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费力不讨好

第七百二十六章 费力不讨好

朱熹叹了口气,因您所说的环境氛围,这洋大人不能得罪,就所谓的在国际上国与国之间进行的不平等,动辄就会开枪开炮,威胁诺大的天朝相比较已经全面落后,跟人家开战不可能像人家屈辱的跪拜又不愿意,所以就必须要有替罪羊!

这所谓的替罪羊纠结来纠结去,纠结的事情不过就是最后谁办这个案子已经判了这个案子的结尾,都是替罪羊,这是一个最为棘手的过程,办的案子就要等于死在一个死局之中,你要给全国人做个交代,给天朝上国的太后和皇帝做个交代,给老百姓做交代,给地方政府做交代,给洋大人做交代,可是怎么都费力不讨好,就算这个案子秉公执法,恐怕最终也会让自己名声尽毁啊!

说着朱熹一抖袍袖,“你看恩公,我说的对不对?这个案子民怨沸腾,老百姓坚持认为望海楼是值得烧毁值得做,可是事实上呢,如果秉公执法去调查,很有可能是民众闹出了一个大误会,十几个小混混小地皮,因为一些财务纠纷进行的一种恶斗,导致人家财产出现了重大的损失!”

这就需要到最后要给洋人赔礼道歉,甚至包赔一个望海楼的建筑,可是,这样做老百姓就得罪了,老百姓会非常的心不甘情不愿,甚至认为这曾剃头就是一个大混蛋,是卖国求荣的头像,假洋鬼子的一个败类!

可是另一头,这朝野上下对此也皆有非议,你秉公执法,可是却偏向于洋人,这种事情还不是被口诛笔伐,老百姓说点什么这曾剃头还好说,但是朝野上便形成了一种攻击的证据,皇帝太后借坡下驴,地方政府把手一摆,这个烫手的山芋被曾剃头拿了之后,好家伙,曾剃头的政敌就可以在朝野上大放厥词!

指责曾剃头,要求曾剃头必须引咎辞职,甚至要求他对于这个案子偏袒于洋人,以死谢罪,我看,皇帝太后真是打的好算盘啊!

白瑞雪真是暗伸大拇指,这小子,真不是一块简单的料,果不其然,是后世所说的朱老夫子,厉害的很呢!

白瑞雪笑了笑说,“是啊,所以这件事一开始,明辨是非,善于世故的曾剃头的学生,很多人写了信劝曾剃头,千万不要接这个案子,只要接了,你偏袒谁都会完蛋!”

偏袒洋人,自己的声誉,自己的名望,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就会轰然倒塌,偏袒自己人,那就会丧权辱国,让洋人攻打上门,到时候,照样这是一个死局,所以只要不碰就是活,只要碰了就必死无疑!

那些人之所以会形成了不法之徒,并且在于地方官员的互相推诿,就在于这个事情无论怎么推,都将是个死局,所以宁可将这个死局留给皇帝和太后,而皇帝和太后还真是会连打带削,又把这东西扔给了曾剃头,呵呵,这曾剃头竟然就接了!

这么糟糕的案子,这曾剃头居然给接了?

朱熹叹了口气,慢慢的站起来看向白瑞雪,“我知道了,他一定是不想纠缠这件事情,既然是个死局那就是个死局吧,他是最传统的读书人,如果他真的想能够有机会做点什么的话,或许在他下属劝他造反的时候,他就已经做了!”

既然他同意解散自己的军队,有甘心情愿为朝廷效力的话,他想到会有这一天,终究有一天曲终人散,终究有一天他要真正的里去,所以在这之前替朝廷做一个麻烦事,即便是被毁坏清誉被人家咒骂不停的事情他也愿意,不然他就不会解散军队了……

朱熹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甚至有些低沉,就好像是一种喃喃自语,但是白瑞雪听得很清楚,白瑞雪内心动了一下,是啊,难怪叫内圣外王这样的读书人,说实话是世间的读书人的楷模,怎么可能有多数人对于这样的人不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恭敬之情?!

白瑞雪点了点头,“可是这个案子等于我们讲完了,所以最终的结果就不用想了,自然是全国上下特别的愤怒,但是这个锅让曾剃头给背,朝廷从那之后开始设立各样的租界也就不奇怪了,有了这些租界,外国人在这个土地上可谓是自娱自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买卖进行交易!”

时间一长,这个国家想对抗并且想推翻这个国家这个王朝的人就不断的涌现了,就说回来就说到了所谓的百日变法,不得不说所谓的百日变法恰逢时老太太想退休,将政权还给了皇帝,不过这里面引出了一段公案,迄今为止这个公案的总结似乎仍然有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比较清晰的应该是我们围绕着这个公案来讲述着百日维新最为重要的问题。

首先说彼时岛国,因为甲午战争日益的变得强大,成为整个亚洲最厉害的国家,并且征服了朝日新鲜,土地得以扩大,人口得以激增,甚至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对付眼前的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过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关于如何改变这样的帝国,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当然,完完全全的打算学蚂蚁将大象彻底的啃食,现在他们觉得还差一些,毕竟过去的一二百年的历史之中,有过战胜,也有过惨败,所以,他们心存疑虑,后来因为彼此都是西方的学生,所以在这一方面又有了很多的留学生。

有了很多的人成长为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材,一时之间有人在海外,有人在国内就相互忽悠,偶尔书信往来,年轻一腔热血的读书人就觉得,为什么学不了西方,可以学一学岛国?

岛国出现了明治维新,天皇拿到了失去了2000多年的权力,执掌了这个国家政教合一,而且带领着整个年轻人不断的向上,迫使整个岛国日益强盛,此时也有一个年轻人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引起了所有的年轻人,尤其是当时正准备在朝堂之上,参加考试的学子,这便是公车上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锦绣农女:带着皇帝种种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锦绣农女:带着皇帝种种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 费力不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