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横跨百年

第七百一十章 横跨百年

这话一说朱熹顿时觉得有些心惊肉跳,不会吧?您的意思他们已经开始内讧了?

白瑞雪叹了口气说,“怎么可能不内讧呢?你想想看之前百战百胜,这叫什么呀?这叫一俊遮百丑,且不说他们。这种宗教力量之下搞得一塌糊涂,但是说这里面本身,就存在着很多致命的东西!”

任何的一种势力和力量的结合,如果翻遍历史书,你就会发现,要想让这股政权或者是这种造反的力量能够真正的改朝换代,一定是要有一个有效的结合,你不能把天下人都杀光吧?你必须要和当地进行结合吧,你必须要有拥护你的力量吧?

你必须要集中你的所有力量,也就是集中在你的拳头上,而不是说把你的力量集中在你的胸脯子上,或者是后背上,那只是为了防止挨揍,而不是用来打击敌人,这个道理,其实历朝历代能够成功的拿下整个国家的那些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很隐晦的条件!

翻一翻一部22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朝代也好,更迭也罢,必须要有这种东西,可是这股起义军只知道搞信仰,这就变成了一种信仰之争!

他们是什么拜上帝教,而当时的整个天下的读书人结合这地方乡绅,在皇帝的号召说,要以儒家学说战败这种西洋镜,你不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嘛,老百姓信不信这所谓的洋教不重要,问题是,老百姓过了这么几千年,他们一直都是跟着这些乡绅跟着这些读书人,要的都是读书人的饭碗!

这些东西一旦没了,而那些所谓信仰这些什么上帝教的,造反派起义军却对于反对自己的人通通格杀勿论,甚至消灭掉了本可以帮助自己的力量,你不觉得这种事儿就反过来了吗?

不过即便是相持阶段,要想能够将这些起义军彻底打败,实际上对于当时的天朝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彼时那个皇帝倒是挺聪明,他琢磨了一下,既然大家还能拥护,所以他就下达了一道旨意,命令很多人以进行团练大臣为名,所谓大臣就是你比方说你从京城中调出的一些军官回到你当地去招募当地的老百姓,形成保卫家园的军队!

这其中一定会有水平以及战斗力比较强的,甚至他中意于一帮人,除了当地进行结合之外,当地也有一些所谓的高人要知道后世被称为总督的,甚至什么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都不是一般人,这些能够把持天下一个甚至租个省份的大佬,手下一定有一群能臣,这些能成组织出来的队伍,不仅可以保护家乡,而且似乎在相应的程度上呈现了可以和起义军焦灼的一种状态!

于是皇帝迅速火线提拔一连串的提拔了一帮人,其中有一个姓曾的,这为后世有一个外号叫内圣外王!

白瑞雪,心想到底应不应该把曾国藩的名字说出来呢?算了还是叫他曾涤生,外号曾剃头,这名儿倒是挺合适!

朱熹听到这里有些恍然大悟,“那这可谓是相当的了不起,并是以一己之力挽救大厦将倾是吧?”

白瑞雪点了点头,是这种学子几乎不用太过费劲的介绍就应该可以明白,于是她把手一摆,“对对,结论呢,我已经告诉你了,但是过程我需要跟你说明一下,只有把这一段历史说清楚,你才能知道它内外的关系乃至于这个岛国后来的一个影响!”

彼时那时候岛国正在发展,不断的向西方寻求,而这个时候,天朝上国处理内患几乎达到了一个最为胶着的状态。所以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意识到了,然后马上就去学习,就可以迅速使这个国家变得强大的,它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之所以要讲这一段,主要的是因为这个故事,必须在这儿说明!

否则如果绕开这一段,你会觉得双方的实力差距会大,而且你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差了多少年,这岛国就会全面的超越所谓的天朝上国。

朱熹点了点头说,“是啊,诸多的事情虽然是趋势不可定,可是小小的那么点儿的岛国就想把整个大国给打了打败了,而且像恩公所说可谓是十足的惨败,这绝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对吧?”

白瑞雪点了点头说,“大概经历了应该是接近五六十年,只有这五六十年之后才有可能爆发真正的第一阶段相撞以及第二阶段的相处,准确的讲大概是应该在百年时间中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碰撞了两次,这个时间轴之所以会这么安排,是与岛国和尚我们做了一个时间的推演!”

说到这里白瑞雪叹了口气,因为他觉得自己说的实在是太逼真,从1840~1945,要是按时间轴说自然是100年,可是这100年过程中,除了甲午战争,再到所谓的抗日战争8年结束,如果要是这么详细的说下去,就不可能是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已经以假乱真,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总而言之故事讲到这儿不可能不继续讲下去,这朱熹也不可能不听下去!

也许在他看来这东西是真的是假的,已经不重要了,所以白瑞雪也没有那么多顾及,她把手一摆,“好,且不说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能回答的我自然回答不能回答的,就按照这个故事往下讲。”

朱熹点了点头示意让白瑞雪继续,白瑞雪叹了口气,“所以这个伟大的人物叫曾剃头吧,这是用起义军对他的外号,实际上这个外号重要不重要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知道了结果,但是那也要花了将近10年时间才征战的下,不容易,这仗打的很难!”

准确的讲,正规的军队都没有消灭的起义军,一方面是正规军队本身已经腐朽不堪,哪有这所谓起义军的胜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整个国家陷入到了一种极度的残酷的状态,这种极度的残酷,准确的讲是这个国家原本很有可能就会彻底的完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锦绣农女:带着皇帝种种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锦绣农女:带着皇帝种种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章 横跨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