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球化3.0时期,世界变好了吗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开讲《世界是平的》。
一、世界被碾平的十大动力
那么世界是如何被碾平的呢?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了十个动力。
第一个动力,他认为是政治动力,以1989年11月9号,德国的柏林墙倒塌为标志。
他认为这一天是新世界的开始。柏林墙倒塌了,东西方世界发生的长达40年的意识形态对峙结束了,所以世界终结了。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经济、人才、技术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流动。
所以“世界是平的”的第一大动力是政治动力,是意识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大动力就是互联网经济的崛起。
弗里德曼说,个人电脑、传真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调制解调器的广泛应用,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些都是启动全球信息变革的基本平台。
我想,弗里德曼的这一段话在很多同学听来都非常熟悉。因为确实,就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这个世界上那些原本并不相连的电脑,突然间通过一根电线被连接在了一起,然后电脑上所有的非结构性数据可以进行大规模流通,因此形成了一种信息流。
而互联网信息的连接,造成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行业,从传媒行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到工业制造行业的全面变革。
可以说,在过去的20年,正是互联网的存在,让每一个人超越了自己国家、社群和种族,有机会在信息的意义上达成了自我的重塑。
第三个动力,弗里德曼认为是工作流软件。
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所以我们看到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和资本市场这些经济的基本要素在过去的10多年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在互联网革命之前,不同国家之间的管理软件,公司的管理软件,国家的治理模式,资本市场的运转逻辑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司治理模式、资本市场治理模式长得越来越像。
所以你今天已经很难分别,中国的资本市场、伦敦的金融市场和纽约资本市场在基本逻辑上有多大的区别;我们也很难分别一家中国的500强公司、一家法国的500强公司和一家美国的500强公司,它们在办公软件、管理软件和财务软件上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工作流软件的统一,让所有的组织,从一个政治组织到一个经济组织,它们的共同语言和游戏规则越来越趋于相同。
第四大动力,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叫“上传”。
他说:“在互联网世界中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知识产品和知识平台,比如BBS、维基百科、博客等等。”
在前互联网时代,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由极少数的精英所产生的,然后他们通过广场来传播。所以,谁掌握了精英人士的话语权,谁掌握了广场的控制权,那么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转和意识形态的能力权。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这座知识的金字塔突然间倒塌了。有一个产品叫“维基百科”,也就是,任何一个名词如何被定义,它不再由少数的知识精英来决定。不像当年写《大英百科全书》,由一两个人关在书斋里,他决定什么叫广场、什么叫大厦、什么叫逻辑、什么叫政治、什么叫民主……在维基百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这些名词进行自己的定义,进行争论,最终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下达成某种模糊前提下的共识。
所以弗里德曼说:“这个世界被推平的一个巨大的动力,就是知识产生开始由精英让渡到平民。”
除了冷战结束、互联网经济崛起、工作流软件的统一和上传能力的发达之外,另外一些弗里德曼认为让世界变平的动力还包括外包经济、离岸经营、供应链优化、内包搜索服务和移动办公……
他认为,是这十大动力最终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让这个世界由一个崎岖不平的、互相屏蔽的世界,慢慢变成了一个被碾平的世界。
二、全球化的三次迭代
“全球化”并不是在冷战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名词,它已经发生了100多年。那么,在新的背景下,全球化发生了哪些迭代?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说:“全球化经历了三次迭代。”
第一次迭代叫“全球化的1.0”,它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2.0发生在企业之间,跨国公司产业分工在全球化的布局,推动了新一轮产业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革命的爆发,全球化进入到了3.0迭代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人的合作时期”。
弗里德曼说:“随着颗粒度的越来越小,公民在政治和商业行动上的主动性将越来越大,从而把世界推平。”
这样的景象并不仅仅发生在经济和商业上,并不仅仅发生在维基百科的协作上,发生在博客、微博的诞生上,它同时发生在政治领域。
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土耳其曾经发生过一场军事政变,当时军人占领了总统府,同时控制了首都的电视台和电台。那么在传统的意义上,这场军事政变就成功了。当总统被扣押、新闻媒体被控制,他们就掌握了这个国家的信息发布权。
结果发生的事情是什么?这位土耳其总统躲在自己的总统办公桌下面,开始发推特,他说:“此时此刻有一队军人控制了我的总统府,请人民来拯救我。”
当这些推特被发出以后,整个土耳其首都数以十万计的民众走上了街头,他们反包围了总统府,把那些军人给控制了起来,结果这场政变就被摧毁了。
所以这是互联网带给全球政治格局和信息传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机器、大型公司、军人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开始大规模地减弱。人作为信息的终极节点,越来越发挥出主动性。
三、世界发展的两面性
自从柏林墙倒塌后,全球的知识界出现了两个极端乐观的理论家:
一个是弗朗西斯·福山,他写作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他认为,在政治的意义上,随着冷战结束,全球的意识形态已经统一到了以西方政治文明为主的政治逻辑框架中。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已经终结了。
第二个就是托马斯·弗里德曼。他从经济的角度,特别是互联网对产业经济、信息化革命所带来的穿透力和颠覆力这个角度来证明,福山所谓的历史终结论不但在政治的意义上存在,同时在全球贸易和经济的意义上存在。
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再来重读弗里德曼的这本《世界是平的》,当年的全球第一畅销书,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感慨和体会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我们看到,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谓的信息化革命对全球产业经济的推动和摧毁能力,他所谓的十大动力一一发生了。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度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加。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并没有像他所描述的那么乐观。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会看到,以种族冲突为主的区域性政治冲突事件在不断增加。
弗里德曼提出过的“金拱门理论”,至少在中东地区是破产的。他所谓的“戴尔冲突防范理论”,在今天似乎也并不存在。
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保守主义势力不断增加。即便在美国,今天的特朗普总统也需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建一堵墨西哥墙。
然后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发生了激烈的、在产业到文化政治层面上的冲突,并没有因为戴尔或特斯拉在中国地区建了工厂,美国人就减少了对中国的制裁。
所以从20世纪到21世纪,人类由工业文明时期进入到信息革命时期,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被推平了,但是随着新的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在另外的意义上变得更加崎岖不平了。
关于《世界是平的》的解读就讲到这里了。我是吴晓波,我们下一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