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遇事能前知
第967章遇事能前知
“是啊是啊!流泉,你快些说嘛!”
尚白风看得出来对于了解这个“百源先生”的事情,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将自己的身体坐的很是端正,双手扶在课桌上,就差隔着桌子将自己的头伸到谢流云的跟前来听他讲话了。
“好!好!好!”
谢流云看着黄寒涵和尚白风两人急切的模样,笑着伸出右手轻轻向下摆着,连说了三个“好”字来安抚他们的情绪。
“寒烟,白鹤,你们沉住气,莫要着急。在说出那段话之前,我还是要给你们普及一下有关‘百源先生’的知识的。
首先,我需要你们记住的一点是,这《宋史》中对‘百源先生’是有句评语的,即‘遇事能前知’,这可是不多见的一句评语,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
这不是一句虚言,等我说出那段话之后,你们应该就会对‘百源先生’的神奇之处,有所体会了。
其次,我想让你们知道的一个知识点是,《宋史·道学传一·邵雍》中记载,宋代的大儒程颢称‘百源先生’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学’,意在指其学识是囊括中华学术之精华,其旨在‘归在于内,足以资休养,而外足以经世’的。
你们两人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刚才铭公也提到过的,对‘百源先生’的这个‘内圣外王’的评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谢流云很是能沉得住气,即便是知道黄寒涵和尚白风两人是在着急,却还是有条不紊的给他们两人做着相关知识的解释,甚至是针对其中的情况,向他们进行提问,要求他们来解答。
对于这个问题,尚白风是没法来解答的,他确实是不知道这何为“内圣外王”,就连这个词也是刚从雍铭嘴里听到的,之前他听都没有听过。
所以,他自然而然的看向了黄寒涵,看她能否来就这个问题来做回答。
“流泉,你先把‘百源先生’所说的话给我们讲一下嘛!我保证,你讲完了,我就来解答这‘内圣外王’的字词意思,可以吗?”
黄寒涵意图跟谢流云就此情况来进行协商,想先来听听这个“百源先生”究竟是说了怎样的话,居然会让谢流云如此的推崇。
她当然也知道雍铭一定是知道这段话的,只是她不好跟雍铭开口来相问,这也是不合道理的做法。
哪有见谢流云不说出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时,就自顾自的去转向询问在场的旁人的道理呢?
这样的做法,就是对谢流云的不尊重,是忽视他人的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所以,黄寒涵选择同谢流云进行协商,期望能先听一下这个“百源先生”究竟说了什么关于“时间”的精辟言论,以飨解自己的好奇之心。
然后,她再就“内圣外王”的含义,来进行解答。
她觉得在彼此交流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时,这样做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此,黄寒涵在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觉得谢流云肯定是能同意自己的这个提议的。
然而,谢流云直接是摇摇头,丝毫没有顾及黄寒涵殷切的眼神,对她的建议给予了拒绝。
见此情景,黄寒涵虽然是失望的,但也并不怎么是气馁和生气的。
她知道谢流云就是这个脾气,有着自己处事时所要坚持的原则,一旦做了决定之后,除非你能提出他所不能拒绝的理由,否则他是不会轻易就妥协,而做出改变的。
黄寒涵很是能接受自己被谢流云拒绝的这个结果,觉得自己只能是按照谢流云的要求,先来就“内圣外王”这个词的意思来做解答了。
于是,黄寒涵清了清自己的嗓子,说道:“流泉,那你可听好了,我现在就来解释这何为‘内圣外王’。”
“好啊!我这就洗耳恭听你的解说。白鹤,看你的情形,应是不懂这个词的意思,那就要认真仔细的听好寒烟所说的话。
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得事后要去找寒烟认真请教,以彻底弄明白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出现所来的渊源。”
谢流云在回应着黄寒涵的同时,也对尚白风做着要其认真听讲的叮嘱,显然他是很关心尚白风的成长进步的。
等谢流云说话的时候,黄寒涵就拿起桌上的水杯,喝着温热的水,也整理着自己的语言,准备用最简练的语言,最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说“内圣外王”。
她可不想在后面的时间里,因为这个词而被尚白风缠磨讨教,牵扯自己的精力。
虽然,她不讨厌尚白风,但毕竟被一个大自己才是两岁的男孩子围在自己身边,还是会有些烦的。
这若是自己喜欢的人还好,正好是一个能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
但尚白风在黄寒涵的眼里,却如同是自己的弟弟一般,感觉他很多方面还不如自己懂事。
这也许就是女孩子在面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的时候,所持的一个有趣的心态吧?
在喝了几口水之后,黄寒涵将水杯放下,但她的双手并没有离开水杯,而是握着水杯,用以暖着自己的双手。
她将自己的两只胳膊搭在桌子上,身体靠在桌子上,看着谢流云说道:“这里所说的‘圣’,非神圣或是圣灵之意,而指的是个人的内在修养,正其心,诚其意,对自我内心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改造。
而‘王’在此处,也非君王或是姓氏之意,主要强调的是个人修养于外在的体现,是通过修行后所表现出来的实施自己治世理想与抱负的状态。
是故,所谓的‘内圣外王’,意思就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在到达一个高度之后,由内而外的一个对外界的影响拓展。
从孔子开创的原始儒学到汉代的政治儒学,再从宋明理学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儒学对各种概念的诠释在变,但始终未脱‘内圣外王’的修身方式和政治理想,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内圣外王’作为儒家之人毕生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为历代贤士大夫所尊奉。
‘百源先生’能得到与他同时代的位列‘北宋五子’的大儒程颢的这个评价,真是证明了他的不一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