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浮出水面

第49章 浮出水面

广陵华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疑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这首诗是唐朝人许浑所做的《汴河亭》,讲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南下扬州玩乐最终亡国的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诗名中的汴河,又叫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隋书·炀帝本纪上·卷三》中记载,“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

纵观历史,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可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缘由,众说纷纭。

一说为了满足杨广私欲,便于巡游春江花月夜的江都(扬州);二说为了远离关陇集团的控制,为南下迁都扬州做准备;三说为了沟通京师和江淮的交通,便利漕运;四说为了加大对东南门阀士族的控制,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五说为了便于从南方补给军事人才和物资,为后来的三征高丽服务;六说是出于风水原因,为了泄掉睢阳(商丘)一带的“王气”。其中,第六种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广,也最为神秘。

传说,隋文帝为了泄掉南陈的王气,命令当时的伐陈总指挥杨广将南陈都城健康(南京)荡平耕垦。什么叫荡平耕垦呢?说白了,就是把人家都城拆了,然后开垦成菜园子。后来杨广继承皇位不久,在睢阳的黄河滩上出现了一只黑色巨龟,龟甲上刻着“睢阳王气出,百年兴天子”几个篆字。异象一出,震惊朝野。杨广急忙命人铲掉龟甲上的篆字,并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风水师萧吉建议杨广效仿秦始皇“泄气斩龙”,开造出一条运河从睢阳穿过,凿穿王气。杨广旋即命令风水师萧吉和建筑师宇文恺联合督建,疏故道开新渠,直达江都。后来杨广又相继开凿疏通了广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前后历经六年终于全线通航。可是,运河通航后怪事便接踵而至。有的人说是死去民工的亡魂复仇,有的人说是凿运河惊动了河神,更有的人说是被反隋方士下了诅咒。

杨广为应对运河之诡异怪事,在都水监下新设立了一个叫“镇渠使”的部门,头目称为使者。首位使者是因顶撞皇帝被叛死罪的大臣楼青衣,在宇文化及的举荐下,他在处斩的那一瞬间,突然迎来一道圣旨,被杨广召进皇宫。杨广将一枚刻有“御题渠印”的白犀牛角做的腰牌赐给楼青衣,使得镇渠使名义上隶属于都水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杨广。

后来隋朝灭亡,楼青衣又归于李唐。鉴于镇渠使的专业性,李世民将镇渠使封为世袭官职。楼青衣在职期间,为了办公方便,干脆将家搬到了一艘渔船上。楼青衣在职三十年,破获的奇案怪案不计其数,并将半生职业经验写成了一本书《镇渠者》。《镇渠者》因此成为世袭“镇渠使”楼家的传家宝,也成为楼家后世在大运河上工作的规范手册。

窗间过马,历史如轮。转眼到了北宋末年,镇渠使楼家迎来了灾难。金兵攻破汴梁城,不但掠夺了汴梁皇城巨量财宝,还劫走了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一万多人。康王赵构带着传国玉玺(和氏璧)不断南逃,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赵构逃到运河边,随从护卫已经死光,只剩下孤身一人,河上又无船无桥,身临绝境。这时,镇渠使娄传典突然出现,驮着赵构渡水过河,赵构这才转危为安。

赵构逃到临安后,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怀疑是楼传典所窃。赵构将楼传典秘密囚禁,逼问传国玉玺下落。最后逼问无果,赵构便下令处死了楼传典,并且暗中追杀楼家后人。赵构称帝后,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也为了隐瞒楼传典死亡的真相,便捏造出了流传至今“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世袭镇渠使楼家去向不明,传国玉玺也成了千古之谜。代代相传,越传说法越多。有的人坚信是楼传典窃走了传国玉玺,并跟随着楼家一起从世上消失了;有的人认为是楼传典驮赵构渡河之时,传国玉玺掉落到了运河里,深埋于淤泥之下;有的人认为传国玉玺被陪葬到了始皇陵,根本就没有流传于世;有的人认为项羽火烧咸阳城后夺走了传国玉玺,后来随着项羽之死沉入乌江。

元朝至元十三年起,忽必烈按照著名天文家、水利家郭守敬的设计方案,前后征调官兵民工三万余人,相继开凿了通惠河与会通河。从此,北京直通杭州。大运河截弯取直后,漕运更加便捷,但也频发怪事。郭守敬向忽必烈提起世袭镇渠使楼家,忽必烈立即派人寻找楼家后人,欲重新增设运河“镇渠使”一职。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塞外找到了隐姓埋名的楼家的后人楼继祖。忽必烈恢复楼继祖“镇渠使”世袭官职,并兼职都漕司副使,主管破解大运河奇事诡案之外,也协管运河部分漕运事务。从此,世袭镇渠使楼家,随着大运河漕运一同走向兴旺,元明清三朝对楼家均高度重视。清朝乾隆皇帝甚至给楼家题了一块金匾,金匾上书有“镇渠世家”四个大字。

天下万物,盛极必衰。清朝咸丰五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同时,西学东渐,海运兴起,漕运走向没落。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彻底停止漕运,同时也撤掉了镇渠使这一世袭官职。从此,年仅十六岁的末代镇渠使楼玉笙如人间蒸发似的销声匿迹了。

有人说楼玉笙归隐了山林,有人说楼玉笙已经被慈禧赐死,还有的人说楼玉笙远走海外,更有人说楼玉笙一直都没有离开故土,只是改名换姓,在暗中行侠仗义,斩妖除魔,为一方百姓鞠躬尽瘁。虽然楼玉笙不知去向,但是大运河两岸至今还流传着楼玉笙惊险纷呈的探案故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皇叔,你的靖难大军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明:皇叔,你的靖难大军呢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章 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