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老父亲的理由
有个时候,舍利弗尊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对众多的比丘说法,并鼓励这些比丘按着善法、正法、解脱法去修行。舍利弗尊者说法的言语浅显易懂、简单明了,且引人入胜、妙语连珠,不仅能吸引比丘们全神贯注的认真听法,还能让他们很容易就弄明白了如来正法的核心,这些听法开启了智慧的比丘们,都非常的欢喜(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
在场听法的婆耆沙尊者心里想:「舍利弗尊者说的太好了,他说法的言语浅显易懂、简单明了,他说法时所举的实例和所做的比喻恰到好处、引人入胜,时不时还将一些看似非常荒谬的比喻放大其愚蠢搞笑的结果,之后又将这些荒谬的比喻与现实事例结合,让学友们明白,其实自己在现实中就是荒谬比喻中的主人公,加深了学友们对法义的理解,让学友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了智慧。
比如舍利弗尊者所说的其中一则比喻:说有个老父亲,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不幸死去了,但是这个老父亲一直不去将死去的儿子埋了,很多人不理解,就去问他:“老人家,我们知道你的儿子过世了,你很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将他埋了吧,不然放在家里都腐烂变臭了哦。”
老父亲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的儿子死了,我确实心里难过,不过呢,我不埋他有其他的原因,并不是我舍不得他,而是我在考虑,我家中有两个箩筐,一根扁担,我如果要将他埋了,只能将他放在一个箩筐中,那我还有一个箩筐。一个箩筐装我死去的儿子,另一个箩筐是空的,两边重量不相等,我用扁担挑两个箩筐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根本没有办法挑呀!所以呀,我是在等我的另一个儿子死去,这样两个箩筐都装满了,我才能挑他们俩去埋了呀。”
大家听了他的回答都吃惊不已,深感这个老人家太愚蠢了。
舍利弗尊者说完这则荒谬的比喻后,紧接着说到:“学友们,其实呀,很多的众生都是这位老父亲呀(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那些做了恶事的众生,或者破了戒律的修行者,他们不赶快纠正自己的错误,不赶快停止恶行,不赶快忏悔自己破戒的行为,还自我安慰的说:「我这次做了恶事,反正大家都不知道,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我做了大的恶事后,我再来改正。」
「我这次破了戒律,反正大家都不知道,我也懒得去忏悔了,又不是什么大的戒律,等我破了大的戒律后,我再来忏悔。」
学友们,这与比喻中等待第二个儿子死去的老父亲又有什么区别呢?已经做了恶行,已经破了戒律,就如同死去了一个儿子,现在不尽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尽快的忏悔,不尽快的埋葬掉错误,还要等自己做下大的恶行,破掉大的戒律后才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来忏悔,这是很愚痴的,就如同比喻中老父亲等待再死一个儿子,想要挑着两个儿子的尸体去埋葬一样的愚痴。”
舍利弗尊者的比喻虽然荒谬,但是当这些比喻结合到实际的时候,又是那样的震撼人心,本来学友们都在取笑那个愚蠢的老父亲,结果回到现实中,自己原来就是那个愚蠢的老父亲。自己取笑自己,真是镜子中的人不知世间发生的事情呀。
我应该赞叹一下舍利弗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
婆耆沙尊者想完,就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将自己的法衣整理了一下放在了肩膀上,走到舍利弗尊者旁边,合掌恭敬的向舍利弗尊者鞠躬,行礼完毕后,婆耆沙尊者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尊者,我刚才听您说法,有一些心得体会,我能够对在场的学友们讲一讲吗?”
舍利弗尊者说:“婆耆沙学友,你想与在场的学友们分享你听法的心得体会,非常的好,我赞叹你。你就按着你心中所想的体会和心得,对在场的学友们讲讲吧。”
婆耆沙尊者说:“那些有大智慧的修行者,他们的智慧如同大海一样的深邃,他们熟知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他们能够区分出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并教导众生,舍弃断除恶法、邪法、束缚法,践行善法、正法、解脱法。
有大智慧的舍利弗尊者,为僧众们说法,他在该简单解说的地方略说,在该全面解说的地方详解,他说法的声音就如同舍利鸟一样的动听,他所说的法就如同深山中涌出的清泉那样甘甜可口,又犹如蜂蜜一样的甜美。
令人快乐、欢喜的法语之声传入耳中,就如同听见了美妙动人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听见舍利弗尊者法语声的修行者,都欢呼雀跃、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立刻就开启了智慧,他们都恭敬认真的听舍利弗尊者说法,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一个字。”
这时,婆耆沙尊者说偈言:
「智慧深如海,
巧分道非道。
大智舍利弗,
说法诸比丘,
略说又广说,
如舍利鸟声,
甘甜如清泉,
其声犹如蜜,
快乐耳爽美,
说而心跃欢,
顿悟开智慧,
注意以倾耳,
恭听不遗漏。」
婆耆沙尊者赞叹完舍利弗尊者后,在场听法的比丘们都恭敬的顶礼舍利弗尊者,随喜赞叹舍利弗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舍利弗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