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二十六章 马由桂的部署
彼时的萨尔浒中枢指挥所。
工部尚书马由桂,站在战争沙盘前,上面清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态势,左右围着的是出战的众多高级将领。
“通过今日这场战斗,我军力挫了建奴先锋军的攻势。”
工部尚书马由桂,手握指挥棒,扫视众将说道:“此战国忠打的很好,虽说暴露了前沿后阵的没良心炮群,但却对建奴先锋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不过建奴摆出这么大的阵仗,那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根据我的推断,明日建奴主力会再度出战,并且发动更为迅猛的攻势。”
总兵官曹变蛟他们,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眉头皆微蹙了起来,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眼下他们在萨尔浒一带,总兵力只有八万众,且在与建奴先锋军的首战,也折损了超过五千众。
反观他们来犯的建奴大军,虽说先锋军折损了不少,但通过麾下夜不收的侦查,其兵马规模已经在十八万众靠上。
而抽调过来的海军陆战队,最早也要在明日才能抵达萨尔浒一带。
若是明日建奴大军要发动迅猛攻势,这对于他们大明边军来说,那无疑将会是一场真正的恶战。
总兵官曹变蛟道:“校长,若是这样的话,那对于我军来说,将会处在相对不利的状态之下。”
“尤其是这前沿战场,甚至可能陷入到建奴的人潮攻势下,这最终会导致前沿战场的丢失啊。”
在总兵官曹变蛟的意识中,他们工业派出席的战场,就从来没有丢过阵线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工部尚书马由桂淡笑道:“国忠,你这样的想法可是不对的,知道当初我为什么要构建三道战场阵线吗?”
总兵官曹变蛟他们,脸上都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工部尚书马由桂,举起手中的指挥棒,在战争沙盘上点了几处,道:“国忠,之所以要设立三道战场阵线,就是为了跟来犯的建奴大军,在这萨尔浒一带展开拉锯战。”
“当初在讲武堂时,我曾提出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这就非常适合眼下的萨尔浒战场。”
“你们心中要记住,我们据守萨尔浒所构筑的战场阵线上,可不是为了确保每一寸战场防线,都被建奴给攻占的。”
“我们在萨尔浒此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三道战场防线,最大限度的去消耗建奴的有生力量。”
总兵官曹变蛟道:“校长,你的意思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可全面放弃前沿战场阵线,将建奴吸引到中部战场防线?”
“这样一来的话,我军可以将建奴将士聚集在这空旷之地,待我军全面退入阵线后,可发动最强的没良心炮攻势?”
在第一、二道战场防线之间,存在着一处狭长的平坦通道,这就是工部尚书马由桂,为建奴大军所设立的一处修罗场。
只要从前沿战场阵线上,撤离的大明边军到达安全位置,那设在中部战场阵线的没良心炮群,便可发动最为迅猛的炮击攻势。
虽说此战没有携带新式火炮,但大量便于携带且生产简单的没良心炮,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兵部尚书徐霞枬笑着说道:“国忠,记得我军此战的目的是什么,当前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粉碎建奴想要突袭沈阳府展开的。”
“而且当前辽东正处于发展之下,我军不会大规模反攻建奴,所以我军是有着很大战场优势的。”
“只要此战能坚持到,崇斌所统率的海军陆战队抵达,那我军便可一战重创建奴大军,继而让他们全线溃逃。”
工部尚书马由桂点点头道:“萨尔浒这个地方太险要了,在此战结束后,我们需要将在此驻扎一部兵马,以防止建奴再度行此突袭之事。”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要在这萨尔浒一带,狠狠的重创这支来犯的建奴大军,好叫长眠于此的大明英杰,知晓我大明为他们报仇雪恨了。”
萨尔浒之战,这是大明永远都抹不过去的一战,这些从讲武堂毕业的工业派武将,那心中就从没有忘过这样的屈辱。
先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那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也就没有在此与建奴展开大战了。
但现在存在这样的机会,那工部尚书马由桂,就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而且在工部尚书马由桂心中,也坚信来犯的建奴大军高层,想要复制先前萨尔浒之战的大捷,这使得其心中充满了斗志。
现在的大明,早已不是先前的大明。
现在出战的大明边军,更不是先前出战的大明军队了。
想要在这萨尔浒一带,再度击败他工部尚书马由桂,所统率坐镇的大明边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兵官曹变蛟朗声道:“校长放心,此战末将定叫这建奴大军好看,想攻破我军所筑的三道防线,那绝对是痴心妄想的存在。”
“不管他们用出什么阴谋诡计,似这样痴心妄想的事情,那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讲武堂出来的工业派武将,那就从来没有怯战的,而且在先前收复辽东的一系列大战中,总兵官曹变蛟他们不断力挫建奴。
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有着极强的骄傲,所以建奴想要击败他们,占领他们所据守的战场防线,除非从他们的尸首上踏过去。
不过对总兵官曹变蛟他们来说,似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
看着帐内聚集的众将,那所表现出来的超强斗志,工部尚书马由桂,这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才是讲武堂出来的工业派武将,所该表现出来的。
或许建奴大军依旧很强,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对他们工业派来说,既然能在先前不断击败建奴大军,那么在今后的反攻战中,他们也同样能一次次战胜建奴。
只要建奴一日不向大明投降,那他们前进的脚步,就从来不会停止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