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巷深处是我家

第一章:小巷深处是我家

(敬告诸君:第一、二章稍显沉闷

是为了交代背景;请稍稍忍耐。后面的章节,就比较有趣。谢谢支持!)

PS:作品说明在章末

初秋,酉时

一群人三三两两的走出县寺。一些人时不时低声交谈、一些人沉默聆听;有三五成群的,也有人形单影只。

一眼观之,布衣直裾,无綬者逾泰半,佩綬者也不过是百石吏。其中有一位二十出头青年,身着半旧绛青色儒衫,布履,剑眉郎目、唇角微扬,正与诸君拱手作别。

随即转身向西而行,淡淡看了一眼被城墙吞噬了一半、咸鸭蛋黄也似的夕阳,叹了一口气,不疾不徐行了约三十几丈,旋即拐入横街。

……

前行不远,但见路东有一书肆。

门窗颇旧,油漆斑驳;门楣上挂一崭新匾额,上书“崇圣斋”;其木料为上等金丝楠木,字为阴刻大篆,内嵌以金箔。

落日余晖泼洒之下,金光映射的对面路西绸缎铺窗棂、门楣、柜台,俱皆千疮百孔。

身着淡黄泛青长綢衫的赵掌柜迎着光,头脸身躯,斑驳如潜伏于密林的金钱豹。

但见他歪着头、眯眯着眼拿着一把竹尺,正在仔细量一匹散乱的葛布,嘴唇蠕动,似在嘀咕什么,距离颇远,听不见声响。

……

“崇圣斋”的李掌柜站在门口,正低声指使两个伙计扣门板。嘴里不断絮叨:

“哎呦喂,汝这厮,轻点,轻点,此乃斯文之地,文化场所,切忌勿辱没了斯文。

吾天天告诫汝等平常接人待物,宁缓勿急,万万不可慌张失据……你个挨千刀的!格老子慢些!”

青年“噗嗤”一声笑将出来。

“哟,二郎,下值家去?”李掌柜拱手说道。

“家去,您也拾掇好了,归家?”

“可不敢当二郎一句‘您’,回见!”

青年拱拱手“您老回见。”

青年继续前行,片刻行至巷口里门处。却见一原本斜倚、衣衫镂缕乞儿,站起身来,冲自己哈着腰连连点头。

青年也点了点头回敬,便拐身入里门十数丈一小院门前。

正待举手叩门,木门却倏忽而开,漏出一个梳着“总角”小辫的女孩来。

“爹滴……爹弟……抱……抱”小女孩口齿稍显混沌。俩木门开一扇,一位着绛色襦裙、领口及裙边堑以鹅黄绣花边饰,梳双鬟髻(音同环记)头戴铜簪的妇人,怀抱婴儿含笑站立于门边。

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

里弄深藏蜀女居,何殊弱水三千;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但见妇人约摸二十不到年纪,鼻梁小巧而挺拔,脸色稍显苍白,当属中人之姿;笑盈盈的瓜子脸与略大而明亮的双眼平添三分灵动。

未上漆的院门似乎也变得亮堂起来。

妇人双膝微微一曲,略一点头“夫君下值了?”

“嗯,下值了”

青年一边应声一边抱起小女孩,

“啪嗒”在小女孩稚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小豨(音同西,猪的意思,避讳小名也是小猪的那位著名大帝)可还安宁?”说着就抱着小女孩往房内走去。

“小豨尚好,夫君但且先安坐,待妾身把吃食盛将上来”妇人轻声应道。

入的堂屋,跪坐于榻上,青年伸出手指头逗弄小女孩“小鵅鵅(音音同洛,飞鸟的意思),今天有没有偷吃饴糖啊?让爹闻闻……哼,小家伙你又偷吃咯……”

妇人笑眯眯的,把怀中婴孩置于榻旁竹车里,朝青年再次微微一曲双膝“请夫君稍待。”说完便折身出了房门。

……

稍倾,端来一个大木盆,小臂上搭一脸巾。麻巾虽旧,上面还有一个小窟窿,但浆洗的异常洁净。

妇人放木盆于榻,将脸巾置于案几。复又折返往来,用木盘盛上一碟青菜、一碟腌渍萝卜、一盆鸡汤、三碗米饭来。

青年先用脸巾,替小姑娘擦了擦本就洁净的小脸,旋即又擦了擦小姑娘的手,方才胡乱给自己抹了一把脸,将脸巾放回盆内。

把小姑娘置于身旁:

“小鵅鵅吃饭咯!”青年把木碗和一双竹筷,放在小姑娘面前。

此时妇人也将木盆面巾拾掇完毕,跪坐于侧;双手举起一碗米饭置于青年前方,将筷子摆放于青年右侧。

青年正举起筷子,欲将汤盆中的一支鸡腿夹给小鵅,不料妇人手速甚疾,夹起鸡腿放入青年陶碗中,

“夫君请用”

青年正待开口,妇人抢先说道:

“夫君勿恼,小鵅牙根未稳,拌些许鸡汤羹,她吃的可是香甜呢!”

言罢,拿起木勺,自汤盆里舀了几勺鸡汤,兀自给女儿喂起饭来。

青年无奈一笑,举箸而食。

鸡肉味道不错,鲜香筋道,就是淡了一些,盐放的不够,降低了鸡汤的鲜味;

青菜是苋菜,一看就是清水煮出来的,汤汁似血,没有一滴油;煮的太软糯,没牙的老妪喜食;腌萝卜倒是够咸,咸的直齁喉咙。

米是糙米,口感不佳,偶有三两稗谷,好在无砂,尚能食。

草草扒拉了一碗饭,停箸准备起身,妇人赶紧放下木勺,自身旁小几上,端出一个竹杯来:“夫君且漱口回房将歇,稍候片刻妾身便至。”

回到卧房,靠里墙有一竹榻,楠竹为架,粗壮如腿;上铺新鲜稻草,稻草上铺褥,叠有一床绵被(注释1)。逡巡至榻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身合衣躺下,思绪开始挥散开来……

前世的自己是因为何故、如何会莫名其妙的,跑到这个鬼地方?

无论如何,都是想不起来了。

只知道自己现在叫文呈。

在十一天前,自己的上、上、上司——县尊孔融,催收今年的算赋,手段极为酷烈。

就在县寺大门外,竟然当场杖毙了,掌管越溪乡、归化乡两地,税赋催收事务的两名税吏。

县寺众人尽皆寒颤,惊的自己也赶紧跟随税吏,去东山乡协助催收税赋。

……

如今的自己,只是最底层的书吏,比杂役好不了多少;不过,也不是没有向上晋升的机会。

那是因为:

汉代官和吏之间、文臣与武将之间,并没有明清时期,那样泾渭分明,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否则,以自己“不入流”的身份地位,还真没了晋升的希望。

汉代官员从小吏,做到一方大员、甚至是尊崇无比的万石三公,从而位极人臣者,也是屡见不鲜的。

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傅俊,是从区区一亭长,一路摸爬滚打、位至武将巅峰;

高祖时的三公之虞延,当初,也不过是百石小吏。

如果说这些人,都是随高祖创业初期,因为买了高祖的原始股而发达

那么至今位列三公之“太尉”显职的乔玄,也是小吏出身。

——乔玄,汉末最著名的“喷子加铁头”。

人家不靠键盘,就能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天子权宦,顺手还能怼世家豪强。

其流传于后世的故事,主要有两个:

一.任郡守时,打算“公车征辟”一位姓姜的士子,来当辅佐官,帮自己治理郡县。

哪成想这姓姜的是一块生姜,有相当的辣!死活不上车……给“上车费”也不干。

乔大爷也是生猛,让人带话给生姜:“不来是吧,信不信我把你那个寡居的妈,改嫁给别的男人?!”

还有一个就是乔大爷点评少年时期的曹操:“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拔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世说新语.识鉴》

……

现在自己的直属最高长官,孔融孔二楞子,字文举。

今年应该是二十有七。

确切的年龄,咱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得问他妈。

孔老老老……老二的二十世孙,亲生的。

不是“黄巢起义”后,所谓的“孔家嫡系后代”那么来源可疑。

——这个真的是亲生的。

因孔融小时候,家里替他炒作了“四岁让梨”,扬名于县、郡、州。

……

后世司马光,也深知“出名要及早”的重要性。

不过司马光明白这个道理,毕竟还是有一点迟了:

人家孔小二,四岁就猛火炒出来偌大的名声,他七岁才跑去砸自个儿家的缸。

缸比梨成本高不说,效果还没那么好——你看,一个优秀的策划方案,是多么的重要。

人家孔小二到了十岁,又悟出来“蹭热点”的重要性。

于是回锅接着炒

他厚着脸皮去见名仕李膺,借口自己的祖上孔老老老……老二,与李膺祖上,非常著名的“老子”李聃有“师生恋”,非得求见。

随后如愿以偿见了面,靠抖机灵,赢得了汉末第一猛男、斗鸡中的战斗鸡李膺的赏识。

李膺安排让《月旦评》的主编许劭许子将,给孔小二做了一期专访

孔小二因此扬名宇内。

后世知道孔小二,是因为《三字经》之“孔融让梨”的典故。

此獠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

其人“负其高气,才疏气广,高谈清教”。

自认为“当时俊杰皆不能不能及”——意思就是:这一茬读书人都不如自己……

——真是寂寞啊!

~~~

他最著名的就是喝大了,与祢衡谈论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后汉书》记载:“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则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翻译出来就是:“父子之间,哪有啥多大的关系?不过是……春天,它悄悄地来临,噢……又到了动物发……的季节……

咱们都属于那个叫“爹”的货,他发了骚,火大之时,做了羞羞的事情……

搂草打兔子,咱都属于是农副产品,对不对?

其实,孔小二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孔家祖上的孔丘,不就是一个叫叔梁纥的人,因为……

春天,它悄悄地来临了……噢,又到了动物们发……的季节。

这叔梁纥,不就是当时到了播种的季节,在一个山丘上,推倒了一位丑女么!

当时流行这调调,不丢人。

结果有一次打仗,叔梁纥当时双手举门闸,掩护同袍逃进城内。

……只见这紧要时候,一位丑女怀抱婴孩,走近叔大马棒:“我生了。大概可能、应该是你的,你给他取个名字吧!”

那可怜的叔梁纥,双手举着千斤闸,耳边箭矢嗖嗖嗖的,拼死咬牙不吭声

……这事儿,坚决不能认!

——以后的抚养费你给啊?

但见那丑妇柔柔的说道:“提上裤子就不认是吧?妾身挠你胳膊窝,咯吱咯吱你!放心,妾身轻轻的……”

可怜的叔梁纥……

凡事,得注意拿捏好时机,所谓“打蛇打七寸”就是这个理儿,大家注意咯。

……

至于母子之间,不过是瓶瓶里,装了个东西。东西拿出来了,与瓶瓶还有啥关系,系不系?”

这祢衡,也是个缺弦的主。

一边啃狗肉,一边随口答应:“嗯呢嗯呢,逗是逗是,逗是这个理儿!”

全然不知道:自己被醉醺醺的孔小二,带进了多深的一个坑。

人家孔小二家的徒子徒孙,简直是比苍蝇还要多。

有的是人,跳出来替他洗白白。

——还是那种前赴后继、一代一代的,接力赛一般地洗。

你祢衡算毛?

一个连那姓氏,都没几个人能认识那个字念啥,完全属于流浪小猫小狗。

击鼓骂曹,都算你人生的巅峰……疯癫。

“打狗办”没收拾你都已经是命大了,谁会替你铲屎?

没那经费。

后来这个“祢”姓消失不见了,该!

……

后世胡适,写信给自己的女儿,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却没敢嚷嚷。

鲁大喷祖,虽然也表示过:“部分认同”孔小二的这个论断。

可勇猛如鲁大师,也不敢公然嚷嚷这茬儿啊。

哎,吃肉都堵不住你的嘴,教训太深刻了。

……

孔融后来任“北海相”的时候,也曾打死过,五名征税不力的百石税吏。

那还是在离他老家不远的地方,都如此凶猛。

在“瘴蛮之地”的益州、犍为郡辖地,打死两名比百石小吏?

就凭他祖上的光环,和他自身的名气,犍为郡太守任岐、任大脑袋,是不会、也不敢跟孔小二计较的

——他也惹不起。

汉代巴蜀士子官吏,在内廷无奥援、朝中无大佬。

一个个的都夹紧尾巴,生怕惹了惹不起的人。

……

任岐虽然也曾“举孝廉”入太学,官拜两千石,也是一方大员了。

然而他在中原大儒、朝廷巨擘眼里,又算得上什么呢?

——顶多算一个“正宗本地香瓜”:

想吃就嚼巴嚼巴吞了,多大点事儿。

心情好拍拍,享受一下手感刷一下存在;心情不好了捏捏,看看有几成熟。

若不是名家大儒,不愿意远离中枢来益州任职。

加之益州时常有蛮夷造反,需要本地官吏羁縻,他任大脑袋早就被秃噜了。

孔小二父亲孔宙,官拜都尉、太守,此时已经死了二十来年了,对孔小二帮不上忙。

可架不住孔融救过张俭。

为此还把自己的亲兄长、孔褒给搭进去,丢了孔家嫡长子的卿卿性命……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吃你一颗梨,赔了一条命。

……贵圈玩儿的真大。

孔融有祖传光辉护体,有千千万万的士子助攻,有李膺、张俭这些超级大佬照弗。

可以说孔小二,在益州这数百万人口、一亩三分地上,别说横着走,他就是想跳着走、退着走,都随他心意。

即便是“贪腐无度残暴嗜杀”的益州刺史刘隽,也不愿意招惹孔二楞子。

这次征收算赋,加成极巨。

计吏推托,曰为上计吏转送,刺史大人之命。

系为筹措粮草,用以剿灭自西而来,劫掠蜀郡之蛮族:旄牛部、苏祈部、摩沙部。

郡守任岐虽曾上书抗辩,质曰:“三部蛮夷口虽数万,然散居千里之域。

量其尽噬乳之力,聚集丁壮三千已矣!

下臣听闻:此番不过是摩沙一部,区区数百之乌合。

以蜀郡、蜀国精兵七千、民壮二万余,尚则余有犍为郡校尉,贾龙部为后备!

何以加征军需如是之巨焉?”

~~~

要说这任大脑袋,也是杠头,你说收费不合理就行了,何苦贬低山区小盆友们呢?

他居然说少数民族兄嘚:

“虽然说你们有几万人口,但是我谅你把吃乃的……

不是,谅你把咬掉乃嘴嘴的力气都使出来!

我也不会怕你,用不着大张旗鼓的费力收拾你。”

后来有一个叫马相的民族兄嘚生气了:

“你居然看不起俺?俺参加考试都要加分的,你竟然敢看不起俺?!”

最后叛乱。把任大脑袋那颗堪比猪头大的、大脑袋给剁了。

一定要搞好团结呐!血的教训。

~~~

刺史刘饕餮,对任太守的上书,视若不见,催缴更烈。

下令曰“递解算赋十成者,官升一级;九成者留中、八成者罪,以下者腰斩弃市”

汉安县寺随即展开总动员。

正式打响,今年秋后税收攻坚战!

东风吹战鼓擂,那两位仁兄倒了霉,不幸祭了旗。

……呜呼,痛哉!

注解1.汉代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记载。可能有一些偏远地区有少数野生“吉贝——也就是早期棉花的名称”。

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人工育种和精心选育,产量惨不忍睹,并不会比收集芦花、柳絮轻省。

故汉代南方普通家庭保暖使用“縕”,也就是缫丝剩下来的下脚料,掺入多年积攒下来的家禽绒毛,制作冬服、绵被。

——当然,达官显贵用皮裘、丝、綢也是常见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书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汉末书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小巷深处是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