落伍了,但他们有舞台经验,最主要的是他们依然热心文艺,身体还可以,还可为宣传队把把关,必要时上台扮演个中老年人。火箭生产队就有两男两女四个青年参加宣传队,男的是张保根和陈海明,女的是刘金华和夏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