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抄家
初次“掌权”的感觉,让汉献帝心情更是激动,根本无法理智思考得失,他猛地一拍桌案,对不愿随行的群臣喝道:“你们,你们分明都是曹贼的党羽,莫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干过的好事,尔等食君之禄,就该忠君之事。”
“哼,你们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思报效,反而聚众凌迫朕,真是罪该万死!”
“所有不愿随驾北上者,皆视为曹贼余党!”
说到这里,汉献帝目光望向文丑:“车骑将军文子武何在?”
“末将在!”
“朕命你将曹氏余党全部押送校场斩首,罪行昭彰者,夷其族!”
对于汉献帝的这一表现,文丑并不意外,汉献帝心中积攒的怨毒已深,昨夜见面之时,就力主对荀彧等一千司空府官吏“收而杀之”,现在群臣不愿追随,这么不给他面子,汉献帝能忍就怪了。
这般一来,文丑努力营造现在这种局面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朝廷百官是一定要跟着迁都的,不然只有一个光杆天子,威信势必大大下降,曹操甚至可以伪称文丑劫走的是个假天子,在许昌城依托百官,另立一个朝廷。
其次,文丑“归权”给汉献帝的举动,能够让一直不得权柄的汉献帝放心,从而坚定北上迁都的决心。
最后,文丑隐于幕后,让汉献帝来做这个恶人,可以让汉献帝在群臣心目中的形象分进一步下降,方便他今后的掌控。
反过来,如果让文丑直接得罪朝廷百官,肯定对他名声不好。
三国,名声重不重要?
按照文丑的理解,在没有成气候的时候,名声是重要的。
只有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诸侯,手底下有了比较强的实力之后,才有不顾及名声的资格,但即便到了那一步,有一个贤名仍然比恶名更好。
曹操有任性的资本,是因为他在东汉末年有十多年的时间经营势力,而文丑才刚刚开始创业。
大殿之上,气氛肃穆。
汉献帝的发怒并没有让这些臣子心虚,但是一旁的文丑按剑而起,杀气含而不发,就让他们不由得不心生畏惧。
有几个大臣,急忙辩解道:“陛下误会我等了,我等绝非曹氏党羽,愿剖肝沥胆,以证忠诚,何况随君移驾?此乃分内之事,臣,臣愿往!”
说来也是好笑,率先改口服软向汉献帝表明愿意随驾北上的,仍然是亲曹派的大臣。
那些本属于“中立”派系的吃瓜大臣,反倒是矜持于颜面,没有第一时间改口,后来改口服从的人数越来越多,大部分中立派系大臣才在从众心理之下表态,愿意随军迁徙。
但是,最后仍有十来位年老大臣,自认为颇有名望,矜持不改,仍然坚称自己不堪颠簸,恳求告老还乡。
值得一提的是,荀彧并不在其中,他一开始就没有“告老”的动作。
这让不少人都有些奇怪,但在这激烈之时,并没有人有时间、有胆子来质问荀彧。
对于那十来位顽固老臣,文丑也没有客气,这些顽固老臣,反倒不如那种改口的亲曹派大臣更方便“管理”。
当下,文丑命令部下将这十余位老臣尽数收监,并按照天子的命令,将其抄家灭族。
不要说文丑心狠,曹操比他更狠得多,演义之中,仅仅是一次许昌城纵火谋逆案,主犯不过几个人而已,曹操都大开杀戒,满朝大臣“三停中杀了两停”,杀的河水泛红。
而且曹操是亲自下令,文丑这边,至少有汉献帝替他扛着恶名。
朝会很快就结束,文武百官悉数回家,在文家军的监视之下,催促家人启程。
每家每户都无需打点行装,只带口粮,朝臣只能带至亲家眷,其余一应僮仆、婢女亲随之人,全部遣散,不能随军。
一时间许昌城满城哭声,触目所及,都是分离场景。
文丑不为所动,满城哭声,总比满城戴孝好吧。
在汉献帝的‘命令’之下,文丑对曹操及心腹进行抄家,获得不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由于文丑破城极快,各地的曹氏援军尚未到来,反而是处于第三梯队的张绣、李术一行人,在文丑安排赵云接应后,也快要赶到许昌城。
当天晚上,有亲兵来报,说荀彧带着三名儒士拜见。
文丑一边起身迎接,一边笑道:“本车骑的子房来了!”
荀彧躬身一礼:“文车骑,荀某已经履约而至,还望文车骑不要背约。”
文丑扫了一眼荀彧身后的三名儒士。
这三人,一老、一中、一青,倒是梯次分明,其中年老者名叫娄圭,壮年者名叫董昭,青年者名叫…司马懿。
娄圭,字子伯,是曹操麾下重要谋士,历史上随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击破马超,立有许多功劳,连曹操都感叹他的计谋。
董昭,字公仁,曹操麾下重要谋士,他曾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曹操派刘备出征袁术时,董昭曾劝谏曹操,说刘备志向远大,怕会一去不复返,后来,刘备果然杀了车胄,夺取徐州造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忍者神龟’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排名前十的谋士…
文丑见荀彧带三人过来,满意地点点头:“荀令君不负约,本车骑自然不会负约。”
随后,文丑挥手传令,当即有文家军将士押着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人到来。
四人并没有受到什么苛待,气色还算挺好,只不过担惊受怕是少不了的。
曹丕、曹植等成年子嗣,面有惧色,反倒是曹彰、曹冲年幼,颇有点无所畏惧。
文丑扫了他们一眼,说道:“陛下深恨你们四人,本来想把你们四个连同其他家眷全部斩首示众,但被本车骑力保了下来。”
停顿了一下,文丑又道:“不要误会,本车骑对你们没有任何好感,之所以饶你们活命,是看在荀令君的面上。”
四人看向荀彧,脸上都有疑惑之色。
荀彧叹了口气,行礼说道:“四位公子珍重,在下此行便要去邺城,从此不能辅佐曹公了。”
曹氏四子闻言大惊,随后便是面露鄙夷之色,曹植更是哂笑道:“荀令君这是要另投他主了么?”
一旁的关平闻言不爽,当即喝道:“曹植,你们休要如此作态,荀令君与我家主公有约,以自身及三名许昌才士的自由,换取你们四个的性命,这就是一人换一命,你们四人承受了荀令君的恩情还不自知,反来嘲笑,是何道理?”
曹操的四个儿子脸上表情不一,但最多的是一脸呆滞,显然,关平这一番话给了他们不小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