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 又

三六 又

自然派以外小说家,AnatoleFrance(1844-)最有名。少读Renan书,深受感化,又倾心于十八世纪思想,为极端之怀疑家。对于宗教信仰,摧毁极力。不信历史,且并不信科学。以为世无物质,止有现象,而此幻景,又实由吾人官能而生。凡有皆虚,唯“自我”真实,故其著作,与自然派异,但依主观,写其印象。嘲讽世情,因之亦特深刻。著书甚多,有《Bonnard之罪》(LeCrimedeSylvestreBonnard),《红百合》(LeLysrouge),最为世所知。唯精意所在,则为Thas,《现代史》(HistoireContemporaine)及《云母匣》(L'EtuideNacre)等短篇集。Thas者,古埃及名伎,基督教古德Paphnutius往劝之,终见溺惑,乃破法戒,自愿入于地狱。France深通考古史学,描写古事,类极精详,如Flaubert之Salammb。《现代史》四卷,写社会现象,讥弹教徒之营谋尤力。又有“Crainquebille”,为短篇中名作,最足见著者特色,于嘲笑中,复见悲悯。盖France虽怀疑家,而仍亦关心世事,怀有深远之社会主义思想也。

PierreLoti(1850-)本海军军官,然有天才,作小说不属于一派,唯记述印感,聚短片成章,颇有印象主义之风。平时多游历异地,见诸奇诡景物,故著作亦多异域趣味,善叙蛮荒生活,及热带物色,《冰岛之渔人》(Pêcheurd'Islande)一篇,最有名。记Bretagne渔人Yann,赴冰岛捕鱼溺于海,其妻在家待之不至。事迹甚简,而文情均极优美。Loti著作,多以死与海为主材,此篇合二者而一之,足为之代表也。

PaulBourget(1852-)颇反对自然派之非道德主义,以为著作者当对社会负责任,不当执著理论,超然物外。又以为平面描写,不足尽物情,因创心理小说。欲合艺术于道德,融理性于感情,故排科学万能之说,复兴宗教信仰,救世人于怀疑断望之中,振作其气,共图生存。盖亦唯物思想之反动,与新传奇派正同。唯尊崇种姓,以旧典为依归,故又谓之新古典主义。如是倾向,见于法国为最著者,殆亦时势使然。普法战后,爱国思想,渐益增长,于是转入文艺,成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Bourget即宣传此义最力之一人也。著有评论小说等甚多,《弟子》(LeDisciple)最有名。书言少年RobertGreslou笃信决定论者Sixte之说,躬自尝试,乃使人己俱得不幸,为唯物思想之牺牲。又《宿营》(L'Etape)一卷,写Monneron家庭悲剧。以Joseph与Jean父子,代表新旧二倾向。Jean终离物质主义,复于宗教,得安其住。所谓传统主义之精神,于此盖悉发其蕴,至于是非,则未能定也。

MauriceBarrès(1862-)少时师Stendhal,作小说曰“自我崇拜”(LeCultedumoi),分为三部,纯属个人主义思想。后忽转变,九十七年作LesDéracinés,宣扬民族主义。甚为当世所好,遂被选为法兰西学会会员。

Joris-KarlHuysmans(1818-1907)初持自然主义,转入颓废派,终归密宗。十九世纪后半欧洲文艺变迁之迹,备于一身。唯所著作,则虽屡屡转化,而现代之悲观仍在。盖其锐敏之感觉,对于庸愚猥琐之人生,憎恨者深。书中主旨,即此人生之困倦。始唯实写其状,后求脱离,乃转向宗教,故以旧教信徒终也。

Huysmans最早仿Baudelaire,作散文诗集曰“香合”(Ledrageoirauxepices)。后奉Zola说,于一八七六年作小说Marthe,histoired'uneflle,实写倡女生活,至极真率。时尚在Zola著Nana前,揭发人生昏暗,亦更强直,坐是为政府所禁。自序有云,吾就所见所感所经历者,书之。吾尽吾力之所能及者,书之而已。此言并非辩解,唯以表示吾治艺术之目的耳。尔后所著,多本此意。在Zola派中,犹为最烈,反对者至加以兽性自然派之名。至八十四年,作《颠到》(rebours),其倾向乃始一变。

Huysmans写人世俗恶,非如Zola志存救济,亦不及Maupassant能以冷靖处之,故由憎恶而入绝望。《颠到》始作,是其转机。欲于无可奈何中,得自遣法,于是复归Baudelaire一派。书中主人DesEseeintes公爵造“人工之乐园”,以避世扰。颠到事物,享官能神思之乐,聊保生存意识,甚足代表颓废派心情。九十年作Là-bas,创精神之自然主义(NaturalismeSpiritualiste)。言Durtal心灵之变化,初欲于Diabolism得安住地,终不能至。乃复上行,归于基督教。《道中》(Enroute),LaCathédrale诸书,即说此事。唯别无结构,又多涉宗教象征,几不复与小说相类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近代欧洲文学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近代欧洲文学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三六 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