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东北人的二人转情结

第四节 东北人的二人转情结

起源和发展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等!二人转的大俗大雅东北大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暖温带湿润气候,白山黑水,莽林雪海,纵情男女,爱憎分明,演绎着关东起落有致的情歌大弦。关东的二人转以粗口二人转最叫彩,最撩人心扉,男女舞动着彩帕,手持简单的道具,口中舌前舌后音不分的道白,如赵本山的小品逗乐,比赵本山的小品语言更平白,更生动,不隐晦,不遮拦。唱腔一出,浪劲十足。二人转之所以可进大雅大堂,是因为她有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由二人转改编的《嫂子颂》经李娜唱红,十年不衰。“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嫂子借你一壮身板,挡一挡太阳……在大东北,老嫂为母是血缘人伦之外的真情,比爱情更加掏心揪肺的嫂弟之情。能如此荡气回肠地颂扬嫂子,这是孔孟儒学仁义道德的一次松绑,一次更高境界的放大。汉人与关外各民族融合形成的闯关东的性情,被极至地推向宽容的境界。到东北赏玩,无尽的雪源中显露着关东人的热忱。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的直言快语热辣椒,直通通,形身语言不避男女,不设受授不亲之防,搅得你的爱情几欲出炉。“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背着一个胖娃娃……”在东北观景不可放过这道风景,《回娘家》的二人转唱法,地道地唱出苦中作乐的东北人习性,东北人的豁达。夸大其辞地说,在国人人文精神普遍缺失的生存状态下,东北人算是保持人文色彩最丰富的人群。行走天下,此种真切感受唯此唯大。从二人转看东北人的粗犷豁达二人转,曾一度是东北农民的宝贝疙瘩。这两年,它日渐转出了名声,转出了庄稼院,转出了东北三省,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博得了不少都市人的青睐。事实上,早些年,东北人二人转就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并且还获得过金奖,当时的获奖演员就是现在活跃在小品舞台上的潘长江。二人转从雏形发展到今天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比我们称作国粹的京剧还要长上一百年,若是没有当年的徽班进京,那么京剧今天的地位可想而知,会像很多民间艺术一样淹没在民间。而今二人转与很多民间艺术一样在挣扎,再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明天的未来。二人转,既不同于歌舞,也不同于戏剧,更不同于曲艺,是一种有说有唱,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表演,讽刺幽默、针砭时弊、独具特色的艺术模式。它在东北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手段。譬如它就曾宣传过计划生育、近亲不能结婚等,黑龙江的张野就是唱这个出名的。二人转之所以让东北人喜欢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语言与内容来源于生活,它也许就是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也许说的就是你。它是靠着生生不息的创作保证了剧种的生命力。二人转也被称作炕头艺术,场地不限,既可以在庄稼院,也可以在田地间,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演员就是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的这种零距离接触。这样极大地保证了真实与新鲜,参与者乐在其中,所以它才能繁衍到了今天。其实这何尝不是很多艺术的生存方式呢?有人说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中确实含有很多门派的艺术,譬如东北大鼓、太平鼓、河北梆子、民歌小调、莲花落、东北的秧歌等等……在新东北二人转中,不仅仅很多艺术形式得以保存,而且更多、融合了其余的民间艺术,而对二人转的演员要求也更高了,作为一名二人转演员不仅仅要有好嗓子,更重要的是有突出的绝技。这种绝技可以是模仿,可以是其余艺术的形式。其实很多二人转演员都是杂家,他们对于各种接触到的民间艺术形式都能来上一小手。二人转中不少是以丑角来表现的,从中不难看出东北人性格中的粗犷豁达,试问,全国有哪个省敢于自嘲的?现如今的小品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其间又有多少是采用了二人转的形式呢?充其量只是很小的改变。而这一点点笑料就笑翻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其实它们不过是二人转冰山的一角。尤其有些小品,还不如东北人平常开玩笑的语言可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也只有东北才能培育出这样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在发展,过去唱得多,现在说得多,介于二人转与小品之间,其间还不乏歌曲舞蹈,至于二人转以后的艺术形式向哪里发展似乎还说不出,但相信它不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现在很多人了解二人转是因为二人转说黄的比较多。对于这样的说法得是误解,也是应该适当地去理解的。在过去二人转的前身,一男一女的表演形式就被北洋**看作有伤风化,明令禁演过。直到建国后,人民**才把分散的二人转演员组织起来形成了剧团的模式,成为艺术上的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作为从旧社会繁衍生息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难免会带有一些封建社会和旧社会的糟粕,去粗取精,这期间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流传到现在依然会让人听着感动的曲目。至于有些说黄色笑话打人骂人的现象,我们总是指责那些演员,其实我们有没有问问那些观众,是喜欢那些低俗的,还是真正喜欢这门民间艺术呢?没有谁天生下来就喜欢挨打挨骂的,二人转走到今天这一步,更多的应该归咎于我们对这门民间艺术形式的理解和关心不够。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自然是用当前社会的一种现象与风气来作为标尺的,所以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文明的一点。当然,不是想说这样的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而是说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这样的民间艺术,去善待,去理解,去正确地引导。二人转作为民间艺术还会发展下去的,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砺,它只能是越来越好。不要谈俗与雅,看场二人转不会俗到哪里,听场三高演唱会也不会雅到哪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魅力中国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魅力中国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节 东北人的二人转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