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扬州之战(1)

第835章 扬州之战(1)

赵权总算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

哪怕跟贾似道有不错的私交,但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还是会把他当作南宋最大的奸臣来看待,而且还是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可是,这么多年来,看着他一步步的成长与努力。看着他在前线领军奋战,看着他努力治理朝政,看着他为宋国而殚精竭虑。

毛病,当然有一大堆。比如贪恋权势与富贵,得罪了无数的宋国文臣武将。

贪图荣华富贵,这是人之常情,并非大过。因为改革而得罪权贵,这最多只能算是能力上有所不足。可是,若说贾似道卖国求荣,赵权细细地想了一番,却终于没能找到贾似道与此有关的行径。

贾似道兵败丁家洲之后,谩骂之声不绝于临安。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斥其损兵折将,而引发临安的危机。

至于后世所流传的各种恶行,包括生活糜烂、怠于政事;置宋国安危于不顾;每日留连于葛岭私第之中,取娼尼美色为妾,日夜淫乐;好赌、喜斗蟋蟀;嗜古玩,甚至为了得到余玠随葬的一根玉带而掘坟开棺;杀妾兄、割美少年之头颅;利用打算法在军中打击异己;利用公田法侵吞平民家产;鄂州之战时与忽必烈私下议和;还对度宗隐瞒前线战事。

这些罪状,大多源于方回的“十可斩之疏”。

这位方回,凭着此疏,受任严州知府。元兵前锋刚到严州城下,便望风而降,成为了元国的建德路总管。

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节操的文人,带偏了自己对贾似道的看法?

“属下以为——”刘秉忠继续侃侃而谈:“当下,还是要以大权国为主,按既定的军事策略,不要受贾似道所影响,轻易派遣大军急促南下。”

“民心呢?”梁申忍不住问道:“若是大权国退缩,宋国民心将会为忽必烈所用。”

战争,一靠军队二靠经济,第三靠的便是民心所向。

忽必烈抛弃中原,中原的百姓恨之入骨。但是被他劫掠南下的百多万百姓,随着战事的进展,对于忽必烈的态度却开始发生着奇怪的变化。

有了立足之处,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还有远胜于之前的财产。甚至还拥有了可以奴役的宋人。死去的人太多,习惯之后,便没人将这些死者放于心上。活下的,都尝到了如蒙古人一样从战争中带来的好处。

既然不能反抗,就得学会享受。这也许是数千年以来,生活在这片国土上人们的常态。

除了真定的一些汉军在史家的鼓动之下,陆陆续续逃离返回真定。余下之人,开始重新拥护忽必烈,拥护他这这种灭绝性战争方式。

不得不说,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不仅狠辣果决,而且是个玩弄民心的绝对高手。

以他的手段,再给他两三年的时间,彻底收拢被侵占之地的民心,并非难事。

“而且,临安面临重兵攻城,此时大权国军队袖手旁观,会不会给宋人留下唯利是图的印象?”

“大权国数次欲与宋国结盟遭拒,宋国哪怕灭亡于忽必烈之手,也是咎由自取。当然,现在谈责任没有意义,如果我们愿意与忽必烈划江而治,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是,显然不行。与忽必烈或早或迟,终于有一战。贾似道也许正是看中这一点,才会以储君之位相诱。”

“但是,现在大举出兵,无论部队的彼此策应、粮草的供应,都是个极大的问题。”

“而且,还得防备宋人在背后使绊子!”侍其轴突然冷冷说道。

赵权竦然而惊。

这又是自己没有认真考虑过的一个问题。

宋人对于大权国,虽然并未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有多少好感。自己在心底深处,觉得宋国人应当是自己的同胞,宋人会有这样的认同感吗?

赵权叹了口气,他不得不承认,从个人的权谋计策以及大局能力的掌控方面,自己与忽必烈、贾似道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还好,自己的优势同样是他们两个所不具备的。比如重视经济规律、商业运营、科学技术、法制建设、海域扩张,以及围绕这些重点领域而培养出的大量实用型人才。

最关键的是,自己拥有一个团队,一个足以睥睨元国与宋国高官的团队。这才是赵权有信心对抗元国、降服宋国的最大依仗!

“出兵,还是要出的!”赵权用缓慢而坚定的语气说道:“不过,不可能让大兵全线压上,而是要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尽可能地做到扬长避短,并避免陷入与平民百姓作战的泥淖之中。”

赵权既然定了调子,众人便停下了争论。接下去,就是该如何调整出兵,如何做好前线部队之间的策应,如何做好后勤军需与粮草的供应。

春四月,大权国正规军第一次踏足淮水以南区域。

承担南下第一战的,是刚刚完成改编的黄淮野战军。

这支队伍的主力,是高丽野战军,这也是大权国最早成立的野战军之一。其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剿杀高丽群山中,几乎无处不在的盗匪。

高丽被划分为平壤省与萁国之后,在平壤省高官王栖梧与萁国国相刘秉忠的铁腕治理之下,匪乱已经基本被扑灭,完成使命的高丽野战军,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部分战兵退役转为地方武官,部分被转至他野战军,剩下的七千余人整编为黄淮野战军第一师,师长为洪福源之子,洪茶丘。

第二师兵力,来自海州守军黎青阳一部,一万余人通过考核的不足五千。由黎青阳任代理师长。

第三师由东北野战军独立团五千官兵组成,权承仁从独立团团长直接被提升为第三师代理师长。

在李庭芝的向大权国军部发出求援之后,黄淮野战军渡过淮水,接守楚州城,并南下应援扬州。

黎青阳一师兵力守住楚州后路,权承仁部先行南下扬州,洪茶丘一部在两者之间缓行策应。

楚州至扬州,一个在淮水以南,一个在长江以北,相距三百里。之间的宝应与高邮依旧在宋中手中。

而淮西东路,如今四处都是元军游骑,随时都可能有大部队元军出现。因此,最先遭遇元军的,很可能就是正在缓缓行军的洪茶丘部。

相对而言,四天之内便已飞速赶至扬州的权承仁,几无危险。

四月十二,权承仁率部顺利进入扬州城。

接待权承仁的,是李庭芝的副将姜才。

姜才,濠州人,自幼被掳至河朔为兵,后以“归正人”身份降附宋国。是宋国如今所剩不多的北兵之一。

对于权承仁只领着五千兵马来援,姜才脸上现出毫无掩饰的失望。

而对于扬州城中只剩下一千守卒的兵力,权承仁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当了!

贾似道不在,说接到旨意,被押往绍兴府安置;李庭芝不在,已经率领主力部队渡江,前往临安勤王;扬州一条船都没有了,全被李庭芝征用。

城中还有三万余百姓,但是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而淮西的元军已在开始集结,显然准备开始大举进军淮东。

李庭芝联合元军,给自己设了下一个陷阱?权承仁一时有些惊怒。

但是稍微清醒之后,权承仁便知道,这不太可能。

大权国军队南下参战,是贾似道的意思,是李庭芝亲自遣人北上邀请。若是他敢在此时联合元军对付自己,那便会将宋国彻底送上了断头之路。

姜才一脸内疚,“元军前锋已经攻入浙江西路,临安危在旦夕。李帅原来是想放弃扬州南下勤王,是末将以为,可以据守扬州,拖住部分元军,以缓解临安的压力。若是权将军觉得不妥,可先撤离扬州。”

“那你们呢?”

“城在,我在。”姜才淡淡地说道。

承仁心中,波澜微起。

作为第一支南下的军队,承仁一部更多意在试探。不仅要试探元军的战力,也得试探宋军的态度以及配合程度。

大权国军队毕竟从来没有宋国领土打过战,也未曾与宋军配合作过战。

摆在承仁面前的扬州城,危机四伏。但是,不能因为有危机,就选择撤离,那他这支军队南下,又有什么意义?

权衡再三,承仁只能选择继续留驻扬州。

还好,姜才对他的态度极其尊重。不仅交出了所有的指挥权,而且事事以他为主,绝无违逆之事。

孤军深入敌后,粮草不济,兵员不足,后退无路。

在这种忐忑之中,权承仁开始接手防务、重新分配人手、准备守城器械。同时往北派出信使,向洪茶丘通报扬州的情况。

又让姜才派人四处收罗船只备用。

形式却一天比一天紧张。

不过四天时间,扬州城外,已经聚集了五六万的元军。从洪茶丘军中传来的消息,让权承仁更如兜头被浇了一泼凉水。

楚州黎青阳被围,三万多元军已经集结于楚州城下。

洪茶丘部半路遭遇一万蒙军精锐截杀。

而扬州城外,元军继续汹涌而至,分不清到底有多少精锐、有多少被裹挟的流民。

黄淮野战军三个师,同时被困。

“淮南西路,不是早已被元军烧成一片焦土了吗?从哪里冒出的这么多元军?”权承仁怒问道。

姜才低眉顺目地回答道:“淮南西路被屠之城,有庐州、濠州、安丰、六安、巢县。而后,元军驱使北地流民,重新占据各县村之地,安置耕种,重整兵马。去年至今,开始驱赶流民,攻占了两淮东路的盱眙、滁州、真州与和州。”

“如今,汇集而来的元兵,最多不过五六万,这应当是两淮地区短期之内,元军所能调集得出的,最大兵力了。”

权承仁怔怔地看着姜才。

他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

两淮五六万元军,这是之前李庭芝提供给大权国的情报,如今看来确实不差。

可是,这数据根本就不包括元军所能裹胁来的百姓!

这些年来,大权国在北地各个城池,面对这种流民的攻击,已经积累出无数的经验。这些没有任何战力的流民,对于大权国军队来说,没有任何有威胁性,无非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来瓦解对付。

因此,在权承仁心中,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淮水以南,还会有多少被裹胁的流民,被元军驱使攻城。

可是,此次出兵,他仅仅只是大权国军队的前锋,没有任何的辅兵,没有任何的物资支持,没有后方提供的转移流民的无穷运力。

在扬州,他什么都没有,如何对付即将如蝗而至的流民!

而且,这一次流民,还大多是宋人。

能杀吗?

这杀下去,后果可能比杀汉人流民还严重。从此以后,大权国军队必将被宋国百姓视为贼寇。

普通老百姓不会去关心事情的起因与经过,他们只看结果:这些大权国军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配合元军,生生地斩杀了无数手无寸铁的宋国百姓!

——都是屠夫!

该死的,行前国主特地来信交代,要让自己注意,扬州很可能会是一个泥坑。可是自己偏偏还是一脚踏将进来,再也无法抽身。

麻烦大了!

被堵在半道之中的洪茶丘部进退失据,考虑到万一楚州失守,黄淮野战军所有部队将会全被堵在两淮东路。而且还会断绝了其他部队南下的通路。

无奈之下,洪茶丘只能舍弃扬州,北撤楚州。

绝望还不至于,但是懊恼确实充斥着权承仁的心胸。对于洪茶丘的选择,承仁无可指责。作为第一支进入宋国的前锋,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而来,自然得承担这一系列的风险。

守,是很难守得住扬州了。权承仁手下五千兵卒,携带弩箭不过六余万支,即使每支弩箭能射杀一个敌兵,也杀不光被元军驱逐而至的流民。

而扬州城内,不仅粮库空空,连兵器库也只徒有四壁。

“杀出去?末将愿意领兵出击!”姜才眼中,闪出噬人的精光。

“好,有劳姜将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权宋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权宋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5章 扬州之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