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第1章 世外桃源
话说华夏大唐时期,裴家世代为将,且名将辈出,其中有诸如裴仁基、裴行俨、裴行俭等辈,无一不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将,这些裴家将南征北战,浴血杀敌,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而时至开元年间,适逢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理政,他重用贤人,励精图治,以致国家富庶,万国来朝,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兵甲入库,马放南山,那些裴家将也大都渐渐隐于山泽之间,不知所踪。
白云苍狗,悠忽而过,此时正当唐开元中期,玄宗皇帝自从拥得杨贵妃这美人归后,渐渐纵情声色,不理朝政。
长安城外,遥遥望去,巨大的秦岭山脉横贯东西,连绵起伏,逶迤险峻,高不可攀,尤其是秦岭主峰中有一山,更是如利剑般直插云霄,据先辈传闻,有天上金星之精华坠于此山中,落地后化为若干有若美玉的白色石头,这些石头并时时伴随有紫气升腾,当地先人便以为此地曾是太白金星临凡之处,故该山得名太白。
太白山一带常年青翠葱茏,林木茂盛,鸟雀成群,物种繁多,植被天成,一切天然而无任何雕饰。大山的附近,历来被认为是人杰地灵之地,风景优美,却人迹罕至,恍若世外桃源。
一只顶着高高鹿角的雄性梅花鹿骄傲的在林中踱着优雅的步子,它偶尔垂头啃食地上的嫩草,又时不时抬头四处张望,傲睨自若,它的双眸如此深邃,如一汪清泉,楚楚可怜中又不乏机警之色,显得那样端庄而美丽,悠闲而自在。
它浑身散发出雄性的魅力,正在等待着美丽的雌性梅花鹿的到来。
然而,它却不知危机就在眼前。
突然,“嗖”的一声,一支长箭不知从何处呼啸而来!
梅花鹿猛然惊觉,它本能的往前一窜,但仍没有能够逃脱厄运,长箭已瞬间贯穿了它光滑的颈部,鲜血从它颈上汩汩流出,它惊慌失措,奋力往树丛中窜了几步,没跑出多远,它前腿一软,挣扎了几下亦无济于事,浑身瘫软跌倒在了草丛中,它鼻中呼呼喘着粗气,四腿微微动弹,却已无力站起,似乎知道自己命数将尽,它的眼中不知不觉已流出两行泪来。
一个身披兽皮的中年猎人从隐蔽处一跃而出,他眼露精光,手执铁叉,身背弓箭,看着倒在地上那美丽而肥壮的梅花鹿,他颔首微笑,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得意之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丛林自然法则。
太白山脚下,一条小河从远方潺潺而来,河面时而宽时而窄,河水时而深时而浅,它如玉带一般从太白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前蜿蜒而过,又叮咚欢腾着终年不息向东流去。
时值盛夏,清澈透底的小河里,大大小小的鱼儿成群结队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来游去。
小河之畔,满是一大片一大片茂盛而绿油油的青草,又或是一片片的沙滩,滩上金黄的沙子柔软无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沙滩上又夹杂着奇形怪状、各式花纹的鹅卵石,这些石头伴随水的且歌且舞,都是经过长途跋涉才躺在这沙滩上,他们被磨去了岁月的棱角,变得圆润而完美。
而在小河的对岸,放眼望去,一块块肥沃的梯田铺在眼前,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稻谷长势喜人,如若风调雨顺,今年必定又是一个好年成。
河堤上,一排排或大或小的柳树在微风中轻扬着秀发,在河岸边形成了一片浓阴。
“哞……”
在柳树的影子里,远远的缓缓踱过来一头肥大的水牛,这牛儿摇晃着一对巨大的犄角,不停的用大耳朵和牛尾巴驱赶着身边那些嗡嗡乱窜的讨厌的牛蝇。
那肥壮的牛身上,横骑着一位七八岁的少年郎,只见那小子生得虎头虎脑,剑眉朗目,光溜溜的脑袋上留着一绺“锅盖”,炎炎夏日,他上着鸳鸯肚兜,下套粗布短裤,光着脚丫,皮肤被毒辣的太阳晒得黝黑而透着红光。
那少年轻拍牛背,老牛识路,向河边优哉游哉地走去,不一会儿,小河近在眼前,水牛看到河水近在咫尺,幸许是渴得厉害,这粗壮的家伙立刻撒开四蹄飞快的跑了起来。
放牛的少年紧紧拉住手中牛绳,奋力止住牛的奔势,而后,他麻利的溜下牛背,把牛牵到河边喂了个饱,再在柳荫中寻得一棵粗如儿臂的柳树,把牛绳往树上一拴,便急不可待的朝河边飞奔而去。
哗啦啦一阵水声,小河里冒出几颗湿漉漉的小脑袋,几个同样皮肤黝黑的光溜溜的小身子随之露了出来,这几个小家伙伸手一抹满脸的水珠,在水中连连招手,齐声叫到:“小旻(mín),我们在这儿,你怎么这么慢呀,我们都等你好久了,快来呀!”
岸上的少年闻声喜出望外,他一边欢呼着答应,一边跑一边脱衣,一副猴急之状。等跑到河沿上时,他身上已脱得一丝不挂,他双臂一摆,光溜溜的身子一个鱼跃之势,“咚”的一声扑向水面,钻入水中,入水动作十分麻利,水面上随之激起四方飞溅的浪花。
稍过片刻,离入水处五六丈开外的水面上,钻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脑袋,他用手抹抹脸上的水珠,站在齐腰身的河水中呵呵的笑着。
其他同伴见状,挥动手脚纷纷向他游去,河里,顿时欢笑一片。几个孩子一会儿比赛潜水,一会儿比赛狗刨,一会儿比赛仰泳,亦或打水仗、摸鱼儿、捉螃蟹,玩得是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这段小河也被他们搅得有些浑浊。
直至晌午时分,日当正午,阳光慢慢变得有些毒辣起来,小旻这才与小伙伴们依依惜别,爬上岸来,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家中走去。
那是一座四合小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院内只有左中右三连排低矮的房屋,屋子木头为墙,青瓦为盖,左为厢房,中为堂屋和院坝,右为厨房与柴房,土墙四面合围,整个小院朴实无华而又干净整洁,一看便知主人勤于洒扫。
几棵梨树围着前院的院墙井然有序的排列,这些梨树都是碗口般粗细,高三两丈,分左中右排列,显见是同时为人所栽培,知了栖息于梨树之上,大声高歌,清风徐来,梨叶沙沙,时而露出梨树上一个个尚未成熟的青色秤砣形梨儿,一切显得如此美不胜收,悠然恬静。
小院不远处,有一条小水渠从旁流过,汇入了小河中。一条从大路上接下来的小路跨过小水渠上的石板桥,经过梨树边,延伸进了小院中。
小院内,不时有悠悠的琴声传出,这在乡下可不多见,琴声叮叮咚咚,悠扬悦耳,中间又时而夹杂着一丝丝的忧郁。
不大的小院中,地面由一块块不规则的青石板铺就,平整而朴素,整个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
院子里东北方的角落里有一棵巨大的榕树,它长得粗如水桶,枝繁叶茂,树冠伸展,亭亭如车盖。如此盛夏,正午毒辣的阳光照在院中,一支支光剑拼命从树上透隙而过,留下地上斑斑点点。
大榕树下,摆有一张簸箕般大的石制圆桌,这可是用一整块天然平整的石头凿刻而成,配上环绕桌边的四只圆鼓形石凳,不消说,树下正是纳凉的绝佳之地。
从右侧屋里走出一位妇人,但见她头挽髻,腰围裙,慈眉善目,青丝微白,虽着粗布衣裙,但干净整洁,素雅大方,气质贤德。
只见妇人将手里圆木托盘中的几样农家时令小菜在石桌上依次摆出:清炒小白菜、油煎四季豆、红烧马铃薯、绿豆南瓜汤等。虽然菜式有些简朴,但想来是选自自家菜圃中的食材,经过妇人精心烧制,几样小菜皆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这时,小旻推门而入,懒洋洋的朝院中喊道:“妈,我回来了,饭好了没有?”
妇人见了他,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向他招招手,亲昵地唤道:“旻儿,这么大热天,又到哪里顽皮了?你一早就出去放牛,那牛可放饱了没?”
可以清晰的看到,她的整个手掌布满了一些粗糙的老茧,幸许是常年料理家务,幸许是常年抚琴所致,又幸许兼而有之。
小旻随口应道:“牛早就吃饱了,天这么热,我已经把它系在河边的大柳林里了。”
妇人微笑道:“饿了吧,饭已经做好了,快去叫你的阿爹出来一起吃饭吧!”
小旻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半日里上山放牛,漫山遍野都是他们的脚印;下河游泳,河水也被他们搅得昏天黑地。如此一味尽情游玩,他早已累得四肢乏力,饥肠辘辘,于是,他又懒洋洋的朝堂屋的方向叫一声“阿爹,吃饭了!”便一屁股坐上石凳,迫不及待地自己先捧起饭碗大块朵颐。
此时,从堂屋中走出一名约莫五十上下的老者,他国字脸,八字须,双目炯炯有神,身材魁梧,威风凛凛,而衣着却与平常农夫无异,只见他身着青布衣,头系方巾,腰系皂丝绦,脚踏千层底,此时,他从堂屋大门处缓步而出,见小旻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不禁莞尔,半噌道:“你这孩子,整日贪玩,慢点吃,小心噎着!”
老者随即笑眯眯的坐到一旁,一家三口围坐着石桌用起了午饭,妇人不停的往小旻碗里夹菜,连自己也顾不上了。
家和万事兴,这一家人就这样在太白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不过,从此以后,本文的主人公将开启另外一种人生。
真是:
乡村牧牛小少年,自小住在太白山。
父慈母爱生活安,逍遥不谙世事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