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独断专行

第35章 独断专行

大良造,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卫鞅变法之后,卫鞅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以大良造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

这个位置相当于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其之重要?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虽然也是一个大国,但是其官制却相对比较落后,几乎还是一种部族式的管理制度,这跟秦国的发展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早期的秦国几乎就是一个部落,而后是在与少数民族的作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老秦人得以成为一个国家,则是因为周王室内乱,周平王求助秦国出兵平乱,才因功立国。

因为秦国以军武立国,这就使得秦国形成了军政一体的局面,老秦人管理国家的方式虽然汲取了周王室的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仍然是简单而笼统。

以秦国的国君为核心,再确立左右两个庶长,就形成了最高的决策机关。对于下属的官职划分,也是千奇百怪,甚至每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叫法和称谓。

由此,秦孝公任用卫鞅主导变法,在升级秦国的生产力的同时,孝公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改革秦国的官制的!

卫鞅一入秦,就被孝公任命为左庶长。

这个左右庶长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左右丞相。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人们是以左为尊,因此卫鞅的这个职务,实质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

然而仅仅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却并非秦孝公的终点,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向东方六国学习,在秦朝实施相邦制度。

相邦统筹国内事务,国君负责外交、军事以及官员的任免,将国君从冗余的内部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才是秦孝公的最终目的。

秦君驷一直想完全效仿于中原的先进的官制,亦或是搬出后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套用到秦国的身上。奈何,威望不足,秦君驷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要触犯一部分大臣的利益,继而引发朝野上下的恐慌。

等到接过大良造之印,老甘龙拜谢秦君驷,又慢悠悠地道:“君上,老臣有事启奏。”

“请讲。”

终于来了!

老甘龙垂手道:“老臣年事已高,心力已经大不如前,为大良造,掌秦国之军政大事,恐力不从心,有负于君上之重托,误及国事。是故,老臣提议,君上重置大庶长一职,协助君上处理政务与军务!”

闻言,群臣都是一脸惊色,似景监、王轼等人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老甘龙是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分大良造之权柄,欲扶持杜挚?公孙贾?

“善。”

秦君驷想都没想就批准,又道:“老太师可有人选举荐?”

重头戏来了!

群臣都竖起耳朵。

“君上,老臣以为,公子疾自幼聪慧,有治国安邦之才,可为大庶长!”

“什么?”群臣顿时一片哗然。

开什么玩笑?

让嬴疾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担任大庶长?

“君上,万万不可!”

王轼忍不住跳出来反对道:“公子疾虽颇有才干,然年纪轻轻,资历尚浅,恐无法托付重任!”

“正是!”景监亦是朗声道:“君上,朝堂诸公,二三子皆非碌碌无为之徒,尸位素餐之辈,君上不可舍弃能干之群臣,而任用未及弱冠之年的公子疾啊!”

“景监大人所言极是!君上,臣附议!”

“君上,大庶长之位,职责重大,切不可草率任命!”

“君上三思!”

“臣附议!”

一众新法派的大臣都站出来反对。

秦君驷扫视一眼,朝堂之上,几乎三分之一的大臣都在反对,剩下的,不是在观望,就是跟着老甘龙准备一起发难。

不必秦君驷说话,上大夫杜挚就出列道:“君上,臣以为老太师所言极是。君上若是启用公子疾为大庶长,不是任人唯亲,而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公子疾的才能,二三子是有目共睹的,不过是协助君上处理军政要务,这有何难?”

“公子疾实在是太过年轻了!”王轼嚷道。

“年轻?”杜挚不屑地嗤笑一声,说道:“年轻就不能居于高位吗?国家何以兴旺发达?无非是人人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公子疾出身公族,是为孝公之子,君上之弟,又有才干,担任大庶长有何不可?”

随即,新法派与保守派的大臣就开始争吵起来,唾沫横飞,喋喋不休,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又在扯皮!

“够了!”秦君驷拍案而起,叱道:“尔等当朝堂是什么地方?是尔等能撒泼打诨的地方吗?要争吵,去外面争吵,寡人权当没看见!”

“君上息怒!”群臣山呼道。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秦君驷又坐到主位上,冷着脸,沉声道:“公子疾确有才干,又是孝公之子,宗室之嫡系。着,公子疾升任大庶长,协助寡人处理军政要务。”

“臣,遵命!”一直在冷眼旁观的嬴疾,终于站了出来,叩头谢恩。

就在群臣以为这次的风波告一段落之时,已经担任大良造的老甘龙又缓缓的站出来,垂手道:“君上,老臣有事启奏。”

“请讲。”

“宫中的卫尉之位,空悬已久。老臣以为,公子华智勇双全,对于君上更是忠心耿耿,可为卫尉,掌宫廷警卫!”

“什么?不可!万万不可!”王轼又跳出来反对。

但秦君驷已经十分厌恶这种毫无营养的廷议,故而决定独断专行一次。

秦君驷大手一挥,喝道:“寡人准奏!”

“君上!”群臣都是十分不情不愿的。

这一回的廷议,以甘龙、杜挚为首的保守派大臣可谓是志得意满,神采飞扬的。君上显然是站到他们这一边的,看来处死卫鞅,秦国废止卫鞅之法的日子,不远矣!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景监、王轼等新法派的大臣。

看见秦君驷好似已经与保守派的大臣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他们都不禁生了退隐之心,脸上更像是死了爹娘一般,愁云惨淡,如丧考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雄起吧大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雄起吧大秦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独断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