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樱草菲菲,苍鸟齐飞,看起来今天是个不错的好日子,可街上一行百十人的白衣队伍还是显得异常的扎眼。
李晔看见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孩童正蹲在勾栏外的地上独自玩耍着,便也凑了过去。
“哎,小孩,你怎么穿的真奇怪,我从没见过这么穿的人?”
他问正在用手中的草跟划着不知道是什么的白衣孩童。
穿麻布衣裳的孩童抬起头,隔着高高的勾栏看见了李晔,那是个衣着鲜亮艳华,气质高雅的孩童,举止投足间带有隐隐的王者之风。
“我也不知道,是大人们让这么穿的,我们全家都穿了,又不光是我一个。”
说完继续低着头玩着草根画画。
“你在画的什么?”
“我在画大鸟,一只很大的大鸟,展开翅膀很大的那种,还能飞好远好远的呢。”
李晔哈哈大笑,笑这个乡村野夫的孩童的孤陋寡闻。
“那叫大雁,可晓得嘛?它会每年都飞回长安两次,我都能看到它们高高的从宫宇上飞过,阿娘(1)带我每次都看,不知道今年看不看的到,好像到处都在着大火,烟了了的,真烦人。”
李晔看孩童没有理他,有些失落,于是继续问道,“你家大人呢?”
“他们走在前面,我在等我阿姐,还有阿爷。(2)”
正在说话之际,过来一个金戈铁甲的左牛卫禁军士兵拽起白衣孩童就走,“我说怎么少了个小的,还在这玩耍,差点让你漏网了,再晚就追不上你阿爷的魂魄了。”
孩童既没有叫,也没有哭闹,被拖拽着后衣领,他也只是静静的看着高高勾栏上发呆的李晔问了最后一句话,“你叫什么名字,等我回来再找你玩可以吗?”
李晔喊到,“我叫李晔,他们都喊我晔儿,你也喊我晔儿就行,我会等你,不过你得先换身衣裳,不然我家你可进不来。”
孩童被拖走后,李晔回头问身边的宫人,“大蛤蟆,他们为什么拖他走?”
宫人赔笑道,“我的寿王殿下哎,你就别问了,赶紧走吧,大家(3)还在含元殿等着咱们呢?咱们可万万不可让大家等的焦急了,那寿王您自然是不会怎木样的,可奴婢我这颗脑袋就搬家不可了,求求您了,这就动脚吧。”
李晔嗯了一声,转身离去。
但李晔不知道的是,这一走,和那个刚刚有了约定的孩童从此竟是天人永隔,再也不可能玩耍了。
那宫人回头看着楼下被带走的孩童留下的脚印,心里哀叹道,“这个陆刺史也是时运不佳,非荐了这么一个如此手湿的太医来,这回可怜自己也被牵连上了,看来以后荐举谁都不能荐举太医了,这叫前人流血我看书,吸取教训吧。”
适时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67年四月),其父懿宗爱女卫国文懿公主也就是同昌公主死于韦家驸马府中五年后,由于其母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都郭淑妃,懿宗疼爱不已,但女大不中留,不得已嫁进了名门之后——新科进士韦保衡府中。但由于长期养尊处优,无一处体力费耗之处,反而不断的得病,日渐消瘦。懿宗着急,韦家比懿宗还着急,花钱找了无数名医,吃了无数名贵珍禽异兽制作的“良药”,就练懿宗从宫中派来的许多太医也都苦着脸的束手无策。
懿宗大怒,并喝斥道,再治不好爱女,会让这些太医及其家人都去陪葬。这可吓坏了太医们和众多大臣,大家上疏纷纷苦劝,但懿宗全都不以理会。当然,如果真理会了,他也就不会是懿宗了。再多的黄金和珠宝也买不来爱女的半点芳华,同年,卫国文懿公主不幸离世。
懿宗从此性情大变,这次倒是做到了说话算话,不但把那些太医及其家人纷纷下狱就连曾经引荐了太医的潭州刺史陆选文一家也都牵连在内,拿下并带往京师问罪,并在几年后全部问斩于街市。虽未死于懿宗年间,却都是懿宗的遗旨所被遵从的结果。
从此,本来就已经乱的不行的唐朝又加了一把大火,各地藩镇纷纷作乱,大有再现安史之乱之时势。
后唐僖宗于文德元年(公元888年)驾崩,其弟就是那个曾经和孩童有过约定的寿王李晔,在大宫人杨恭复的扶持下即兄位为帝,是为昭宗。
这天,是昭宗上殿大议事的第四天,经过了前三天乱哄哄的各种反锁礼仪后,发誓重新树立大唐风威,重回巅峰的李晔办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懿宗时期被冤杀的各位大臣翻案,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曾经见过的那个白衣孩童的约定,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短短几分钟的聊天时间,却带给李晔长期以来的一块心病,那就是父皇欠下的债我能还则换,不能换则罢,为了中兴我一定要尽力而为。
他看看下面还窃窃私语的大臣们,咳嗽一声,大臣们似乎并不买这位新皇帝的账,还在说着话。这时立在旁边的大宫人杨恭复也咳嗽了一声,奇迹出现了,下面正在聊天的大臣们纷纷闭上了嘴。
李晔看看杨恭复,心里不大舒服,慢慢说道,“咸通年间出了很多冤案,都是父皇受奸人蒙蔽所致,如要中兴大唐,必须首先要正人心,正人心正是要从把这些受蒙冤之人起始,死去的加封官爵给后世子孙,活着的可以立即入朝为官。”
左班宰相孔玮上前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晔点点头。
孔玮说到,“陛下,那如果被冤杀的是整门呢?又该拿什么给他们?”
说这话时,孔玮自有着他的小算盘,当年咸通同昌公主惨案牵连那么多人,他是给懿宗反对过的,但无济于事。这次正好逮着机会了,他定会紧紧抓住翻案的良机,以证明自己当初的正确性。
李晔没有说话,低头想了半天,反而问旁边的杨恭复,“这样的情况多吗?有多少家人是这样?”
杨恭复眼珠一转,“陛下,其实也不太多,当年圣皇时期政治开明,人心所向………”
李晔不耐烦的摆摆手,“你直说有多少就行了,我对父皇的了解要比你多。”
杨恭复红着脸想了个数字,“陛下,大概被整族发配的有三家太医,被灭门的有两家,一家是郑太医,另一家是潭州刺史陆选文一家,仅此而已。”
李晔苦笑道,“好啊,好一个仅此而已。”
注:(1)阿娘:唐时母亲的称呼。
(2)阿爷:唐时父亲的称呼。
(3)大家:唐时,宫人对皇帝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