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别有深意
谷明珠想了又想,决定事不宜迟。
她立刻回房,铺墨落笔。
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大多都是问候之辞。
只是在末尾的时候,提及到了太子的伤势,不过言辞恳切,都是劝沈皇后安心放心。
更重要的是,字字珠玑中表达了太子对皇上的一片孺慕。
甚至在昏迷不醒的时候,还不停地念叨着父皇。
看完了这一篇文章,萧观澜默默地朝着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谷明珠的有心塑造下,太子萧观澜变成了一个无比孝顺的儿子,只是儿子,并非太子。
“明珠,这封信言语华丽,父皇未必会相信。”
“萧观澜,这你就不懂了吧?”谷明珠抬眸看着他,盈盈一笑,“父皇相不相信这封信中的话并不重要,甚至这些事情有没有发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萧观澜,在病重的时候,最担心的人是前不久染了风寒的父亲,撇开你们的身份地位,你只是一个关心牵挂父亲的孝顺儿子。”
“当然这封信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谷明珠得意的笑了笑,“以母后的聪慧,又怎么会看不出我所写的这封信,通篇都是反话呢?”
沈皇后是个聪明人,又浸淫深宫那么多年。
她当然能够看出那封信中的端倪。
五日后。
京都,皇城,坤宁宫。
沈皇后拿到了谷明珠的亲笔书信。
当然这封信,已经被庆丰帝过目了。
“听闻皇上看到太子妃这封信的时候,几度落泪。”姜嬷嬷轻声说道,“看来太子是真的伤的很严重啊。”
“有皇上的庇佑,太子自然会安然无恙。”沈皇后轻笑了一声,言语中的讽刺不言而喻。
这个谷明珠倒是个有意思的。
这封信,真的是别有深意啊。
“说起来,本宫也许久未曾见过娘亲了。”沈皇后忽然开口道,“这两日,本宫总是,梦魇,时常想起未曾出阁前的生活。”
“娘娘是不是想国公夫人了?”站在一旁的刁嬷嬷瞬间领悟了她的意思,轻声接过了话茬,“老奴也听闻,国公夫人这些时日,又犯了旧症,时常咳嗽。”
“既然如此,那就往国公府递个牌子吧,就说本宫想要见一见母亲。”沈皇后折起了那封信,心中很快有了主意,“另外前几日,皇上不是赏赐了一些罗汉果吗?嬷嬷明日也准备一些吧。”
“是,老奴遵旨。”
太平城。
自打送出了那封信之后,谷明珠就一直在等。
终于在十天之后,也就是四月中旬,她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舅舅听说了我差点遇刺的事情,勃然大怒,已经上了折子,准备回京都探亲。”萧观澜真的没有想到,明珠的办法已经奏效了,着实令人意外。
萧观澜与沈刚虽然有着名义上的舅甥的情分,可实际上萧观澜是被过继到沈皇后名下的。
所以他只是在年幼的时候,匆匆见过沈刚一面。
唯有那一面而已,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情分了。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沈皇后竟然真的说动了沈刚。
“其实母后对你,还是有感情的。”谷明珠点出了他的疑惑,“萧观澜,人和人之间的情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相处,如此才能生出情分来。也许一开始你被过继到她名下,是被利用的,可她又何尝不是个可怜人呢?”
身为大庆国身份最为尊贵的女人,却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权势虽然至高无上,可终究是冰冷的啊。
试问这天下间的女子,哪一个不想当一次娘亲?
只可惜当年沈皇后小产之后,伤了身子,再也不能孕育子嗣了。
“我倒是觉得,母后对你的好,那个力度掌握的刚刚好。”
“以后,我们要对母后更孝顺些。”谷明珠握住了他的手,莞尔一笑。
“父皇不会准许舅舅回京的。”萧观澜轻声笑道,“父皇是个多疑的人,他不愿意冒险。”
在庆丰帝的眼里,他身下的那把龙椅是为了五皇子准备的。
至于萧观澜和萧守云,都是他用来制衡朝堂的棋子。
唯有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两个皇子的身上,才能悄无声息的为五皇子铺一条好走的路。
沈刚的手中掌握着近五十万兵马,如果他一心支持太子萧观澜,那么太子登基指日可待。
庆丰帝不可能冒险这么做。
可此番太子遇刺,身为舅舅的沈刚想要回京探亲,合情合理。
如果萧观澜多次遇刺,真的是庆丰帝在背后推波助澜的话。
那他这一次,真的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那被砸出来的口子,血肉模糊,但是却是活该!
“不一定啊。”谷明珠倒是不这么觉得,“也许父皇正好想让沈将军回来呢?如今朝中并不缺父皇的心腹武将,如果父皇想要替那五十万的兵马换个主将呢?”
“沈将军劳苦功高,更何况他掌握大军多年,唯有将他放在西北,才能保一方平安,如果父皇真的糊涂了……”萧观澜不敢将剩下的话说出来。
“父皇糊涂,已经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了。”谷明珠轻笑了一声,语气中的情绪,让人捉摸不透。
“萧观澜,你不可能一直被动挨打吧?”谷明珠忽然站在了他的面前,抬头看着他,“若始终不还手,会让人觉得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一个没有脾气的人,注定要被其他人揉搓捏扁的。
“明珠……”
“萧观澜,为帝者,当清明。更要心怀天下,胸怀苍生。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不配为帝。”谷明珠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低声说道,“你若是不信,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如今的朝廷,正在进行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春闱,二是胡国皇子即将前来拜访。
以庆丰帝的糊涂性子,这两件事,恐怕都要生出事端来。
“这么多年以来,春闱一直都是由蒋相主持的,其中每年进入朝中为官的世家子弟,不低于莘莘学子中的三分之二吧?唯有三分之一,出自寒门。”恰好听到了二人对话的百晓生没忍住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