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奔腾家族

第四十六章 奔腾家族

纵观整个第一阶段的战斗情况,殷丞所取得的胜利堪称辉煌。先是耍诈让吕布做了回舍‘戟’为人的活雷锋;随后是吃了伟哥的张秀狠狠地和曹将玩了回6P;紧接着三把大火烧得曹将焦头烂额,连最精锐的近卫军都死伤惨重;如今太史慈带着援兵到来,不单是平添了一员猛将,同时也预示着江东、永安的援军将源源不断地到达新息。以两万兵马对抗三十万大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殷丞自然是心满意足的很了。

不过,曹操也不是毫无进展,那些损失对曹军来说根本无关痛痒,仅仅付出这么一点点代价,就让殷丞失去城北大营,并在新息城下站稳了脚跟。这个结局虽然有些无奈,但曹操还是能够接受的。逼近新息,使得殷丞失去了战略回旋的余地,依靠强大的军力,曹操的胜算依然远大于殷丞。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殷丞的援军,太史慈的五千援兵只是一个开始,可以肯定的是,之后的几天内,殷丞起码会得到数万援兵。对于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曹军将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以夏侯渊、曹洪等为首的武将主张立刻进攻,把部队分成两队,同时对殷丞的营寨和新息城展开猛攻,力争短时间内攻克新息。而以郭嘉、程昱为首的谋臣则认为,目前军心动荡、士气低落,不宜进行强攻,应该结营自守,一边稳定军心,一边加紧运送战略物资和制造攻城器械,等待最佳时机和殷丞展开决战。

这两种意见各有优缺点,立刻强攻新息对殷丞造成的压力显然更大,拿下新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只不过自身的伤亡也会很大,而且变数较高。最大的问题是,把殷丞赶出豫州只是赢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决不是曹操的最终目标。曹操是想让柳蜚做人质,依靠目前军力上的优势,一举重创殷丞的军事力量,解除这个心腹大患。基于这个原因,曹操选择了郭嘉的意见,给殷丞下了封战书,约定十日后进行决战。

接到战书,殷丞十分潇洒地批复了同意二字,而且这两字还是他亲笔书写的,看上去丑陋不堪。尽管字写得难看,可在批复的时候,殷丞的心情还是相当愉快的。有了这十天的缓冲,自己的兵马布置基本都能到位,虽然那时总体兵力还处于一比二的弱势,但总有了一战的实力。

三天后,江东的两万援兵已经到齐,永安的三万援兵也开始陆续抵达,等这部分兵马到达后,新息的兵力可至八万之数。不过殷丞还是不放心,曹操除去在汝水留下一部分人马,如今在新息城下已近二十万,优势依然显而易见。为了增加胜算,在征求了项书和孙邵的意见后,殷丞下令江东再次征集两万兵马驰援新息。

依照江东的兵马编制,项书手下共有六万内军,然而殷丞一直推行的是军屯制,在必要的时候,江东可以调动的兵力总数不少于一十二万。这次江东全军总动员,十二万大军被殷丞先后抽调了七万。好在江东已经彻底根除了夷汉矛盾,各地的匪患也清除得一干二净,使得项书在手里没有后备队的情况下,仅靠五万兵马也能把江东维持得井井有条。

算算日子,新抽调的两万兵马正好能赶在决战前夕到达,使得新息的总兵力上升至十万,保持住一比二的兵力态势。

时间过得飞快,利用这短暂的间隙,敌我双方都在加紧操练兵马,提高士兵间的默契。特别是殷丞这边,江东兵马是从各地抽调而来,彼此间的配合还有不少问题,殷丞只能靠‘临时抱佛脚’似的训练来多提高一点是一点。

还没等到新息城下的决战正式爆发,义阳的高顺首先传来了捷报。高顺遵照殷丞的指示,在援兵到达之后立刻对曹军后方展开渗透和骚扰,赵云等人带队四处出击,最远的兵马已经出现在了吴房。在得到曹操部分援兵之后,曹仁全师入住了宜春,想要依托宜春为据点抗击高顺的袭扰。然而曹仁在宜春、义阳一线的军力不如高顺,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连帐下副将曹性都在阳安被陆逊诱杀。

高顺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殷丞的压力,曹操不得不向后方加派兵力,于汝南、上蔡、西平、舜阳一带建立防线,确保本方运输畅通。曹操的这一举措,使得新息城下的曹军人数下降到了十五万,和殷丞的兵力相当接近了。

兵力是接近了,可两者实力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且不说曹操帐下的虎豹骑、近卫军本身实力就不是以人数来衡量的,一旦新息城下曹军战况进展不利,安城和汝水连营中的十万大军不用一天就能赶到新息增援。总的来说,殷丞在新息的劣势依然没什么改观。

两军的差距,殷丞心知肚明、曹操了然于胸、就连他们手下的将领也都明白。不出意外的话,殷丞只能在新息被曹操慢慢地耗尽、耗死。不过面对即将覆灭的结局,殷丞并没有愁云惨淡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以弱胜强的机会。作为‘穿越众’,殷丞要和曹操较量的不只是将领的勇猛和士兵的精锐,他击败曹操的最大倚仗是整体的指挥。

这个时代既没有电话、电报,也没有卫星监测,人数过万的战场决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兼顾的,士兵和低级将领的战斗经验和战场直觉是胜利的关键。可惜这方面殷丞并不比曹操有什么优势,只能在战场指挥方面做文章。

这个时代战场的命令传递主要靠鼓、锣、旗,士兵们在战旗的指引下,击鼓而进、鸣金而退。然而无论是鼓声还是锣声都不能传递较为复杂的信息,战场上喊杀震天,将士的耳中只能听到吼叫、惨叫、狂叫等等杂音,你就算能用锣鼓敲出‘摩尔斯电码’来,也没人能听清。

用旗语来指挥,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就像吕蒙的水军和周瑜的海军那样。然而陆军和水军最大的区别在于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水面无遮无拦视野开阔,陆地上山峦叠嶂、草木丛生,用小旗在陆上传递旗语,稍远一点就根本看不到,用大旗稍微可以改观一点,可大旗挥舞困难,在刮大风的时候更是连舞都舞不动了,显然也没太大意义。

除此之外就只有依靠传令兵了,不过这种信息的传递方式相当原始,而且容易产生错误,效率也极其低下,显然不会是殷丞的选择。

由于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这种战场上无序指挥状态在****历史上持续了很久、很久,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无力改变。当然啦,别人做不到并不代表殷丞也做不到,殷丞只是‘发明’了一个小玩意就解决了这一千古难题。

望远镜,准确的说是单筒望远镜,俗称千里眼,这就是在殷丞的指导下,由黄月英领衔的科研小组,精心研发并制造而成的,专用于战场指挥的特殊道具。由可伸缩铜管和两片精心打磨而成的水晶镜片组成的千里眼,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只不过制造时间比较长,很难大规模投入使用。话又说回来,正是由于结构简单,殷丞也不想千里眼被大规模使用,这样很容易被敌人仿造,殷丞可不希望被曹操拿着千里眼时刻注视着。

有了千里眼,旗语就可以被用来进行战场指挥了。当然,正真操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为此殷丞专门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编制,并命名为‘中央战场军令传递处理司’,简称‘中理司’,保密代号为‘CPU’。

CPU是由若干个不同规模的小组组合而成,而依据指挥的人数不同,这些小组被分成三个等级,即指挥千人作战的丙级小组,代号‘奔Ⅱ’;指挥万人作战的乙级小组,代号‘奔Ⅲ’;和指挥终极战斗的甲级小组,代号‘奔Ⅳ’。

一旦战争爆发,并且启用了CPU进行指挥,这些被殷丞戏称为奔腾家族的指挥小组将被派往各大战斗团队。每一千名士兵中派驻一个奔Ⅱ,每万名士兵中加派一个奔Ⅲ,奔Ⅳ是CPU的最高指挥部门,直接由战场主将负责指挥。

奔Ⅳ小组从主将那里获得命令,并利用旗语传达给下一级指挥小组,奔Ⅲ小组用千里眼从上级获取信息,同时用旗语将命令继续传达到下级小组。而奔Ⅱ小组在得到上级命令后直接由传令兵将命令下达给低级将领,由他们组织士兵来完成命令内容。当将令被由上而下传递的同时,奔腾家族还肩负着把各自的战场情况由下而上传递上去的任务,以便战场主将能及时了解到各处战场的不同状况,做出最佳、最有利的选择。

由于战场地形比较复杂,仅仅依靠肉眼的观察显然无法满足全部的需要。所以奔腾家族除了拿着千里眼的观察员和挥舞小旗的司棋手外,还配备了大量的鹰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战鹰以书面方式快速传达上级命令。

有了CPU和旗下的奔腾家族,殷丞有信心依靠灵活多变的战场指挥,给曹操来一个出乎意料的迎头痛击。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奇迹之轮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奇迹之轮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奔腾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