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秘 飞 毛 腿
《水浒传》里有一个神行太保戴宗,他有一双飞毛腿,据说一天能跑出500里到800里!莫非,他有特异功能?非也,其实是因为戴宗擅使神行术!凭着此套秘籍,这位既不会说又不能打却跑起来像风一样的男子硬是在梁山108位草莽英雄中稳稳坐住了第20把交椅。
戴宗是智多星吴用的好朋友,曾在江州即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带,任职两院押牢节级,人称戴院长,其实就是个监狱的小牢头。宋江题下反诗被发配江州以后,戴宗与众好汉设下计谋,伪造了蔡京的书信意欲搭救宋江。不想这封书信后来被识破,戴院长与宋江同时判死。关键时刻,晁盖率领众好汉硬闯法场,将两人一块儿救上了梁山。经此一劫,这两位吃皇粮的官吏从此落草为寇。
放过大哥宋江不表,单说一下戴宗。这戴宗文不成武不就,在一群武艺超群的梁山好汉中如何站稳脚跟?他凭的就是超人一等的神行术!
别忘了,戴院长在成为宋朝官吏之前还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道士哪。且看这位道士的神行术在《水浒传》中的第一次亮相—“(戴宗)出到城外,身边取出四个甲马,去两只腿上,每只各拴两个,口里念起神行法咒语来……当日戴宗离了江州,一日行到晚,投客店安歇,解下甲马,取数陌金纸烧送了。”
第二次亮相,主角仍然是戴宗,陪跑的是锦豹子杨林。当时,杨林正欲投奔梁山泊,遇上了这位前辈,戴宗遂邀其同行。杨林听过他的神行术,怕自己跟不上很是担心。戴宗笑了,给自己腿上绑了两个甲马,又另取了两个甲马绑在杨林腿上,接着开始念咒作法。一路上,两人要快要慢,全随戴宗而定。
有幸与戴院长一路同行的除了杨林还有李逵,不过,黑汉子李逵可就无缘享受杨林那般舒服的感觉了。戴宗特意给他绑上了四个甲马,行动时李逵觉得自己如腾云驾雾一般,耳边忽忽响起一片风雨声,两边的房屋树木飞也似的向后倒去,双脚收都收不住,好似下方有人在使劲儿推。一气儿跑了大半日,黑汉子李逵直跑出了一身臭汗,喘得挺不起腰,等到戴宗收起法术,他的双脚又如铁钩般死死钩住地面,半分动弹不得。那李逵知是戴宗作法捉弄,哭丧个脸儿连连叫道:“亲爷爷,亲爷爷你就饶了我吧。”
一向忠厚的戴宗为何要教训黑汉子李逵?原来,施展神行术时,作法者要求吃素,同行者倒不需要,但戴宗担心李逵喝酒误事,遂在出发前反复叮嘱他一起戒荤。谁料这黑汉子没忍住一张馋嘴,暗地里喝酒吃肉两不误,戴宗遂故意使出这么一招,狠狠治了他。更有趣的是,赶路时戴宗从怀里摸出两个烧饼吃着,又另递了两个给李逵。可怜李逵落后一丈远,怎么够也够不着,饿得直翻白眼儿,直到自己坦白偷吃了酒肉,方才换来了那两个烧饼。
从神行术的3次精彩亮相可以看出,施展此术的关键点是甲马!绑在腿上的甲马,这是个什么玩意儿?难能它是某种便于移动的器械,类似今天带轱辘的轮滑吗?从《水浒传》的描述来看,显然不是。
甲马这玩意儿源于唐朝的纸马,是一种祭神、祭祖、进香、航海、送葬时使用的纸。纸上所绘神像大多骑着马儿,故得名甲马。通常在祭祀完毕后,人们都会把甲马烧净。不过,也有人经过考证认为,纸马是纸马,甲马是甲马,前者用于祭祀神灵,后者用于追魂索命。戴宗为了赶路,不是为了追命,他用的自然是纸马,只是不知为何叫成了甲马。当把这种绘有神像的甲马绑在腿上,念起咒语便可独步天下。每次歇息时,需把甲马取下,混杂着金纸烧尽,再上路时,则需要绑上新的甲马。
读过《水浒传》的细心读者们还会发现,有了甲马,戴宗在施展神行术时能够进行调节:两只腿上绑两个甲马可以日行500里,绑四个甲马可以日行800里!而且他还能够进行启动、加速、停止、锁定等一系列操控。
甲马加上神行咒,不啻长了一双飞毛腿呀。既然如此,那么日行按800里计算的神行太保戴宗,平均时速能达到多少?
假设戴宗一天在路上8个小时,每小时能跑100里。古时1里的计量差别比较大,在400米至600米之间,明清时期的1里相当于576米。以此计算,戴宗1小时的路程大约在57公里。若一个普通成年人的长跑速度在每小时10公里,那么戴宗的神行速度相当于一个成年人长跑速度的5~6倍!按照这个速度,戴宗跑完100米仅需6.3秒!而目前世界上百米赛跑的最高纪录是博尔特跑出的9.58秒。博尔特有飞人之名,戴宗呢?应该叫他超级飞人还是超级飞毛腿?
可叹!强中自有强中手。就算戴宗这么能跑,还有比他更厉害的人呢。《水浒传》里另一个会神行术的高人是神驹子马灵,马灵是田虎手下一员大将,书中描述“那马灵是涿州人,素有妖术:脚踏风火二轮,日行千里,因此人称他做‘神驹子’;又有金砖法,打人最是利害;凡上阵时,额上又现出一只妖眼,因此人又称他做‘小华光’。”
马灵的神行术有多快?某次梁山好汉率军攻打汾阳城,连折数员大将,直到把顶级高手入云龙公孙胜请来,方才攻下了汾阳城。你知道守城之将是何人?正是那神驹子马灵!马灵战败逃跑时,他脚踏风火二轮使出神行术,一路向东飞去。戴宗此时也披挂停当赶上去,两大高手来了个同台竞技!这一比高下立现:马灵跑出去20多里地,戴宗只追出去十六七里,片刻之间已望不到那逃将的影子了。唉,就像奇瑞QQ遇上了法拉利,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可见人家的绰号绝非浪得虚名。
那么,神驹子跑了吗?没有。这家伙跑得贼快,却不想被花和尚鲁智深的那支大禅杖迎头来了一下!鲁智深素有“神力”之称,两臂之力能倒拔垂杨柳,再加上来者速度奇快,这一禅杖打上去,还不闹出人命?马灵此时表现得像个非人类,只是一头栽倒在地,丝毫没有昏迷受伤的迹象。而且,后来三人一起回汾阳时,他居然还饶有兴趣地听鲁智深讲八卦呢。看看,人家哪里像身受重创的败逃之将?分明是个免费听评书的热心观众嘛。
既然戴宗和马灵都是施耐庵在《水浒传》里虚构的人物,那么两位好汉所擅长的神行术会是无中生有吗?无神论者一定会这么认为,但有一小部分人持有不同看法。他们从大量的古籍资料中找出不少资料,认为施耐庵老先生笔下的神行术并非空穴来风。
据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吴国便出了一朵奇葩叫虞翻。此人能掐会算能说会道,文才武略智勇双全。他讲经学,天天能引来几百个粉丝;算个卦,又推出了关羽的死期;当说客,先是成功为败将王朗叫开了城门,后又仅凭一张嘴为孙策拿下了一座城;护主出行时,他手持一杆长枪在前开路;随军出征时,摇身一变又成了贴身军医。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伙还是个长跑健将!当孙策在平地上打马先行时,他提着沉重的长枪竟以日行200里的速度跟在后面一步不落!
和下面这两位相比,虞翻显然还不是最能跑的。东晋时期,有个来自敦煌的僧人叫单道开,据说他一日能行700里。南北朝时,另一位僧人也很不得了。他晚上借宿时偷了户主家的一尊金像,户主骑着马一路紧追,眼见那小偷缓步慢行却怎么也追不上。此时,一条大河横亘在前,户主暗自窃喜,不料小偷却扔出一个木杯浮在水上,而后踩着木杯在水面疾行,转眼间就到了对岸,只留下倒霉的户主在这边空自叫骂。猜猜那个小偷是谁?他便是由此得名的高僧杯渡。
到了隋朝时期,又出了一员勇将麦铁杖。麦铁杖人如其名,身材魁梧行动敏捷,暂不表他驰骋沙场立下的赫赫战功,单从早年一段小插曲即能看出其人天赋异禀。
那时候,麦铁杖尚是一个无名小卒,专门给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撑伞。撑伞这活儿多清闲哪,麦铁杖闲极无聊起了贼心,连夜从都城建康奔行100多里地,到达南徐州,也就是从今天的南京到镇江,而后翻过城墙打劫偷盗,次日一早再返回建康照样儿给皇帝撑伞。如此来回偷了10多次,失主们终于认出贼人,一纸状子告上了官府,南徐州的官员们又把状子递到陈后主手里。
陈后主和满朝官员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个撑伞伙计,哪里相信他能在一夜之间跑到百里之外去做贼?后来,尚书蔡徵出了个主意,下令贴出告示悬赏百金,招募能够在一夜间前往南徐州送达诏书的人。麦铁杖不知是计撕下告示,当天夜里怀揣诏书而去,次日早晨又及时回奏。这一招令满朝官员再无质疑之心,连陈后主也不得不信自己背后确确实实站了个贼人。
不过,麦铁杖的运气真是不错。陈后主起了惜才之心,没怎么为难他,仅仅警告了一下便算完事。
以上这些奇人轶事均出自于古籍正史,那么在民间传说里,是否有可能藏着更多的神行者?接下来就看看野史传说里跑出来的几位神行大侠。第一位出场的是高僧万回,万回出生于今河南灵宝一带,小时候是个弱智,七八岁还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此外还似乎患有多动症,每天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动不动便没来由地痛哭一场或大笑几声。父母和乡邻们对他的古怪行径非常不解,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万回10岁那一年,哥哥去了3000里以外的辽东一带当兵,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音信。母亲心里非常担忧,在家里默默地设斋祈福,这一切都被万回看在眼里。第二天,他把没吃完的斋饭打个包,推开院门抬腿就走。直到晚上,母亲才看到失踪了一天的小儿子迈进家门。
万回也不多话,说了句哥哥都好,接着又递给母亲一封书信。那信正是万回的哥哥写的,万回怎么可能拿到?母亲连连追问,万回却不管怎么就是不说。这个谜直到万回的哥哥回家才得以解开:“那天我见到弟弟,弟弟说刚从家乡来,还带来几个斋饼。一起吃完后,我又写了回信让他带走。”一日之间,如何在3000里之间打个来回?母亲又惊又喜,明白家里出了一位异人。
还有两位没名气的小人物,一个叫张俨,一个叫张成。用现在的话来说,张俨就是一位快递员,他当时接了个单子,要把一封公文从盐城送到长安。经过宋州(今河南商丘),张俨碰到一位同行者。同行者计划当天晚上去郑州留宿,张俨听了吓了一跳!这段距离有400多里地,当天晚上怎么可能到达?那人一笑:“你听我的,保准能多走好几百里。”
同行者蹲下挖了两个五六寸深的小坑,让张俨背对着坑,脚跟悬在坑口上,接着他取出一根针,在张俨的双脚上扎了几下,而后顺着他的脚肚子上上下下一遍遍捋。慢慢地,丝丝黑血顺着针孔流出,滴满了两个小坑。这时候,张俨就觉得身子轻如飞燕腿脚异常灵便,细问何故,那人却笑而不答。
有了这般好脚力,行路自然飞快,天近晌午时,两人赶到了开封。同行者又说话了:“我看咱们今晚不用在郑州留宿了,不如直接去陕州吧。”陕州即今河南三门峡。张俨掂量了一下,觉得自个儿体力不行,怕赶不过去。那人接着说:“我可以把你的膝盖骨卸下来,你一点儿也不会疼,这样能日行800里,保准在太阳落山前赶到陕州。”
天哪!要卸膝盖骨?把我废了怎么办?张俨吓得连连摆手。同行者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心,也不强求,一个转身便闪没了影,把唐朝的小“快递员”惊得目瞪口呆。
相比张俨,张成的故事听起来比较简单,但他这个明朝成化年间的山东临清人却很不简单。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山东临清到北京要走1000多里地,来回将近2500里。而张成一天能走500里,五天便能打个来回,办事再用去两天时间,往返仅需7天时间。照这个速度,旁人就算是骑着马儿都撵不上他。你猜猜张成有什么秘诀?原来,他脚底长着7根毫毛!只要发力一奔,准定是停不下来的节奏。每次张成要打尖休息时,都得抱着一棵大树或者牌柱子什么的才能止步。
以上几位神行大侠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人们已无法返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去查询求证,但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古人的天智与热情,古人的丰富想象力,一直在激励着后世子孙们不断创新。你看,施耐庵笔下的神行太保戴宗与神驹子马灵,不就是文学创新中的鲜活形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