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3(1)
2刘二贵有三个女儿
刘二贵是刘金华的父亲,他是土生土长的鹤塘镇人。
多少年后,一位叫朱凤鸣的作家曾这样描写过鹤塘镇所处的地理环境:奔腾不息的长江通过日就月将的努力,把上游的泥沙带到下游,冲积成一块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人间天堂”。
刘二贵家祖祖辈辈就生长在这块人称江南鱼米之乡的一隅土地上。
鹤塘镇位于太仓县(从1993年开始已改为太仓市)的中部,一条洋明河东西向穿镇而过,向东一直通往长江口,向西一直通往苏州。鹤塘镇还有向南通往上海,向西通往苏州的公路,到这两个城市都只有50多公里。鹤塘有历史记载是在明成化年间,说是有一位叫王俊的本地有钱人在洋明河畔始建鹤塘市,形成集市,清宣统年间建鹤塘乡,隶属太仓县,后又称鹤塘镇。关于鹤塘镇的来历,有两种具体说法,一是说鹤塘镇的地理形状颇像一只仙鹤,一是说因鹤塘镇老街北侧,有一个鹤塘(大池塘),每年秋冬都有一批北方飞来的候鸟来这里过冬,这些候鸟中有大雁、长颈鹤等,鹤塘镇由此得名。至于第一种说法是否可信,现在已无法考证,因为鹤塘镇的行政区划不要说解放前,就是解放后就划来划去变过很多次,原来的仙鹤状,现在变得连老母鸡都不像了。倒是大多数人信第二种说法。鹤塘镇北侧确实有个大池塘,但年轻人即使中年人都没见过到此过冬的大雁和长颈鹤,只有一些走路颤巍巍的老人说小时候好像见到过。但人们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几年前,一位有些文化素养的镇党委书记在镇**前让人做了一只仙鹤腾飞的雕塑,象征着全镇的经济社会日益腾飞,只可惜在仙鹤的尾部做了几个圆球,像仙鹤下蛋,使实际效果变得不伦不类,生活中哪有一只鹤一边飞翔一边下蛋的。倒是一位个有眼光的外商,在鹤塘镇后面买下了一大片土地,把那个大池塘也圈在内,建了一个小桥流水的公园,颇有苏州园林的意韵。这个外商还在池塘里用白色水泥塑了十多只仙鹤,远远看去就跟真的一样。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在乡镇建公园,游人稀少,有限的门票收入连公园内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别说是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恰逢近几年土地大大升值,这位外商抓住机遇,转手将这块土地卖给了当地一个房产商,狠狠地赚了一笔。这个没有文化的房产商,再也不顾鹤塘的文化传统,赶紧推土填塘,建起一幢幢的商品房,让鹤塘变成了一个永远的传说。
但不管怎么说,鹤塘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谁也抹杀不了,鹤塘镇三里长的石板老街仍保留着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神韵。鹤塘又是物产丰饶,人文荟萃的地方。鹤塘镇古代出过三名进士,两名州府知府,两名七品县官。近现代也出了不少知名人物。影响最大的就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清同治5年即1865年,唐文治出生于鹤塘镇北街静观堂姨母家,6岁开始读书,16岁取秀才,18岁中举人,清光绪18年27岁获进士,历任外务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商部右丞、左侍郎、农工商部尚书等职。他为救国而培育人才,不辞辛劳,先任上海南洋中学监督、校长,接办邮传部实业学校,任监督,还始创中国学校电机工程科。民国9年,他创设无锡国学专修馆,任院长。解放后,他任中国文学院院长。
当然鹤塘镇还有一个知名人物,即出生于本镇新河村的刘世勤,他比唐文治晚一年出生,虽然在文化教育上不能与唐文治相比,但他拥有的财产可让唐文治望尘莫及。他是太仓县的头号大地主。他有田地1.8万亩,占了整个鹤塘镇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他的钱财分别入股太仓利泰纱厂、申新纱厂,还投资开老公茂酱园,办私家钱庄。他家的住宅大合院有正屋三进23间,东西两边厢房10间,另有副厅、义庄多间。厅堂内有民国总统黎元洪、军阀孙传芳、省长陈调元的赠匾题词。解放初,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刘世勤因高额盘剥,转移财产、抗拒缴粮、拉拢干部、民愤极大等罪名被当地**镇压,太仓县人民法庭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彻底清算他的罪行,依法执行枪决。
刘世勤虽然是太仓县头号大地主,如果有人将他想像成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绸缎衣服,家有三房四妾,成天吃着山珍海味,出门坐着轿子,从不下地干活,最多柱着手杖在田埂边指挥长工干活的大财主,那将大错特错。刘世勤的生活其实非常节俭检点,不是出门过节,他平时穿的衣服几乎与长工无异,吃的也很平常,只有一个老婆,不赌不嫖。不是亲眼看到的人可能不会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凭心而论,刘世勤积累这些田地家产也是靠勤俭起家的。那些长工们还记得,刘世勤在世时,农忙时都是跟长工一起下地干活的。他家的子孙吃饭时米粒掉在地上,被他看到了就要骂“败家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或许刘世勤的后代真被他骂声言中了,他们一个个躺在前辈的家业上,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低能儿,而且吃喝嫖赌无所不能。刘世勤的儿子是这样,孙子也是这样。刘世勤看着他的后代这样不争气,知道这样下去,自己的家业早晚要被他们折腾殆尽。于是当儿孙成家后,刘世勤就分给他们一份家产,让他们搬出去独立生活,眼不见为净,言称以后他们日子过得好坏,与他无关。
刘二贵是刘世勤的孙子,准确地说是刘世勤大儿子的第二个儿子。刘二贵被刘世勤“赶”出家门后,在鹤塘镇置了房子,先到上海城隍庙一个百货商行当了几年学徒工,三年满师后,回来在鹤塘镇住宅边上开了个杂货店。货从城隍庙这个百货商行进,开始生意还过得去,时间一长,终究**病又犯了,哪有心思经营小店,自恃在上海见过大世面,虽然娶了个漂亮的老婆,还常常嫖赌得夜不归宿。当然,刘二贵也有他的苦衷。
刘二贵的哥哥叫刘大贵,倒是个安分守己的男子。
父亲自己生活上并不检点,但对大贵、二贵两个儿子要求较严,从小让他们读书识字,不近女色。刘大贵到了成婚年龄,媒婆说媒踏破了门槛,他却一个也不中意,偏偏看上了家里的使唤丫头闵桂娣。对于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父母当然坚决反对。刘大贵几次抗争无效后,竟选择了上吊自杀的道路。谁知比刘大贵小两岁的刘二贵也看上了这个漂亮的丫头,只是在哥哥看上这丫头与父母闹别扭时,没暴露出他的心迹。刘二贵显然比哥哥大胆,不但嘴上跟父母抗争,而且采取了实际行动,当丫头桂娣的肚子已微微隆起,就向父母摊了牌,如果不同意与她成婚,他就要走哥哥的老路。哥哥自杀后,祖父刘世勤把儿子儿媳痛骂了一顿,并抽了他们一人一个大嘴巴。刘二贵的父母哪经得起二儿子这样的要挟(实际刘二贵也只是吓吓父母罢了),如果二儿子重蹈大儿子的覆辙,再被刘世勤打骂是小事,断了刘家的香火才是大事,因此父母只得乖乖投降,遂了刘二贵的心愿。
刘二贵虽然如愿以偿地和闵桂娣结了婚,但令他苦恼的是,他一直盼着妻子能为他生个儿子,但她第一胎生了个女儿,起名叫金华,那正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桂娣第二胎生的倒是儿子,可是出生不到两个月就得出血热夭折了。后来桂娣又连着生了两个女儿银华和菊华,刘二贵再想要个儿子不抱什么希望了。不过,刘二贵的三个女儿后来都出落得一个比一个水灵,成了小镇上三朵艳丽的鲜花,就有人断言,刘二贵这辈子不愁吃喝了。
3金华与保根
那天刘金华在李书记带领下,向张保根家走去。陈伟杰也想送刘金华一起去,被李书记止住了,对他说,你还怕我不认识张保根家的路,还是怕我背不动刘金华的背包?
张保根家所在的火箭生产队(当地老百姓都叫火箭队或火箭小队),位于大队西北一公里处。李书记和刘金华走了大约一刻钟,就来了火箭队的地界。
李书记边走边向刘金华介绍:火箭队只有3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有三个大姓,每个大姓人家的房屋都建在一条河流的南岸,三条河流的南岸,就是火箭队的所有人家。
走过第一条河流的小桥往北,李书记继续介绍:前面这个地方叫张家湾,就是张保根家的地方。你看这条河流西侧向南拐了个弯,所以这个地方被叫做张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