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团圆年
夫妻两个坐在田地边上,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地里郁郁葱葱的小白菜,心里无比的踏实。
其实陶叶的生意规模,现在已经不及从前了,几个女儿出嫁,她给了铺子和生意做陪嫁,大儿子初一分出去单过,她也给了一些生意,让初一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毕竟初一现在已经是亲王了,还有一部分如今完全交给初二打理,以后也准备留给初二,毕竟初二是将来的一家之主,手里没有生财的玩意儿,那他以后也不好立足。
再有是两个女儿晚晚晨晨,她也给了一些生意,就是谢七七只给了金银,因为她是太子侧妃,嫁到皇家,自然是天家的儿媳,这些生意她以后用不上。
陶叶如今给她的不过是自己手里的一些分红,只等以后太子继位,这些分红就不给她了,因为到时候她就用不上了。
还有三儿子重阳,他年前刚刚娶亲,如今又是二品大员,自己也搬出去住了,陶叶也给了他一些生意。
现在留在陶叶手里的生意,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这其中的一部分她准备留给四儿子冬至,给冬至安身立命的本钱。
还有一部分会给小女儿芽儿做陪嫁。
虽然她和谢承初开玩笑,说要把小闺女留在身边,可谁都知道,上门女婿没几个有真本事的,与其矮个子里挑高个,陶叶还不如让小闺女嫁出去。
剩下的最后一部分生意,陶叶准备留下来和谢承初养老,等他们两人老死以后,就留给初二,毕竟初二还守着谢家的根。
这是初二应得的东西,面对陶叶如此公正的安排,孩子们没有任何意见,而且陶叶宝库里的东西,将来也会留给初二,到时候赏给谢家的子孙后代。
当然了这已经不是陶叶和谢承初能操心的了,她们从白手起家,变成现在儿孙满堂,她们已经很知足了。
坐了一会儿,陶叶忽然高兴的转过来看着谢承初。
“今年萨歌……也就是陶柳,她写信回来了,说是要带着家里人回来和我们过年,还有我大姐梅花,也会回来过年的。
我爹和我娘说不来前头了,她们腿脚不好,加上那边元宝也带着一家子回来看他们,除夕就不跟我们一块儿了。
让我们自己带着孩子们过年,说起来时间过得真快,我只记得才和你成亲,怎么一转眼,我都做人家祖母了。”
陶叶说完就笑了起来,的确四十几岁做祖母的其实不少,毕竟这是在古代,要是放在现代,她还只是个壮年女性。
谢承初微微一笑。
“我可没觉得你老了,在我眼里,你和刚成亲的时候一样漂亮,一样那么招人喜欢。”
陶叶的脸忽然一红,拍了拍谢承初的大腿。
“没正经,你赶紧回去洗一洗,待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你满裤腿的泥,叫孙子们看见了非得笑话你。”
谢承初哈哈一笑。
“我谢家的子孙,谁敢笑话我?谁要笑话我,今年冬天就别吃,他们爷爷种的小白菜。”
陶叶噗嗤一笑,戳了戳谢承初的脑门。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是吧?赶紧洗一洗,待会儿咱们家初一该带着你那公主儿媳回来了。”
谢承初点点头,这才拉起陶叶的手往屋子里去了,初一娶的是太子的女儿,那时候太子的女儿只是个郡主,嫁给初一以后,也是以谢家儿媳自居。
后来她父亲太子继位,做了现在的皇帝,她就变成了公主,因为是婚后才封的公主,所以她没有公主府,反而是初一在军队里卓有功勋,后来因为她的原因受封亲王,这可是本朝第一个异性亲王。
可见皇帝对谢家十分优待。
初二如今是世子,本人也在朝廷做了一品大员,陶叶伺候谢承初洗漱完了,初二才下朝回来。
见父母都已经收拾妥当,初二行了一礼。
“儿子祝爹娘新春快乐,给您两位拜年了。”
初二现在还住在家里,因为他要继承爵位,所以自然不能搬出去。
陶叶和谢承初笑眯眯的把儿子拉起来,塞了一个红包道。
“给你给你,春节快乐,一会儿等你哥哥弟弟妹妹们回来了,爹娘的红包就发不过来了。”
初二笑了笑,跟着爹娘进了屋,他娶的是现如今尚书大人的千金,也算是名门闺秀,对陶叶谢承初很是孝顺。
这个儿媳深得陶叶喜欢,因为她不光聪明,还大度有思想,初二有几个妾室,全都被儿媳收拾得服服帖帖,公爵府后院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乱子,孩子们也都和睦友爱。
不光如此,这位世子夫人,还和陶叶商议,在家里兴办了私塾,这是谢家的私塾,专门教导谢家的子弟。
她还把谢家子孙都接到府上来上学,男孩们上私塾,女孩儿们就上女学堂,请的先生也是女先生。
一来可以让陶叶和谢承初,随时随地看到所有的孙子孙女们,二来孩子们不用出门去上学,自然安全很多。
现在就连谢承初和陶叶最小的女儿芽儿,也在女学里面上学呢,这会儿她还没有下学,所以家里很安静。
谢承初是个很会装样子的人,在孙子们面前向来很严厉,可孙女们却都觉得他慈爱,因为陶叶说了。
女孩儿就得娇养,男孩就得贱养,省得孩子们长大学得骄奢淫逸。
陆陆续续的孩子们都回来了,看着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进了门,陶叶和谢承初手拉着手,站在大门外,吩咐下人们放鞭炮。
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屋内外一片欢声笑语。
陶叶最小的女儿站在她的旁边,伸手拉住娘亲的手,脸上全是笑意。
她是最像陶叶的一个女儿,不光模样像,就连脾气秉性也很像。
放过鞭炮以后,大家就入座,准备开始吃饭。
陶叶和谢承初,带着儿子女儿,以及媳妇女婿们坐了一大桌子。
除了谢七七没有来,其余的孩子们都已经到了,一共十四个人,坐了一个大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