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第10章 蓄势待发
第10章蓄势待发
“普观,今日夕阳西下时分,我听闻喜鹊绕梁急鸣,寺内定有贵客造访,不是是何方人士?”李道子双眼微闭,出声询问。
“师傅有所不知,今日下午确有外人入寺,但并非贵客造访,而是来了三名不速之客。”
“我正为此事而与你商量。”李道子缓缓睁开双眼,眼眸中顿时如一泓幽潭深邃无比,而旋即趋于平淡,显见其个人修为已臻于化境。
只见他继续说道:“我早已料到有此一劫,不想应在今日!”
“师傅难道知道这几人的来历?”
“据服侍我的小沙弥空明的描述,我料定年长者为大唐名将,姓裴名鼎,他随行妇人怀里襁褓中之婴儿,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天纵奇才,这两人皆不可等闲而视之。”
“师傅尚未见过他们,不知何以知之?”
“我与他们曾有一面之缘。半年之前,恰逢我云游长安,远远见城中一府有祥云笼罩,我心甚异之。于是前往拜见,得知原来是大将军裴鼎中年喜得贵子,这裴鼎将军待人宽厚,正借得子佳事广结善缘,进行布施。我借化缘入府探望,见此子相貌清奇可爱,形体根骨奇佳,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料想今后如得指引,此子必成大器。”
“原来如此,依照目前情形观之,这大将军受伤如此之重,必定遭逢劫难,我亦曾探其口风,他们果是被仇家追杀,幸好阴差阳错来我寺暂避,我已经用本寺千年人参玉露膏和九转雪莲丹给予救治,只等慢慢调理数日,伤势定当无碍。”
“你处置极为得当,我很放心,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冥冥中自有天数!”
李道子说了几句偈语,普观思虑片刻,道:“师傅还有何吩咐?”
“你只需再对伤者细心调理,其余不可告知,只因时候未到,佛度有缘人,一切皆有机缘安排。”
“谨遵师傅法谕。”
李道子合上眼帘,不再言语,似已入定,普观方丈屈身合十,恭敬的行了一礼,便轻轻退了出去。
如此一来,裴鼎得千载寺方丈及众僧细心照料,旬月有余,剑伤已然愈合大半。在他养伤期间,更有一些神秘探子沿路打探裴氏消息,这些神秘人也曾进入千载寺试探,只是千载寺众人早已得方丈吩咐,上下一心,守口如瓶,并无半点消息泄露,这些探子无不悻悻而去。
身体的创伤已然渐渐痊愈,而心里的伤痛却一时无法抹去。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裴鼎都忍不住思绪万千,何去何从,他感觉一片茫然:一来自己势单力薄,夫人乃一弱质女流,又有幼子嗷嗷待哺,如果被灰衣人发现蛛丝马迹,那将后患无穷,只得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对灰衣人一伙慢慢察访;二来夫人与孩子亦身处寺庙,多有不便,四海之大,不知归于何处,心下烦恼无比。
思来想去,只得暂且离开,另寻一安身之所,于是,伤好之后,裴鼎毅然决然地告别普观方丈及一干僧众,带着夫人与襁褓中的裴旻,离开了千载寺。
只是离寺之时,普观方丈亲自相送,欲言又止,裴鼎千恩万谢,只言“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便依依不舍的走了。
裴家三口一路谨言慎行,不露行藏。裴鼎左思右想,这些灰衣贼人有备而来,早就把自己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看来蜀中老家是不能回去了,只得想方设法另觅居所。
他们于路走走停停,一日行至太白山脚下,见此地山势巍峨雄壮,人烟稀少而民风淳朴,于是下定决心,与夫人从此在太白山山脚的大榕树边定居下来。
裴鼎与夫人化身为老农与农妇,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只想暂且在此避世隐居,辛勤抚育幼子,指望其早日长大成人,所以在闲时便教其习文练武,打磨淬炼,以待来日裴旻成良质美玉,耀万丈光芒。
时光荏苒,岁月催人,不觉已过十八年矣,真是弹指一挥十八年,岁月如烟,斯人鬓已斑,猛然抬眼,月上弦,当空满天星繁,相对无言,只把杯酒干。
良久,裴鼎才从回忆中缓过神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他定了定神,缓缓起身,回到居住的厢房,从墙角一旧衣箱中搜寻半响,拿出一块看似毫不起眼的布料,珍而重之地摆在裴旻面前。
裴旻定眼看时,只见这是一块灰色绸布,虽然时隔多年,这绸布初见略显陈旧,但依旧看得出丝绸的做工却是极其考究,为上等真丝织就,入手轻而薄、绵而软,且细细的丝线致密结实。
更让裴旻觉得奇怪的是,绸布上有一副残缺的图案,依稀可见是银丝秀成的一颗鹿头,这鹿头有着一对极其漂亮的鹿角,整个图案绣工逼真,在烛光下看起来闪着银光,却透着一丝诡异。
裴旻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不由自主的向父亲投去询问的目光。
裴鼎面色凝重,道:“当年我们突然遇敌,敌人的来龙去脉,我们一无所知,但从其语气来看,并非为财,而是预谋在先,谋而后动,独独只针对于我裴氏。后来,在千载寺伤愈后,我重返事发现场,你山叔已被当地人草草埋葬。而我却发现亭中角落有此残布,想是我等拼死搏斗之际,从灰衣人身上削下,我征战沙场,对江湖中帮派暗记所知不深,不知他们是何门何派。另外,那领头的灰衣人虽蒙着面,矮而胖,但内功深厚,步履沉稳,剑法轻灵,武功怪异,这些年我到处打听,却没有他这一号人物再现江湖。我将这些蛛丝马迹告知于你,你可在行走江湖之时明察暗访,当年血洗裴家是何人所为,以报家仇!”
裴旻双眼噙满泪珠,但十年习武修文,致使他心志坚定,非比常人,虽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强忍着没有掉下一滴。他咬牙道:“生我者,父母也,父母赐我七尺男儿之躯,恩比天高。而山叔以死护得我们周全,对我如同再造之恩,此恩情更是没齿难忘。我一定查明此事真相,誓报此仇!”
裴鼎点点头道:“你明白在你孩提十分,我为何严格要求于你了吧!如果没有几分真正的本领,谈何闯荡江湖?谈何报仇雪恨?”
裴旻道:“父亲一片苦心孤诣,孩儿自小顽劣,不谙世事,此时方豁然开朗,幸得这些年父亲谆谆教诲,孩儿不敢有违,否则将贻误终生!”
裴鼎接着说道“虽然这些年闲暇之余,我四处打探,明察暗访,希望知道当年之事是何人所为,只可惜费尽心思也没有察觉到任何端倪。当年那群灰衣人来无影去无踪,做事十分干净利落。完事之后,他们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一般。”
裴鼎一顿,道:“只不过这两年,江湖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据传没有一个活人见过他们。这个组织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生灵遭噬。这些人的做事手法,与当年我们遇到的陶然亭匪徒一模一样,都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行事缜密,不留痕迹。我怀疑当年之事与这些人有关,如有机会,你可对此详加调查。但江湖上人心叵测,汝凡事须三思而后行,遇事最好慎之又慎,不可鲁莽造次!”
裴旻道:“孩儿谨遵父亲吩咐,就算是大海捞针,我也一定会把当年之事查个水落石出!以祭奠陶然亭变故中遇害的山叔等家人英灵!”
裴鼎接着道:“尽力而为即可,这些年,我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不可强求。但我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咱们习武之人,以德为先,技艺次之。江湖闯荡,义字当先,钱财次之。但也不必过于刚直,过刚易断,过软被欺,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只要心中有正义,一切当可迎刃而解!”
裴旻一边侧耳倾听,一边频频点头,将父亲之言牢记在心。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戎马生涯官至将军,历经无数沧桑,所见人事变迁极多,见识极广,说的话自然十分有道理。
“另外,你利用行走江湖,趁机寻访裴家祖传落日弓与龙泉剑的下落,如能将之寻获,我裴家必定重振雄风。”
裴鼎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嘱咐裴旻道:“这里有书信一封。你如遇困难,可前往都城长安。当年我有一位生死之交,也是裴姓,名墩复,在长安城任皇帝的贴身千牛卫,你可前往投靠,想来他必全力助你!”
裴鼎抽出书信,轻抖打开,只见信上用刚健有力的字写道:
“敦复吾兄:
见信如晤。当年我急归故里,吾兄城外十里长亭相送,情深意笃,依依惜别之情,至今历历在目。与吾兄匆匆一别,十八载岁月倥偬而过,想必吾兄康健如昔。想当年你我戎马半生,惺惺相惜,义结金兰,互寄生死,此情此景,甚念!甚念!
今有吾子裴旻,甫入江湖,世事危恶,必逢坎坷,如其遇危难,我叮嘱其前往来投汝处,吾子即汝之子,请看吾面,早晚看觑,愚兄自当万谢。书不尽言,内中事宜,自有犬子转述。
如有闲暇,我亦会亲往你处拜访,与兄重逢日,把酒言欢时。”
落款为:裴鼎亲书。
裴旻小心翼翼的把信纳入包袱之中。
是夜,裴家父子促膝长谈,不觉已闻鸡鸣,遂匆匆睡下,裴旻却是辗转反侧,不能入眠,鹿角的影子萦绕脑海,挥之不去,一夜之间,一个懵懂的乡间少年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许多。
正是:
遭劫遇贵人,高僧再造恩。
血海深仇里,一切皆有因。
主人公初入江湖,离奇际遇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