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苟延残喘
何执中等宰辅也理解赵佶的憋屈。
本来以为威压大宋百余年的大辽终于土崩瓦解,大宋趁机收复了燕云,赵佶威望高起,直逼太祖,结果金军毁诺南侵,将中原践踏的残破不已,还勒索了千万的赎金,加上一路上抢掠的数百万贯钱粮折返。
这两年的损失大宋已经伤筋动骨。
结果金人还不放过宋庭,还要两百万贯的银钱,难怪赵佶要疯。
须知大宋以往一年不过一千多万贯的财赋收入,还有不少是实物赋税。
现今河东,河北两路,京畿路残破,从两百多万贯的大路变成只有区区几十万贯,京东两路还被秦延占据,现今宋庭的财赋一年能有八百万贯都是苍天保佑了,而且中原各处流民嗷嗷待哺,需用的钱粮没有计数。
如此窘困下,现今金人还要拿走三百万贯,真的有些承受不住了。
但是不给,呵呵,金人此番入寇造成的损失就在眼前,东京都差点失陷了,难道再来一次,那中原真的要沦陷了。
因此众人都是纠结。
赵佶终于咆哮的疲累了,他回到龙案后,杨戟亲自奉上了香茗。
余深看了看赵佶的表情,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王经略手书也言称,金国使臣言称他们收取银钱后还须攻伐秦延所部,为完颜阿离合懑等人报仇,秦延占据京东两路,对东京威胁极大,如果金人和奕州贼厮杀,岂不是我大宋之幸吗,’
余深之意是给了这个钱,好让金人和奕州贼厮杀,两败俱伤是最好的了。
‘只是如此赎买,朝廷脸面何在,’
张商英不满道。
几次三番的赎买已然让大宋中枢丢尽了脸面,此番还要这般做,简直是让人无语。
“秦延占据京东两路,逼得朝中迁都声四起,如此情形下,秦延对朝廷的威胁还在金贼之上,朝廷军力不济的情形下,让金军和奕州贼厮杀,乃是上策。”
邓洵武立即赞成。
他毫不讳言宋军战力不济,打不过就想办法让两个敌人厮杀。
赵佶痛苦无比,宋军战力不济都是托辞了,宋军的战力是太渣了,正因为如此让他这君王颠簸流离,半壁江山蒙尘,其实真不是他这个君王失德。
‘只是这般银钱从哪里来,’
赵佶咬牙道。
他还是心动了,赵佶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毫无底气和决断。
“江南的秋赋足以支撑,此番可是加税不少的,”
余深干巴巴的。
其实他内里清楚,江南加税太多,细民愤怒不已,很多细民破产失去田亩成为流民。
江南如同浸满了火油,一点就着。
只是不从江南拷略还有地方支应这般多的银钱吗。
“那就给,给了吧,”
赵佶灰心丧气道,身子一缩,方才撕心裂肺的吼叫好像从另一个人那里发出的,如今那里只有一个被吓破了肝胆瑟瑟发抖的书生而已。
“只是这般,待得金军和奕州贼大战之时,我军乘机攻伐,夺取京东路和河北为上,”
赵佶念念不忘的还是渔翁得利。
自己没法收复,利用好这个机会是他最大的念想了,也是他恢复国内舆情最好的机会。
赵佶真的不想民间将他和桀纣并列,现今他的名声和桀纣一般不堪。
何执中看着面前他这位帝王,心中极为不耻,真的没有一点中兴之主的模样,只有这般鬼祟的小伎俩。
奈何,这就是大宋的共主,还有何人呢。
金国勒索再次成功,大宋献上赎金又成了定局。
接着众人开始商议迁都之事。
此番迁都朝中议论极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赞同迁都的占了大多数。
上番商议迁都是真宗年间,辽军大举入寇时候的事了,宋军当时接连败绩,朝中惶恐,有不少大臣建言迁都。
但是当时更多的大臣反对,加上真宗御驾亲征,挡住了辽军的攻势,迁都之事不了了之。
但是今日不同,金军这个威胁犹在,比当年辽军为祸更烈。
而京东两路也被逆贼秦延占据,那里离着东京实在是太近了,一个不察,东京变乱就在掣肘之间。
两个大敌虎视眈眈的窥伺中原,大宋抵挡两个猛虎力有未及。
因此此番大部分的朝臣,还有大部分的在野的经略使、转运使以及各地知州都上书建言迁都暂避。
现下的问题就是迁都到哪里的问题。
“如今中原一带残破,益州偏僻,只有建康为宜,”
邓洵武建言道。
他也是看出了赵佶的心思,赵佶内里希望还是在千里外的建康,无他,离得中原远,他放心才是。
余者不在他的考量内。
“不可,建康已然在大江边,距离中原太远,朝廷迁都那里,怕是很多的官员都失去了进取之心,而中原百姓以为朝廷已经将其弃之不顾,更是人心慌乱,只怕是秦延逆贼最为欢喜的,”
张商英当即激烈反对。
他是一个很强硬的反对迁都派,不是建康不合意,哪里都不合其意,在他看来大宋只要迁都南方,中原不是落入金军手中就是奕州贼手中,再无别的可能。
只要国都不迁走,大宋还能经营中原之地,中原还有保存的希望。
原因很简单,东京勾连河东和陕西诸路,如果南迁,这些地方鞭长不及,早晚会动荡开来,或是有异心者自立或是被蛮狄攻取。
赵佶皱眉,他对张商英如此的硬拗十分的不满。
这般臣子以往他就看不上,只知道强硬,不知道妥协,不解圣意,不堪大用,但是谁让东京危急关头,张商英主持了东京防务,因此威望大增呢。
立即拿下张商英不可行,他也只能受着。
“张学士,我大宋怎么可能放弃中原,只说一样,如果失去中原,陕西、河东就此沦陷,益州危矣,那就是失去半壁江山,”
余深反驳道,他以为张商英多虑了。
只是中枢和天子暂避一时而已,
‘陛下,可将建康定为陪都,暂避一时而已,待得王师安定了中原,国都回迁东京就是了,’
余深提出定下陪都,表明朝廷没有放弃中原之意,也好安定天下人心。
赵佶大喜,这个陪都的名号好,让他能卸下极大的压力。
于是,迁都建康已定。
张商英的反对赎金和迁都都没有效果。
张商英返回府中后立即手书辞呈递上,不侍候了。
张商英是郁结在心,在他看来中原在迁都之时就彻底沦陷了,也是对赵佶彻底失望。
张商英的辞呈被赵佶留中不发。
而何执中则是亲自三次上门挽留。
数日后,朝廷公布一个月后开始迁都,同时任命越王赵偲为监国,宰辅张商英为东京留守,一同留守东京,负责中原庶务。
可怜的越王再次成了背锅侠,留守风雨飘摇中的东京城,张商英则是不同,他自请留守,就是为了大宋不丢弃中原和西北。
就此立国百余年的大宋迁都建康,向南迁移,此时此刻其实大宋已然是苟延残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